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虽然中国的《著作权》与德国《著作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但同时也具有一些"社会主义"的特点:在某些情况下,法人或者其他各类组织("单位")可以取得著作权(中国《著作权》第16条第2款),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可以作为权利主体。而在德国,只有自然人才能被视为著作权的权利人。另外,两国的法律在著作权转让方面也存在区别。根据德国法,著作权的转让通常是禁止的;而在中国的《著作权》中,禁止转让的仅限于著作权中的人身权。最后一点重要区别是,两国法律对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不同规定。在最近一次对著作权的修改活动中,两国都不约而同地对网络中的著作权保护予以了高度重视。德国法律修改的重点包括:关于出版商的邻接权的新规定(德国《著作权》第87f条第4款)和关于保护期届满的作品的新规定(德国《行使著作权》通过补充的第13d条和第13e条)。中国已经出台了修改草案的第三稿,修改内容包括:将工艺美术品作为一类单独的作品种类进行保护,简化作品在中国的登记手续,加强使用作品的机构的权利,并且和德国一样对作者不明以及保护期届满的作品予以规定。

  • 标签: 著作权法 法律修订 中德比较 孤儿作品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 互联网法规
  • 简介:受“半统制半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传统金融刑法立法表现出了压制型的典型特征,其强调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维护,却相对忽视了对投资者利益的平等保护和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回应。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鼓励金融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刑法立法应该从压制型的范式转换成回应型的范式。在立法层面,“回应型”金融刑法的具体实现,有赖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的立场转变、秩序维护到个人利益保护的目的重塑、“冒进”到“理性”的技术矫正以及过度依赖到消极介入的功能修正。

  • 标签: 金融刑法 范式转换 压制型法 回应型法 立法实现
  • 简介:立法语言必须逻辑严谨地表达的价值,的规范类型和结构须与的价值取向一致,条文的整体设计须契合法价值的生成环境。这些一般规训应为立法语言所遵循。厘清刑事诉讼的价值结构及影响因素,对刑事诉讼立法的语言完善有指引意义。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价值 立法语言技术 程序性制裁
  • 简介:由于能源供给具有高度集中性而能源网络具有不可复制性,能源经济具有自然垄断的属性。由此就会产生网络费过高的巨大风险。对于能源经济而言,能源网络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网络费决定了竞争者是否具有竞争力,从而影响到竞争的实际展开。因此,为了保障整体经济利益,能源网络费的法律调控非常必要。本文从反垄断、能源和民法三个方面对能源网络费的法律调控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能源网络费 禁止滥用 市场支配地位 公平价格
  • 简介: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经历着一场极其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变革的核心内容,是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商品竞争;商品竞争最重要的法律保障,是竞争。因此,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竞争秩序,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法律问题。南京大学法学院暨中德经济研究所年轻的副教授邵建东在其新著《中国竞争》中,对这一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全书介绍全面,论述深入,体现了作者对竞争的透彻理解

  • 标签: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法 不正当竞争行为 市场经济新秩序 核心内容 理论与实际
  • 简介:作为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司法解释对保障法律法规在审判活动的统一理解与适用,促进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司法解释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的角色定位、效力范围,以及它在司法权、立法权配置中的法律地位都值得深入研究。随着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化,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司法解释的规范化、体系化推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举措,而这些举措也引发了学界对司法解释的定位调整和功能重构的进一步思考。

  • 标签: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释法 造法
  • 简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和的社会语境的变迁.为修正财产型社会“恶果”的分配型社会,其作用在于克服或逐渐摆脱物对人的支配关系,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分配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人民社会的经济基础,人民社会塑造了人以“人民”的形式独立而合作地存在,它是社会的社会基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处在社会形态过渡时期的社会本质是“规范强者与社会弱者之间的社会合作关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合作维护之法”.对社会弱者的二次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公平开放配置是社会法利益调整的关键内容,社会以社会合作利益为特征,以社会保护、社会孙偿、社会预护、社会促进为利益维护措施.

  • 标签: 社会法 法的本质 社会合作利益 人民社会 利益调整
  • 简介:“合同”与“侵权行为”的关系问题直到今日也是民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理由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第一,合同是经过“合理的”意识达成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合意,与此相反,侵权行为是没有计划的、偶然发生的事件。当然,在侵权行为中,像有意制造的交通事故那样,有的也是有计划有预谋的事件,但这不是“合理的”事件。第二,虽然二者存在上面的差异,但是在法律上二者最终的结局都是金钱“损害赔偿”。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将

  • 标签: 侵权法 保护立法 关系日本
  • 简介:<正>中国目前正处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转型时期。转型社会的根本特点在于政府与新兴市场的关系正处在不断的调整之中。因此,中国经济承担的功能已不是邯郸学步,必须直面中国经济转型之需。那么,经济转轨与经济究竟为何种关系?转型经济中的经济又有何特点?中国经济在转型时期承担什么样的历史使命?这些都是每一个经济法学人不能不予以考虑的问题。

  • 标签: 中国经济法 转轨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转型 社会整体利益 计划经济体制
  • 简介:比尔教授以既得权理论为基础起草了美国《第一次冲突重述》,但综合考察其诞生的社会背景,不难发现,《第一次冲突重述》所依凭的具有高度假设、抽象性质的法律选择理论与20世纪30年代美国冲突法学界高涨的实用主义格格不入,因而其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 标签: 冲突法重述 实用主义 法官造法 法社会学
  • 简介:<正>2009年8月17日,南京市秦淮公安分局在一家连锁酒店内抓获5名参与"换妻"的网民,随后又牵连出17人,其中年龄最大者属53岁的南京某大学副教授马尧海,因为他是"换妻游戏"的组织者,所以被列为22名被告之首。这个被告阵容,"创造了1997年修订刑法13年以来,以"聚众淫乱"罪名起诉的最高纪录。"在庭审中,其余被告

  • 标签: 宪法解释 聚众淫乱罪 马尧 连锁酒店 婚姻家庭 法教义学
  • 简介:国别监管的缺陷和全球监管的缺失为区域金融监管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区域金融监管成为国家防范金融危机、促进金融发展的现实需求。区域一体化的方兴未艾以及在全球范围形成的区域组织为区域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形成且在发展的欧盟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和东盟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各有利弊。本文运用软和硬法理论,从制度渊源、制度内容、制度实施以及争端解决的模式四个方面人手对欧盟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分析,论证了欧盟金融监管制度的硬性质。

  • 标签: 区域金融监管 欧盟金融监管 软法—硬法—理论
  • 简介:本文根据射击残留物和纺织物在近红外区吸收和反射红外线能力的差异,利用红外照相获取不同距离射击残留物在纺织物上的分布图型,从图型中分析射击残留物分布与射击距离的关系,进而达到判断射击距离的目的。

  • 标签: 红外照相 射击残留物
  • 简介:配偶权是《婚姻》修改讨论中有较大意见分歧的一个问题。本文谈谈什么是配偶权?配偶权在“修正草案”中的体现及配偶权的必要性,

  • 标签: 配偶权 《婚姻法》 修正草案 修改 必要性
  • 简介:被保险人的期待应当是客观而合理的,客观指的是一个“理性外行人”所理解的内容,合理则考虑被保险人的实际期待、保险人的了解等因素。合理期待源于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误导及法官的授予,前者在实践中出现最多。其适用受到保险人充分告知、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条款、个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等方面的限制。

  • 标签: 保险法 合理期待 判断 适用 限制
  • 简介:作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的社会现象,是在取代原始氏族社会的习惯后产生的。起源于何时,史学界至今尚无定论。有关中国法的起源仍限于一些传说和故事。皋陶的故事就是关于中国法起源的最早的故事。而且,有关汉字中""(灋)的起源,也与皋陶和他的神兽麃(又名獬豸)有关。有关

  • 标签: 法起源 原始氏族社会 神兽 皋陶之刑 天讨有罪 刑期无刑
  • 简介:美国宪法和证据法体系共同来源于英国普通,但在美国建国之后发展出独具美国特色的制度,不同于大陆传统,也有别于英国体制。本文从历史变迁、制度互动和司法运作三个方面,考察宪法与证据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的关系,揭示美国式司法证明的宪法特性。

  • 标签: 美国宪法 美国证据法 司法证明 权利法案 事实认定 普通法
  • 简介:据孟加拉国卫生及社会福利部消息,在征求了各方意见后,孟政府于2004年末对1982年药品进行了修订,新的药品侧重于向外来投资者开放医药市场,为孟制药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根据新法,医药管理部门要将其颁布的基本药品目录及时更新,使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品目录相一致,预计新法将对孟医疗卫生事业产生有利的影响。

  • 标签: 孟加拉国 修订 世界卫生组织 医疗卫生事业 药品目录 1982年
  • 简介:2002年4月30日,某市法院作出再审终字民事判决(以下简称“判决书”)。看过判决书,不禁有些诧异,而其他同事亦对该判决书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条款的理解表示不解。笔者仅对该民事判决作以下个人分析,供读者共同探讨。

  • 标签: 判决书 民事判决 再审 法院 条款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