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生产、传播机制发生变化,给天生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的虚假信息犯罪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扰乱了社会秩序,并且呈现出泛滥之势。然而能够纳入刑法评价视野的“虚假信息”范围过于狭窄,只限于“虚假恐怖信息”,现行刑法应对网络虚假信息犯罪的滞后与缺陷日益凸显。司法上,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扩张解释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立法上,应当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进行修正,扩大其适用范围,从仅制裁虚假的“恐怖信息”扩展到制裁所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虚假信息”。

  • 标签: 虚假恐怖信息 虚假信息 社会秩序 司法策略
  • 简介: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首次对警察出庭作证作出了规定,这对于完善证人制度、推进庭审方式的改革、培育警察的法治精神、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规定还很简单,有必要考察和借鉴域外警察出庭作证的做法在程序和证据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警察 出庭作证 修改 完善
  • 简介:《刑法修正(八)》第39条的规定,在刑法第264条盗窃罪中"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基础上,增加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三种行为类型。修正更加严密了法网,加大了对盗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了使修正能够正确实施,文章对盗窃罪增加的行为类型中所涉及的"户"、"凶器"、"扒窃"等相关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读,并对相关的盗窃类型的法律适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 标签: 盗窃罪 入户盗窃 携带凶器盗窃 扒窃 司法适用
  • 简介:摘要 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被暴力对抗,阻挠,伤害甚至因公殉职的事件近些年来屡见不鲜。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于《刑法》277条进行修改或者单独设立袭警罪的呼声愈发响亮,刚刚出台的“刑法修正十一”,对于277条第五款的修改就是对于这一呼吁的直接回应。坚持刑法学解释论的原则,从总则与分则两层面厘清条文中“暴力袭击”“依法执行公务”“人民警察”以及明晰对于该罪犯罪形态、认识错误的相关情形的区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妨害公务 暴力袭击 人民警察 职务行为
  • 简介:  根据贿赂犯罪刑法条文的规范关系与影响力交易的规制范围分析,  由于上述影响力交易罪的基础罪状与现行刑法的1般贿赂或者斡旋受贿形成竞合关系,  在综合考虑贿赂犯罪刑法的规范关系、影响力交易罪的规制范围、增设影响力交易罪的立法技术等问题的基础上

  • 标签: 修正案草案 刑法修正案 形式贿赂
  • 简介:绑架行为一经完成,绑架罪就属于既遂,而不需要勒索财物行为的实施,更不需要勒索财物目的的实现,这是在绑架勒赎型犯罪之中学界的通说见解。尽管这一观点总体上是合理的,但是还需要细致的论证:在理论上,将绑架行为完成作为本罪的既遂标准需要确立若干的前提;在实践上,树立这一既遂标准也需要解决一些困惑。以刑法修正七关于绑架罪的修改为参照,重新检视绑架罪的既遂标准,并且反思勒索行为完成说这种可能的学说的得失,使得通说的标准能够更为稳妥恰当,是本文的指向所在。

  • 标签: 绑架行为 得逞 复行为犯 主观的超过要素 勒索财物 犯罪中止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自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来,我国金融刑法历经多次修改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范体系。从刑罚设置角度看,表现为以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为龙头的刑罚层级体系。

  • 标签: 集资诈骗罪 刑法修正案 死刑适用 问题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 金融凭证诈骗罪
  • 简介:2(116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我国履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第一修正有关事项的通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规则2.5遣返和规则4.2船东责任的修正(简称第一修正)于2017年1月18日生效.

  • 标签: 修正案 运输部 公约 劳工 海事 交通
  • 简介: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在于其政治指向性,这也是其与恐怖型普通刑事犯罪的根本不同之处.我国刑法“涉恐”条款在设置上呈现出相对集中分散的特点,独立的恐怖主义行为罪名的缺失导致“涉恐”案件多以普通刑事罪名定罪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法益侵犯色彩.为此有必要将纯正的恐怖主义罪名集中规定,并明确恐怖主义的内涵、增设恐怖主义行为罪,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文件来解释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等基础概念.

  • 标签: 恐怖主义 恐怖活动组织 政治指向性 基础性概念
  • 简介:本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七)》第13条中“与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在司法实践中的理解与认定的探讨,认为只要是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收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即构成斡旋受贿罪。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七) “关系密切的人” 理解 认定
  • 简介:刑法修正(八)在罪状表述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在刑罚配置上提高了法定最低刑,设置了刑罚梯度,增设了财产刑,进一步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是在组织特征、附加刑设置、累犯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亟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黑社会性质组织 刑法修正案(八) 立法完善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被告人在自愿认罪的基础上与检察机关就量刑展开的协商,是量刑情节的一种,其与自首、坦白量刑情节可以累加适用,但吸收了被告人认罪态度好这一量刑情节。侦查机关不应该是该制度的适用主体,如何保证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该制度得以顺畅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赋予值班律师阅卷权,降低审前羁押率,适用的罪名限于量刑规范化改革的罪名,刑罚限于有期徒刑、拘役,法庭审理的重点在量刑而非事实认定。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自首 认罪态度好 值班律师 量刑规范化
  • 简介:由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冤假错案,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成为了刑事诉讼研究的一大热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侦查取证行为、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司法权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的推行却困难重重。通过对相关现行法律法规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确存在某些立法缺陷,建议《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予以完善。

  • 标签: 侦查人员 出庭作证 非法证据排除 证人资格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是基于国内外客观形势和背景的变化下出台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刑诉法的可操作性、有效保障被追诉人诉讼权利和规范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等问题。该修正(草案)对于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和审判程序的改革和完善等方面做出了较大修改,有许多亮点;修正(草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刑事诉讼一般制度和程序的设计以及特别程序的设置等方面有一定特色。然而,修正(草案)对有些重要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有些规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存在问题,尚需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制度与规则、强制措施、审判程序等加以进一步完善,并注意解决修正形成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 标签: 刑诉法 修正案 被追诉人诉讼权利 司法机关活动
  • 简介:《刑法修正(八)》第6条的用语特征能引发我们反思通说对累犯前提的界定。通过语义分析,《刑法》第65条的"但书"仅对后罪起限制作用。从实质层面分析,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都不是累犯的本质特征,累犯的本质在于行为人的自由刑钝感。因此,累犯前提条件的重心是受刑的经历,累犯并不关心前罪的罪责类型与主体年龄。作为过失犯罪或未成年人犯罪结果的刑罚执行,也可以作为累犯的前提。

  • 标签: 累犯前提 累犯本质 自由刑钝感 《刑法修正案(八)》
  • 简介:我国《刑法》中原来仅有两款“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的规定,而《刑法修正(九)》陡增了八款类似规定。这说明,立法者无意严格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无心争论竞合时的适用原则是特别法优先还是重法优先,而是主张一种“大竞合论”:不必严格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若行为的主要部分存在重叠,即“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从一重处罚即可,否则数罪并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恐怖组织犯罪,以及强迫卖淫罪中数罪并罚的规定,存在重复评价的问题,故若行为的主要部分存在重叠,应成立想象竞合犯而从一重处罚。

  • 标签: 同时构成其他犯罪 从一重处罚 数罪并罚 行为个数 大竞合论
  • 简介:为了遏制愈演愈烈的考试作弊行为,维护国家考试秩序,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刑法修正(九)》增设了三个罪名以惩罚与考试作弊相关的行为,其中代替考试罪主要规制替考行为。替考入刑前相关法律缺位导致对这一行为未能有效规制,将其入刑是构建严而不厉的刑事法网的需要,并且古今中外的立法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正确理解该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特点,对正确适用该罪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替考 考试作弊 刑法修正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