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的水平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353名行p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的RDW及NLR水平。根据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n=99)为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LVEF<50%);对照组(n=254)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LVEF?5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WBC、NEU、LYM、NLR、RDW,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DW、WBC、NEU、LYM是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行p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RDW、NLR水平升高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有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 收缩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TNMⅠ至Ⅲ期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分析PLR、N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总体生存期,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的预后,ROC曲线比较NLR与PLR对胃癌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PLR和NLR的截断值分别为141.50和1.94。PLR与胃癌患者的性别、手术切除程度、肿瘤最大径、是否化学治疗、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部位、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是否全胃切除均有关(χ2=9.224、10.577、28.825、6.831、29.059、28.637、30.748、18.023、24.320、77.274、9.021、10.745,P均<0.05);NLR与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程度、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均有关(χ2=14.563、12.092、22.697、44.735、34.151、7.949、9.611、7.498,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是否化学治疗、T分期、N分期、PLR和是否全胃切除均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χ2=23.653、22.023、16.697、24.038、4.110、22.364,P均<0.05)。PLR<141.50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PLR≥141.50的患者(55.4%比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68,P<0.01)。P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629,高于NLR的0.596(P<0.01)。结论PLR对胃癌患者生存结果的评估价值优于NLR。

  • 标签: 胃肿瘤 预后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煤工尘肺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是指肺部炎症程度较为严重,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休克和低血压等严重并发症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通常是肺炎病情发展而来,在治疗中与普通肺炎相比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及早诊出该病以调整治疗方案。临床上,重症肺炎是通过患者在治疗中症状进行确诊,极易忽略早期症状轻微的患者,从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不便。实验室检查是重症肺炎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比率和内毒素均为重要检测指标,为了提高重症肺炎的诊断效果,本研究根据其发病机制,总结出各个指标在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供参考。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比率 内毒素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应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与其他细胞亚群协作可影响结核病的发展及转归,在抗结核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克服了中性粒细胞生命周期短、易活化、不易传代培养等难题,发现中性粒细胞相关检测指标和特征性分子既可被用于监测结核病发展与转归过程,也可作为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的依据。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结核病 发展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收治的13例儿童AAV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3例患儿中12例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1例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女性10例,男性3例,起病年龄3岁11个月至13岁10个月。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12例,92.3%),其他为呼吸系统(7例,53.8%)、皮肤(5例,38.5%)、消化系统(4例,30.8%)、神经系统(4例,30.8%)和心血管系统(3例,23.1%)。10例患儿伴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7例患儿抗核抗体阳性,3例补体C3轻度下降。合并肾损害的12例患儿中9例起病时伴有肾功能异常,肾活检Berden病理分型如下:硬化型5例,新月体型3例,局灶型2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时间8~128个月,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后复发,7例进展至慢性肾脏病5期。3例完全缓解的患儿(混合型2例、新月体型1例)行重复肾活检,病理类型均转变为局灶型。结论儿童AAV好发于学龄期女童,且以MPA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儿伴有肾损害及贫血,肺部损害也较常见。以皮肤紫癜起病者易误诊为过敏性紫癜,合并抗核抗体阳性及补体下降者需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AAV一旦出现肾功能异常,尤其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病理分型为硬化型及新月体型时,即使经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多数难以逆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AAV至关重要。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儿童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Ⅱ~Ⅲ度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NEU)趋化功能与趋化因子受体(CXCR)的关系。方法选取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烧伤后6 h内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烧伤组)和体检健康者(体检健康组)各20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NEU趋化功能与CXC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组入院后1、3、5 d的NEU计数、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高于体检健康组(F=12.56、13.45、15.78、17.83、22.56、13.39、10.82,均P < 0.05);烧伤组入院后1、3、5 d的NEU趋化距离分别为(1 510.22±108.45)μm、(1 380.90±115.67)μm、(1 026.10±95.48)μm,均显著短于体检健康组的(1 944.67±139.20)μm(t=23.44、25.67、27.52,均P < 0.05);烧伤组入院后5 d,CXCR1、CXCR2阳性率分别为(47.40±1.76)%、(75.33±2.42)%,均显著低于体检健康组的(95.24±4.89)%、(97.78±2.10)%(t=4.92、5.67,均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深Ⅱ~Ⅲ度烧伤患者NEU趋化距离与CXCR表达呈正相关(r=0.72、0.61,均P < 0.05)。结论深Ⅱ~Ⅲ度烧伤早期NEU趋化功能降低与CXCR表达下降有关。

  • 标签: 烧伤 中性白细胞 中性白细胞浸润 炎症趋化因子类 趋化作用 趋化因子类 受体,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感染导致的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该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可仅表现为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严重者可蔓延至下呼吸道,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目前,COVID-19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是有病理研究显示在COVID-19患者肺、肾、肝组织中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因此猜测NETs可能参与到COVID-19的病情进展中。本文就NETs在重症COVID-19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 简介: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具有强烈的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的风险,目前发现与SCN相关的异常基因有14种,ELANE是SCN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有CSF3R突变,可导致SCN转化为AML。深入研究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该疾病诊治。本文就SCN患者的遗传学及表型多样性,G-CSF对SCN的治疗作用及风险,SCN患者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突变影响G-CSF信号传导,CSF3R突变是SCN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重要因素和了解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疾病诊治等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血液病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某院住院部收治的血液科患者180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合格者40例,分别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验,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者男性NAP阳性百分率、积分分别为34.80、(47.10±23.75)分,女性则为30.15%、(48.80±20.58)分,差异不显著(P>0.05);AML、CML、PNH、MDS-RA其NAP积分均低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骨髓增殖性疾病、AA、CLL均高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缺铁性贫血与正常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血液病鉴别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受个体病情、治疗情况影响较大,可作为初步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

  • 标签: 中性细胞碱性磷酸酶 活性 血液病 鉴别
  • 简介:患者女,19岁。既往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皮试阳性史。因出现心悸、多汗、易饥饿和体重减轻症状,于2005年6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给予丙硫氧嘧啶(PTU)150mg-200mg/d,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mg/d,口服。2006年4月28日患者出现感冒症状并伴有发热(T38.5℃)。双上肢可见暗红色、大小不等的出血性皮疹,部分融合成片。4d后皮疹消退,但开始出现咳痰,偶有痰中带血丝。于2006年5月8日收住院。查体:甲状腺Ⅱ度肿大,可扪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突眼度左19mm,右18mm。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 标签: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丙硫氧嘧啶 皮试阳性 小血管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酒石酸美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9年1—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例伤后6 h内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烧伤组[男4例、女3例,年龄(36±10)岁],同期招募该单位体检中心体检结果正常的7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男5名、女2名,年龄为(35±8)岁],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1)烧伤组患者于入院后1、3、5 d各抽取2 mL静脉血,健康对照组志愿者取2 mL静脉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2)同前取烧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同前取烧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静脉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琼脂糖趋化实验检测细胞趋化距离,流式细胞仪仅检测烧伤组患者入院后3 d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阳性表达率。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烧伤组患者入院后1、3、5 d血小板计数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相近(t=0.55、0.44、0.12,P>0.05)。烧伤组患者入院后1、3、5 d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t=196.96、273.31、45.22,3.46、4.18、5.55,4.36、5.26、11.13,64.94、89.97、84.31, P<0.01)。(2)烧伤组患者入院后1、3、5 d 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t=187.43、213.54、195.74,P<0.01),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t=21.47、11.13、6.23,P<0.0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t=5.27、7.89、15.58,P<0.01)。(3)烧伤组患者入院后1、3、5 d中性粒细胞趋化距离分别为(1 479±102)、(1 395±82)、(1 017±91)μm,明显短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1 902±120)μm,t=7.11、9.23、15.55,P<0.01。(4)烧伤组患者入院后3 d中性粒细胞CXCR1、CXC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1.6)%、(79.0±1.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95.4±4.5)%、(97.8±2.1)%,t=27.13、23.10,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障碍,这可能与CXCR1、CXCR2降低有关。

  • 标签: 烧伤 趋化作用 受体,趋化因子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本文将研究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我们对血栓闭塞性脉管进行了实验分组。一是TAO组:25例,二是ASO组:25例。三是健康组:25例健康志愿者,均选自2017年12月到2019年10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TAO组,ASO组和健康组中ANCA。结果:经研究,25例TAO组中有13例ANCA阳性,检测率为52%(13/25)。结论:ANCA的检测可以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抗中性粒细胞抗体;临床运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1例20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口服丙硫氧嘧啶(PTU)100mg/d,2年后出现痰中带血伴眼红,诊断为PTU相关性血管炎。停用PTU,予泼尼松20mg/d口服,症状好转。20d后,泼尼松减量至5mg/d,咯血再发,伴左耳廓红肿。实验室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5.78pmol/L,游离甲状腺素2.69pmol/L,促甲状腺素0.007mU/L;抗核抗体1∶320(+),斑点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髓过氧化物酶(MPO)79.3RU/ml,蛋白酶3(PR3)2.2RU/ml。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影。诊断:PTU致ANCA相关性血管炎;甲亢。予甲泼尼龙40mg/d静脉滴注,甲巯咪唑5mg/d口服。1周后,患者咯血、耳廓红肿消退,改为口服泼尼松。1年后,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5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咯血。实验室检查:核周型ANCA(+),MPO72.0RU/ml,PR32.0RU/ml。考虑ANCA相关性血管炎复发,停用甲巯咪唑,予甲泼尼龙40mg/d静脉滴注。1周后患者咯血明显缓解。改为口服泼尼松。5个月后,患者右耳廓出现红色斑丘疹,复查MPO为112.0RU/ml,]加用甲氨蝶呤(10mg,1次/周)口服。6个月后,红色斑丘疹消退,MPO降至78.0RU/ml,停用甲氨蝶呤。

  • 标签: 丙硫氧嘧啶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II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紫杉醇、氟尿嘧啶类似物联合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III期胃癌患者211例,按照CTCAE的CIN程度分为G0组、G1-2组、G3-4组,均采用既定的化疗方案,连续治疗6个周期,每三个周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评定,化疗结束后做好随访工作,直到2015年6月30日为止。结果到截止日,211例患者中,复发转移者203例(96.2%),无复发转移者8例(3.8%),死亡者191例(90.5%)。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8.10%、73.93%、18.01%。中位DFS为13.1月,中位OS为31.9月。经过单因素分析,CIN程度、CIN时间以及病理分级对OS与DFS具有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显示,OS方面,G1-2组大于G3-4组但都大于G0组。结论III期胃癌术后化疗中出现CIN预示更好的预后,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则预示预后不良,说明化疗程度不够,早期发生CIN要比晚出现CIN预后好。

  • 标签: III期胃癌 辅助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创伤弧菌血流感染小鼠模型中探讨TNF-α敲除对宿主肝脏和脾脏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1)选取6~8周龄C57BL/6J品系的TNF-α敲除(TNF-α-/-)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成WT未感染组、WT感染组、TNF-α-/-未感染组和TNF-α-/-感染组,每组各6只。小鼠腹腔注射2×108 CFU/200 μl的创伤弧菌CGMCC1.1758构建血流感染模型,未感染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无菌PBS。(2)感染4 h后,分别分离肝脏免疫细胞和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数量和存活率,以及活性氧簇(ROS)和细胞吞噬功能变化,分析创伤弧菌血流感染对小鼠肝脏和脾脏中性粒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与WT未感染组相比,WT感染组肝脏与脾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数量均显著增加。与WT感染组相比,TNF-α-/-感染组中仅肝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数量增加明显,而脾脏中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WT感染组比,TNF-α-/-感染组肝脏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而脾脏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并无明显改变。(3)与WT未感染组相比,WT感染组肝脏与脾脏中性粒细胞存活率均降低,ROS水平明显上升;与WT感染组相比,TNF-α-/-感染组肝脏与脾脏中性粒细胞存活率均增加,但细胞ROS水平明显下降。(4)WT感染组肝脏与脾脏中性粒细胞中p-AKT(S473)水平均低于WT未感染组,TNF-α-/-感染组肝脏中性粒细胞中p-AKT(S473)水平低于WT感染组,脾脏中性粒细胞中p-AKT(S473)水平高于WT感染组。与WT感染组相比,WT未感染组p-4E-BP1(T37/4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感染组肝脏中性粒细胞中p-4E-BP1(T37/46)水平降低而脾脏中性粒细胞中p-4E-BP1(T37/4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对创伤弧菌血流感染后小鼠肝脏和脾脏中性粒细胞有不同影响,主要对肝脏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吞噬功能改变及mTOR信号强度有重要影响。

  • 标签: TNF-α 创伤弧菌 中性粒细胞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组织损伤中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对许多感染和非感染性刺激的响应,并与纤维蛋白一起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在血管损伤时,NETs形成了一个保守的环境,支持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现象将促凝血状态与促炎反应联系起来,有助于损伤部位的细胞生长和伤口愈合。然而,NETs在动脉硬化的血管中可形成网架样结构,促发血栓形成,产生有利于自身免疫的新抗原,并加剧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文根据近年来对NETs的研究,侧重描述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过量NETs的形成及其作用,为靶向针对NETs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浸润 组蛋白 心肌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组以血清中可检测到ANCA为特征的坏死性的小血管炎。ANCA是目前诊断AAV的重要自身抗体。ANCA、中性粒细胞及补体系统的相互作用是AAV发病的重要机制,T细胞和B细胞的效应细胞和调节细胞之间失衡是AAV发病机制的另一重要方面。本文就ANCA的发现,ANCA在AAV疾病诊断、分类、预测疾病转归、监测病情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AAV发病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炎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命名 分类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网状纤维结构,是机体固有免疫的一部分,其形成过程称为NETosis。近年研究发现NETs是一把双刃剑。在正常条件下,NETs的产生可以发挥清除病原体等作用,维持机体内稳态,但是在过量产生或清除不及时的情况下,NETs可以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针对NETs的生成和NETosis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不同疾病中参与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胞外诱捕网形成 自身免疫病 囊性纤维病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