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常见为恶性,良性肿瘤很少发生。我院自1995年1月-2010年12月共治疗21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报告证实,诊断明确,治疗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尿管良性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检查诊断方法,分析诊断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8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超检查,并将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了解B超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经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后发现,病理检查下82例患者中有34例为腺恶性肿瘤,占41.46%,29例为平滑肌肉瘤占35.37%,19例为鳞恶性肿瘤,占23.17%。B超检查下,有78例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其中有32例为腺恶性肿瘤,占39.02%,28例为平滑肌肉瘤占34.15%,18例为鳞恶性肿瘤,占21.95%。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5.12%,B超检查误诊4例,误诊率4.88%。通过B超影像学观察可见,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可分为混合型、厚壁型、隆起型、实块型,其中混合型有28例,占34.15%,厚壁型有21例,占25.61%,隆起型有16例,占19.51%,实块型有13例,占15.85%。结论采用B超进行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可以取得较高的准确率,而且能够反映病例特征,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值得在基层临床工作当中加强推广和实践。

  • 标签: B超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病理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35例心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年龄中位数0.54岁(0~14.36岁),肿瘤呈单发性61例,多发性74例。45例有明显临床症状或血流梗阻,4例有轻度血流梗阻,86例无症状。手术治疗41例,未行手术94例。肿瘤完全切除24例,部分切除16例,心脏移植1例,瓣膜成形13例。结果本院手术40例,术后早期循环稳定35例,发生严重低心排症状5例。其中经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正常2例,死亡3例(住院死亡率7.5%)。另1例外院行心脏移植术后存活,随访24个月心功能良好。良性肿瘤部分切除与完全切除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术后2年死亡1例。94例未手术患儿中,放弃手术死亡1例,等待心脏移植手术死亡1例,尚在等待心脏移植2例,其余90例无血流动力学紊乱症状。结论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可以长期随访。对有明显血流梗阻、心律失常及恶性心脏肿瘤患儿,手术治疗是必需的。手术原则不强求完整切除肿瘤,可行部分切除以消除血流梗阻症状。对无法行手术切除的心脏肿瘤,心脏移植可能是唯一选择。

  • 标签: 心脏肿瘤,原发性 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TACEA方式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血管情况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1)治疗后患者肿瘤血管为27.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2,P=0.000);(2)治疗后CR、PR、SD分别为21%、26%、17%,肿瘤控制率为74%。结论TACE介入治疗有利于减少肿瘤血管,控制肿瘤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适用于非手术及中晚期肝癌患者,但单独采用TACE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深化研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TACE 肿瘤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与二维超声做诊断分析,分析其诊断正确率、误诊率与影像学情况。结果46例患者中诊断正确者为40例,占比86.96%,误诊6例,占比13.04%。结论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效获取病灶信息,对疾病鉴别有较大帮助,诊断具有一定准确性,适合临床诊断工作开展。

  • 标签: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该文旨在评价PET在诊断唾液腺恶性肿瘤中的价值。对48例唾液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岁,共接受61次PET扫描.13次系初次诊断,另48次系48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怀疑肿瘤复发或转移而行的检查。结果:在初次诊断的13例患者中,经PET检查.12例表现为原发灶FDG代谢增强,CT、MRI检查,11例显示阳性,2例可疑。PET检测到6例颈淋巴结转移和2例远处转移患者,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PET扫描 唾液腺 FDG 价值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诊断主要依据对甲胎蛋白与谷丙转氨酶的联合分析,及对甲胎蛋白与医学影像学的分析。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手术切除仍然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应证全身情况较好,心、肺、肾功能无严重损害,能耐受手术;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局限于肝的一叶或半肝,未侵犯肝门及下腔静脉,有可能切除者;术前判断术后剩余肝脏有足够的质量且血供和静脉回流不受影响,肝功能能代偿者。切除方法有规则性肝切除术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术包括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和肝三叶切除等,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即局部切除。具体采取何种切除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肝硬化程度和病人自身情况等决定。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外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半数肝癌病人出现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采用镇痛治疗;术后疼痛剧烈者,应积极有效地止痛。术后48小时,若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以降低切口张力。一般护理为防止术后肝断面出血,一般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内应平卧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接受半肝以上切除者,间歇给氧3~4天。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外科护理
  • 简介:原发性皮肤曲霉病(PrimaryCutaneousAspergillosis,PCA)是皮肤曲霉病的一种类型,是皮肤科少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致病真菌为黄曲霉。PCA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如果能了解PCA发病的危险人群,认识危险因素,将该病纳入可疑皮损的鉴别诊断范围,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断其进一步向播散性曲霉病发展,降低该病较高的死亡率。本文将对PCA的流行病学、特定人群PCA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别介绍。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曲霉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肝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壮年为多见。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在世界范围内以非洲撒哈拉南部和东南亚地区最常见。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肿瘤 手术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小肠肿瘤中采取口服等渗甘露醇SCT小肠造影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源于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纳入诊治的60例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不同诊断方式进行分组,将采取传统SCT诊断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口服等渗甘露醇SCT小肠造影诊断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所有患者均实行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术诊断,观察统计两组小肠肿瘤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组小肠肿瘤患者诊断符合率96.67%对比参照组各项指标,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小肠肿瘤患者敏感性80.00%、特异性66.67%,实验小肠肿瘤敏感性100.00%,特异性96.67%,P<0.05,统计学呈现出数据对比差异。结论将口服等渗甘露醇SCT小肠造影技术应用于诊断小肠肿瘤中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等渗甘露醇 SCT小肠造影 小肠肿瘤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肺肉瘤样癌为一种少见肿瘤,为癌和肉瘤样成分混合的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3%~4.7%[1],可分为5个亚型,即多形性癌、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癌肉瘤和肺母细胞瘤,国内学者[2]报道了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11.1%,国外有学者[3]报道5年生存率为24.5%,有小标本概率研究[4]显示1年生存率62.3%,3年生存率35.4%,5年生存率16.3%。

  • 标签: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 肝胆管细胞癌 同期双重原发性癌 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