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无意视盲是指由于专注于某项任务而对视野中的其他事物视而不见的现象,它同时受意外刺激低水平的物理特性、语义相关性以及观察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无意视盲是联系知觉、意识和注意的重要桥梁。本文采用静态的无意视盲范式,随机选取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同时考察了意外刺激的位置和意义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结果表明:(1)意外刺激的呈现位置对无意视盲没有显著的影响,呈现在外周和中央的探测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无意视盲可能是受基于注意区域而不是基于注视点的位置因素的影响;(2)意外刺激的意义性对无意视盲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无意义刺激,有意义的卡通笑脸不管呈现在中央还是外周,都更易获得探测。

  • 标签: 大学生 无意视盲 意外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犬儒态度、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论:大学生持有中等偏高的犬儒态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犬儒态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大学生犬儒态度 自我效能感 主观幸福感
  • 简介: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及其求助行为。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调查问卷》对江西某高校170名本科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本身是持肯定和重视态度的,但对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还认识不足,只有20%左右的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具有完善个性、开发潜能的作用。不少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这一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的相关的基本信息关注不够。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咨询 态度 心理求助行为
  • 简介:以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 标签: 4~8岁儿童 大学生 背景知识 分类
  • 简介:对682名在校大学生同时进行。“应对方式问卷”和“16PF”测试.并对652份有效答卷进行了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其所反映的16种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尤其是与C(稳定性)、H(敢为性)、O(忧虑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这些人格特质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而与B(聪慧性)、I(敏感性)等人格特质仅在个别侧面有显著相关。经过二次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

  • 标签: 大学生 应对方式 人格特质
  • 简介:以2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积极情感量表(P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了为期9周的追踪测查,考察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预测9周后的心理韧性;(3)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幸福感,积极情绪在该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韧性 积极情绪 幸福感 大学生
  • 简介:使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内蒙古三所高校的1034名大学生,检验了大学生环境关心、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并考察了环境关心在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女性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被试;蒙古族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大学生被试。(2)利他价值观和利己价值观对两类亲环境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环境关心在利己价值观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生态圈价值观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环境价值观 亲环境行为 环境关心 中介作用.
  • 简介: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

  • 标签: 手机依赖 主观幸福感 社交焦虑 大学生.
  • 简介: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在事件中所引发的学生心理危机表现突出,给当事人和卷入人群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心理危机的概念入手,借助心理学有关理论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发生机制进行分析。旨在试图厘清大学生群体事件中心理危机发生的心理机制,给学生心理危机化解提供思路,为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框架和基础。

  • 标签: 心理危机 发生机制 认知 应激 应对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一名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临床技术干预。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该大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在暗示学习的条件下给予来访者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知识进行思维,自觉调节自身情绪,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恋爱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调节恋爱问题与正常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引导之下,恋爱关系可以成为促进大学生进步的动力。

  • 标签: 恋爱 元认知干预技术 暗示学习
  • 简介: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心理问题,对其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本文着重分析目前存在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心理 心理健康 认知心理
  • 简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与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参照段成荣和杨舸(2008)的方法)。留守儿童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家庭的贫困,而是心理上的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乏等。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沟通的极度缺乏。

  • 标签: “留守儿童” 社交焦虑障碍 元认知 干预 大学 农村生活
  • 简介: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但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影响了其个人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解决对策。

  • 标签: 人际交往 心理问题 对策
  • 简介:为探讨自1999年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本研究对106篇1998至2015年间采用SCL-90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量表中9个因子的分数均值均与年代呈负相关,年代对各因子变异的解释在4%至16%之间;1998年到2015年这18年来,各因子均值平均下降范围(效果量d)在0.24至0.55个标准差之间,其中强迫、抑郁和精神病3个因子均值变化尤为明显。这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状况在缓慢提升。(2)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8年来提高更明显。(3)虽然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各因子历年变化差异并不明显,但女生抑郁和精神病两方面改善略快。此外,普通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贫困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 标签: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横断历史研究
  • 简介: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创业意向量表和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考察大五人格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大五人格中外向性、宜人性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严谨性对创业执行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大五人格中外向性、严谨性、宜人性对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外向性与创业意向之间、宜人性与创业意向之间、严谨性与创业执行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严谨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创业意向 人格 创业自我效能感 中介作用
  • 简介:音乐调式是指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基本音律创作格式,西方音乐调式包括大调和小调两个基本类型.本研究通过实验一考察了中国大学生对大调和小调的情绪体验以及调式偏离程度在其中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大调音乐能够诱发正性情绪,小调音乐能够诱发负性情绪,但情绪唤醒水平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二,探讨了3-5岁中国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感受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显示: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5岁儿童感受能力与大学生趋于一致;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

  • 标签: 音乐调式 调式偏离 情绪 大学生 儿童
  • 简介:为验证和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创业意识的影响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6名大四本科的生涯适应力与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职业环境催促着我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也能通过创业效能感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积极的生涯关注是大学生领悟和内化“创业角色”从而增强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生涯适应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将生涯适应力开发融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提升。

  • 标签: 生涯适应力 创业效能感 创业意向.
  • 简介:采用虚荣特性问卷、冲动性购买行为量表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对6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虚荣特性(包括外表关怀和成就关怀)与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关系,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包括以财物定义成功和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外表关怀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成就关怀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2)以财物定义成功部分中介外表关怀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关系,但以获取财物为中心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虚荣特性 物质主义 冲动性购买行为
  • 简介: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说明时间管理因素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以2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时间管理对大学生实际学习成绩起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2随机选取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了公正世界信念对时间规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启动不公正信念时,个体计划学习投入时间显著减少,同时伴随娱乐等其他时间增加。总之,公正世界信念可部分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而且大学生对不公正信念更敏感。

  • 标签: 公正世界信念 学习成绩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倾向 大学生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的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