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5例小儿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经验。提示及时进行外渗的处理,加强皮肤组织观察,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减轻患儿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关键。本组患儿皮肤均已恢复正常出院。

  • 标签: 小儿 化疗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柱手术中应用靶控静脉麻醉行唤醒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作用于脊柱手术中的唤醒试验,对唤醒前后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唤醒质量满意96.67%,欠佳3.33%;唤醒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手术中的唤醒试验采取丙泊酚配瑞芬太尼行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唤醒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脊柱手术 唤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托咪酯持续用于全身麻醉诱导以及持续维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持续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皮质醇情况与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全身麻醉诱导患者进行依托咪酯持续全身麻醉诱导,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皮质醇,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麻醉效果明显。

  • 标签: 依托咪酯 持续输注 全身麻醉诱导 输注维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以及持续维持中应用依托咪酯持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麻醉诱导的基础上应用异丙酚维持麻醉,研究组采取常规麻醉诱导联合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并将两组麻醉开始前、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和48h的皮质醇水平、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统计和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时,研究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48h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时的MAP和HR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的MAP及HR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6.3%)与对照组(20.9%)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明显肾上腺皮质功能缺陷患者以外,在手术患者中应用依托咪酯持续都能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全身麻醉诱导 依托咪酯 持续输注维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白蛋白在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8月~2015年10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45例,均给予抗感染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静脉注射白蛋白。结果观察组住院日、3个月内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白蛋白虽不能降低SBP患者死亡率,但有助于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白蛋白 自发性腹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疗法的护理技术。方法对120例实施联合疗法的患者施予护理护理、回护理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提高CIK回效果。结果120例患者联合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联合治疗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抗肿瘤功能,给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 标签: CIK细胞 胸腺肽&alpha 1 恶性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肠营养法对减轻危重病人肠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ICU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危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持续不间断法,采用肠营养泵按80ml/h~100ml/h的速度持续输入,直至营养液输完,每日的营养液总量为1000ml~1500ml;实验组采取改良肠营养法,每4h,停止1h,回吸胃残余量<50ml时,进行下一次营养输入,其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各种肠营养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食物反流、胃管堵塞、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代谢方面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肠营养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肠营养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并发症 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钾静脉滴注时由于药物刺激引起的部位肢体的疼痛,通过抬高的部位肢体位置,达到减轻疼痛的的体会和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氯化钾的患者55例,作为自身对照的实验对象,在肢体疼痛发生后,将患者部位的肢体抬高45~60度,观察其肢体疼痛改变的程度,以数字分级法(NRS)评估疼痛,进行对比,分析是否有差异显著性。结果抬高的部位肢体位置后疼痛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讨论将患者部位的肢体抬高45-60度后,能加快部位局部血管中血液的回流,降低局部血管中钾离子的浓度,从而使疼痛得到缓解。

  • 标签: 氯化钾静脉滴注 输注部位肢体 减轻疼痛 观察
  • 简介:目的评估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患者经腹腔大量穿刺放液后(LVP)人血白蛋白的疗效。方法8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大量排放腹水加白蛋白方法。观察两组腹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腹水减少显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0±3.8)、(12.1±2.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0±4.7)、(26.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水消退32例,腹静脉怒张改善28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40.8%,并发症发生率为19.0%,低于对照组的5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大量排放腹水结合白蛋白方法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临床恢复,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安全方便,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利多卡因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双盲分入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5例。L组麻醉诱导即刻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5mg?kg-1,随后连续静脉利多卡因2mg?kg-1?h-1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术后1h(T1)、2h(T2)、6h(T3)、12h(T4)、24h(T5)和48h(T6)静息状态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48h的PCIA药液使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有无利多卡因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T2-4静息状态及T1-6各个时间点咳嗽时VAS评分,L组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h的PCIA药液使用量,L组较C组明显减少(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C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利多卡因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利多卡因,可以有效增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剂量下无明显不良反应,将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利多卡因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丙泊酚TCI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两种麻醉方法用于临床无痛胃镜下硬化剂注入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可行性,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用药方法。方法选取肝硬化失代偿期静脉曲张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法分组方式分为单纯靶控(TCI)丙泊酚组50例(P组)及靶控(TCI)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50例(R组)两组手术治疗作为实验组;选取无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的择期无痛胃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法分组方式分为单纯靶控(TCI)丙泊酚组50例(CP组)及靶控(TCI)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50例(CR组)两组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镇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及苏醒时间等。结果CR(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组镇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及苏醒时间效果明显优于CP(丙泊酚TCI)组的镇痛,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用丙泊酚TCI麻醉比单纯丙泊酚TCI麻醉用于肝硬化患者硬化剂治疗的诱导更快,镇痛镇静更好,苏醒时间更快。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硬化剂 食道静脉曲张 靶控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儿科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夫西地酸钠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的具体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280例静脉留置针夫西地酸钠患儿进行研究,护理方式改进前进行的1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护理方式改进后的1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液体外渗、局部坏死、静脉痉挛、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5例,3.5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0例,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夫西地酸钠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夫西地酸钠 局部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泊酚反馈靶控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9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纳入此研究中,根据抽签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选择丙泊酚反馈靶控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此研究中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不同麻醉方法治疗后,其观察组呼吸恢复用时、拔管用时以及睁眼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对比分析可知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应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静脉麻醉方法,此方法具有较快的苏醒时间,同时具备相应的安全可靠性。

  • 标签: 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 异氟醚吸入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在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反馈靶控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静脉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4%(4/3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发生率为45.7%(16/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异氟醚吸入麻醉,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静脉麻醉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术后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快,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丙泊酚 异氟醚 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次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在医院2012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中抽取49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4),两组患儿在应用阿司匹林进行退热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单次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2g/kg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直径以及动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冠状动脉直径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冠状动脉直径是(2.5±0.3)mm,短于对照组的(3.0±0.4)mm(P<0.05);同时,观察组血栓形成率是0,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结论单次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患儿的冠状动脉直径,但剂量过大会增加患儿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腰椎骨折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持续芬太尼,观察组术前静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并于术后持续静脉芬太尼。观察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12h的VAS评分情况,术后镇痛优良率95.6%,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 标签: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芬太尼 术后镇痛
  • 简介:病例资料患者,刘XX,女,72岁,因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0余年于2015年6月11日入院,既往重度骨质疏松,双下肢表浅静脉曲张。入院查体示:患者跛行步态,双膝间隙压痛明显,胸片未见明显肺部异常,肺纹理未见明显增粗或异常增高致密影。初步诊断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于6月15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双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中出血50mL,输血400mL。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唑来膦酸 静脉输注 患者 下肢表浅静脉曲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