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患者中约20%~3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该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抗HER2靶向药物能有效降低这种类型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其生存率,改善预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靶向抗乳腺肿瘤药物陆续在国内上市,对医护人员临床操作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静脉药物的剂量、浓度、配制、贮藏、给药方法和用药的时间等操作流程,做到按时、准确给药。给药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健康宣教等。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靶向药物的静脉管理,使更多患者获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专家组成员以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帕妥珠单抗(帕捷特)、恩美曲妥珠单抗(赫赛莱)3种靶向药物为例,讨论制定了《乳腺癌靶向药物静脉规范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广大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乳腺癌靶向药物的操作标准。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不断有新上市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临床应用,对医护人员靶向药物的规范使用及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可及性靶向药物的规范、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等是保证药物疗效及安全的重要前提。基于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及靶向药物规范共识制定小组就目前国内可及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440 mg/瓶、150 mg/瓶、60 mg/瓶,帕妥珠单抗420 mg/瓶、恩美曲妥珠单抗100 mg/瓶、160 mg/瓶的药物为例,以及已发表《乳腺癌靶向药物静脉规范专家共识》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改良德尔菲法,征集专家建议,形成共识推荐意见,为《共识》进行了更新,为医护人员在靶向治疗管理的临床实践中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靶向药物 上市新药 改良德尔菲法 更新
  • 简介:摘要中重度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鞘药物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在癌痛患者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分别从植入时机、效价比、鞘药物选择等方面,概述了鞘药物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同时对鞘药物和装置的研发做了展望。

  • 标签: 癌性疼痛 阿片类镇痛药 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亚甲蓝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对全身麻醉恢复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麻下因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20):亚甲蓝组(M组)与对照组(C组)。麻醉方法为靶控丙泊酚、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0 mmHg。M组为手术开始后30 min,将亚甲蓝以3 mg/kg剂量溶于5%葡萄糖250 ml,静脉完毕;C组则5%葡萄糖250 ml。术中调整靶控丙泊酚血浆浓度,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控制在40~60,静脉瑞芬太尼,间断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苏醒时间和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记录术后30 min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3 d时,采用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数字广度测试(DST)、连线测试A(TMT-A)和连线测试B(TMT-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M组与C组苏醒时间分别为(9.5±2.1)、(7.0±2.0)s,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为(1.2±0.2)、(1.7±0.2)μg/ml,与C组相比,M组苏醒时间延长,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醒后10 min,M组CRS-R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in时CRS-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及3 d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亚甲蓝可短暂影响全身麻醉恢复,但对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恢复期 亚甲蓝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患者女,38岁,以“肺癌术后3年,胸背部疼痛7个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接受鞘药物系统(IDDS)植入术。患者术后持续吗啡,每日剂量为4.5~4.8 mg,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耳鸣症状;爆发痛发作给予追加量后,上述症状加重,平卧后症状减轻。患者入院后连续3次脑脊液常规均未见异常,血常规未见异常,无畏寒、发热,排除颅感染可能。予以甘露醇治疗后,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及耳鸣症状缓解,因此考虑为吗啡引起的颅压增高。停用鞘吗啡后,改用舒芬太尼持续镇痛治疗,患者不良反应消失,疼痛控制稳定后出院。

  • 标签: 癌性疼痛 吗啡 舒芬太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天然气管道从天然气供应场所到其使用地方,经过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管道所处环境千变万化,且天然气中往往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它们对天然气管道造成腐蚀威胁,影响天然气管道的平安运行,因此天然气管道在运营中必须实施防腐蚀保护。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长天然气管道腐蚀检测及防护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长输天然气管道 内腐蚀 检测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强度对红细胞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输血科行DAT检测的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和临床输血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DAT阳性强度与患者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输血后胆红素值、红细胞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从配血检测结果来看,次侧配血结果与DAT强度显著相关(r=0.58,P<0.01)。抗筛阳性患者DAT阳性强度更高(χ2=126.810,P<0.01)。DAT阳性强度对患者直接胆红素值有影响,DAT阳性强度越高,患者直接胆红素越高(χ2=32.069, P<0.01);且对患者总胆红素值也有影响(χ2=17.981, P=0.001)。从红细胞效果来看,DAT阳性强度为0.5患者注有效率较低(28.6%),其余患者DAT阳性强度与红细胞效果无关,不同DAT阳性强度(1、2、3、4)患者输血有效率分别为57.0%、60.1%、65.6%和60.0%,同一DAT阳性强度下,患者的输血有效率较高(χ2=41.071,P=0.009)。结论不同DAT阳性强度与患者次侧配血结果、直接胆红素含量存在相关性,而红细胞效果与DAT阳性强度没有显著关联。但DAT阳性强度增加,患者出现不规则抗体几率增大。

  • 标签: 血液成分输血 红细胞 次侧配血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阳性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PICC置管患者甘露醇前后使用金黄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于上海市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脑外科行PICC置管术患者70列,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给予PICC置管术后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封管和给予置管部位上方5cm处敷金黄膏纱布;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术后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封管。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34名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有2名,构成比5.9%;而对照组36名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有6名,构成比16.7%。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科PICC置管患者甘露醇前后使用金黄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 标签: 脑外科,PICC置管,甘露醇,金黄膏,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中采用依托咪酯靶控给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龄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依托咪酯靶控给药方式,将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D阶段,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较为平稳,血压较低,两组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E阶段,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较低且心率较快,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肌颤发生次数较少,意识消失时间较长,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中应用依托咪酯靶控给药方式,会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有较少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依托咪酯 靶控输注 高龄患者 全麻诱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建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V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苏州科技城医院肾内科采用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首次建立AVF的患者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AVF超声评估数据、AVF成熟率和通畅率,并与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常规手术组患者进行比较。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术后通畅率的差异。结果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组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60±17)岁;常规手术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13)岁。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组患者术后即时通畅率100%(63/63),术后2、4、8周AVF成熟率分别为54.0%(34/63)、85.7%(54/63)、90.5%(57/63)。术后3、6、9个月和1年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0.0%(45/50)、85.0%(34/40)、82.9%(29/35)和81.0%(17/21),辅助通畅率均为100.0%。1年初始通畅率高于常规手术组患者(81.0%比63.5%,log-rank χ2=5.12,P=0.023)。超声结果提示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组患者术后AVF流出静脉均匀扩张,血管壁逐渐增厚,肱动脉血流量逐渐升高,头静脉和桡动脉均呈现螺旋层流。结论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用于建立AVF成熟快,通畅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3.正骨手法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瘘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数据均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研究数据,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在没有手术之前,其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瘘自然流量等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经过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的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瘘自然流量等均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在手术之前,6例患者有瘘杂音及震颤减弱情况,4例患者发生瘘杂及震颤消失。而在手术之后,10例患者的瘘处均能够听见明显杂音及明显震颤情况。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均应该使用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另外,在患者治疗后,经过9个月的随访可知,3例患者在手术后的3、5、7月均出现血管内瘘再狭窄,剩余患者随访至9个月后并没有发生瘘再狭窄情况。结论给予动静脉瘘狭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其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的狭窄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尿毒症患者节省相应的血管资源,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 临床治疗效果
  • 作者: 黎志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经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63 例体会           黎志军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641000)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通过内镜套扎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9 年1 月 ~2011 年3 月63 例通过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 63 例患者急性止血均顺利成功,术后近期再出血2 例(3.2%),远期出血4 例(6.3%)。结论 通过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方式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值得推广。           【
  • 简介:摘要合安铁路采用1-112m提篮式系杆拱跨越机场高速公路,钢管拱肋混凝土与钢管共同受力,是保证拱肋有效工作以实现系杆拱桥结构性能的前提。本文在该工程实际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钢管拱肋混凝土泵送顶升压工艺的主要内容,包括泵送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指标,压顺序与工艺流程,泵送顶升施工技术要点,混凝土密实度检测及缺陷防治措施。

  • 标签: 系杆拱桥,钢管拱肋,钢管混凝土,顶升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