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快速明确致病病原微生物,以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仍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广泛应用,血浆游离DNA(cfDNA)mNGS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成为诊断感染性疾病和指导治疗的新兴手段,但目前仍在研究的早期阶段。本文介绍了血浆cfDNA的生物学特点、血浆cfDNA mNGS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挑战。

  • 标签: 传染病 血浆游离DNA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供体来源的细胞游离DNA(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dd-cfDNA)片段在鉴别移植肾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7月18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患者。根据2017年Banff移植肾排斥反应病理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BMR组和TCMR组,后者又分为TCMRⅠ型亚组和TCMRⅡ型亚组。采用二代测序+目标区域捕获的方法检测入选者外周血浆dd-cfDN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浆dd-cfDNA和血肌酐水平对鉴别两种移植肾ABMR和TCMR的诊断价值。结果共60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入选本研究,TCMR组42例,ABMR组18例。ABMR组患者血浆dd-cfDNA百分比较TCMR组显著升高[2.33(1.19,4.30)%比0.98(0.50,1.82)%,P=0.001];ABMR组dd-cfDNA绝对值亦较TCMR组显著升高[0.94(0.60,2.27)ng/ml比0.43(0.20,0.96)ng/ml,P=0.00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cfDNA百分比鉴别诊断TCMR和ABM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6(95%CI 0.64~0.88),阈值为1.11%,敏感性88.89%,特异性59.52%;dd-cfDNA绝对值鉴别诊断TCMR和ABMR的AUC为0.74(95% CI 0.61~0.86),阈值为0.53 ng/ml,敏感性88.89%,特异性54.76%。TCMR亚组与ABMR组血浆dd-cfDNA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TCMR两亚组间dd-cfDNA百分比及绝对值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MR组dd-cfDNA百分比显著高于TCMRⅠ型亚组(P=0.008)和TCMRⅡ型亚组(P=0.030)。ABMR组dd-cfDNA绝对值显著高于TCMRⅠ型亚组(P=0.003)。结论血浆dd-cfDNA水平检测对鉴别ABMR和TCMR两种排斥反应类型有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鉴别,诊断 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癌症,目前的诊治方法尚不令人满意。尿液中的游离DNA能够提供关于癌症的全面而重要的信息,因为它携带了来自细胞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直接流入尿液并从循环中运输。膀胱癌患者的尿游离DNA中携带有肿瘤疾病信息,提示其具有检测、监测以及预测膀胱癌患者的能力。尿游离DNA分析弥补了当前检测技术的不足并加强了诊断和检测能力,在转化为临床实践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尿游离DNA在膀胱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癌 游离DNA 诊断 预后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单基因遗传病种类多而复杂,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总体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各异,通过产前筛查和诊断,及早阻止致死或严重致残的单基因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是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基于胎儿游离DNA的无创产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技术已应用于临床,检测的疾病种类不断增加,技术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胎儿游离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胎儿游离DNA的基础性与拓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在胎儿非整倍体异常及染色体拷贝数目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77例基础性与拓展性NIP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随访妊娠结局,分析孕妇的临床数据、高风险孕妇的产前诊断率、筛查效能。结果2777例孕妇中,42.9%(1192/2777)选择了基础性NIPT,57.1%(1585/2777)选择了拓展性NIPT,失败率为0.1%(3/2777)。共检出21三体高风险8例,性染色体高风险6例,目标疾病外高风险32例。NIPT对21三体高风险阳性预测值为85.7%;拓展性NIPT对性染色体异常的筛查阳性率为0.38%,3例高风险病例进行了产前诊断,确诊47,XXX一例,假阳性2例。对于检测范围外的额外发现,基础性和拓展性NIPT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71.4%(5/7)和68.2% (15/22),确诊7例真阳性CNVs,包括致病性和可疑致病性CNVs各1例,临床意义不明CNVs 5例。6例母源CNVs高风险病例中,5例胎儿携带相应CNVs且母亲为携带者;1例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未见异常,但其母亲为相应CNVs携带者。结论NIPT对21三体综合征和母源性CNVs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对胎源性CNVs的检测效能有限。检测前由孕妇知情选择是否获知目标疾病外的高风险结果是NIPT临床应用的可选方案,目标疾病外的高风险病例可结合胎儿超声筛查结果选择是否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但需充分告知可能的残余风险。

  • 标签: 胎儿游离DNA 无创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假阳性率 阳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循环游离DNA(cfDNA)是一种存在于多种体液中的小分子DNA片段。在前列腺癌患者中,cfDNA主要由肿瘤细胞凋亡后释放入外周血。cfDNA的浓度、基因甲基化突变以及雄激素受体拷贝数变异等特征,都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预后及耐药性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cfDNA应用于前列腺癌诊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循环游离DNA 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游离DNA(cfDNA)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宁德市蕉城区医院检验科收治的120例真菌感染患者,男81例,女39例,年龄(52.33±2.69)岁,年龄范围为35~79岁。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n=39)和侵袭性真菌感染组(n=81),比较两组患者的半乳甘露聚糖(GM)和cfDNA含量,并对GM和cfDNA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侵袭性真菌感染组患者的GM含量[(0.74±0.37)OD]高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0.21±0.05)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侵袭性真菌感染组患者的cfDNA含量[(9 526.33±511.33)GE/ml]高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8 014.65±501.45)GE/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fDNA诊断的灵敏度(98.77%)显著高于GM诊断(86.42%)。结论真菌cfDNA PCR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真菌游离DNA 半乳甘露聚糖 真菌 真菌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患者血浆天冬氨酸蛋白酶A(novel aspartie proteinase A, Napsin A)、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 SP-A)、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 SP-D)、血浆微小RNA29b-3p(miR29b-3p)、miR30c-5p、血浆外泌体miR21-5p和血浆游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记录其临床表现、肺功能情况和高分辨率CT。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Napsin A、SP-A和SP-D,采用RT-PCR法检测血浆外泌体miR21-5p、血浆miR29b-3p、miR30c-5p和mtDNA。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表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E-IPF的预测因素,并做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AE-IPF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为(63.1±8.5)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及疾病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E-IPF组游离线粒体DNA表达水平高于IPF组[10 143.48(8 045.85,12 609.65)copies/μL vs. 6 404.22(2 671.50,9 386.00) copies/μL,P<0.05]。AE-IPF组的抗"O"抗体(ASO)水平高于IPF组[(88.04±52.25)IU/mL vs.(32.38±19.91)IU/mL,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SO是发生AE-IPF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68,95%CI:1.007~1.131,P<0.05)。联合mtDNA和ASO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5.7%。结论IPF急性加重时,mtDNA及ASO水平均升高,ASO可作为AE-IP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微小RNA 外泌体 抗"O"抗体 游离线粒体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新采血检测对于胎儿游离DNA(cell free fetal DNA,cffDNA)浓度过低导致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失败病例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NIPT检测的20 38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因cffDNA浓度过低而首次检测失败的孕妇重新采血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随访妊娠的结局。结果17例因cffDNA浓度未达到要求而首次检测失败者全部接受了重新采血,重采率为0.08%。二次采血后有16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4.12%。1例样本因两次cffDNA浓度均不达标而检测失败。结论因cffDNA浓度过低导致检测失败时,若孕周合适同时超声未发现严重异常则建议进行重新采血检测。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胎儿游离DNA浓度 失败 重新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对唐氏筛查高风险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唐氏筛查中1 667例高风险和临界高风险妊娠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其接受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后,结果显示高风险的妊娠者可自主决定选择是否接受羊水穿刺-核型分析,后期进行随访追踪相关信息,最后将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及羊水穿刺-核型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结合随访妊娠结局后进行统计对比并分析结果。结果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对于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以及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100.0%、0.0%、66.7%,灵敏度为100.0%,总体特异度为99.8%。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对于13-三体高风险的检测假阳性率0.12%,对于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假阳性率0.06%。结论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产前筛查的结果中与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的结果有相对高的吻合度,可以作为唐氏筛查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妊娠者的一种产前筛查方法,并且对产前的有创性诊断羊水穿刺-核型分析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序列分析,DNA 外周血 胎儿 唐氏筛查 临界风险 妊娠 羊水穿刺-核型分析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NIPT)在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昆山市妇幼保健所行NIPT的孕妇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临床指征为产筛临界风险的孕妇共3444例,NIPT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在知情同意下选择介入性穿刺查胎儿染色体,NIPT结果为低风险的孕妇定期产检,所有孕妇均追踪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3444例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3442例取得NIPT检测结果,2例检测失败,其中发现T21高风险11例,10例确诊T21,1例正常。T18高风险2例,1例确诊T18, 1例正常。T13高风险2例,1例正常,1例孕妇拒绝进产前诊断,生后随访健康。性染色体异常20例,其中确诊XXX 2例XXY 2例,正常11例,拒绝进一步检查5例。生后随访,NIPT阴性孕妇中未随访到染色体异常新生儿.经统计,临界风险孕妇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0.52%(18 /3444)结论:建议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行NIPT检测,可以明显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漏诊风险,减少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 标签: 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临界风险,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NIPT
  • 简介:摘要胚胎在体外生长过程中会向培养液中释放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cfDNA指游离于细胞外的DNA片段,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生理性凋亡的产物。利用cfDNA进行无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non-invasive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niPGT)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已在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及单基因疾病诊断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然而,目前niPGT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母源污染和cfDNA来源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对niPGT在临床方面应用现状及cfDNA来源进行综述,并对其局限性及未来应用前景提出观点,为niPGT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游离DNA 无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废弃培养液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部分性能进行确认。方法将待测样品(校准品、血浆或质控品)进行萃取、酰化,处理后的待测物分别与固相化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的特异性抗原竞争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固相化的抗原-抗体-HRP免疫反应复合物,HRP催化底物发光。用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热加速稳定性和准确度进行性能确认。结果建立的MN、NMN检测方法检测多种结构类似物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MN检测试剂的空白限、检出限、功能灵敏度分别为10.51、21.15、25.76 ng/L,NMN检测试剂分别为11.54、28.43、31.29 ng/L;MN、NMN检测试剂变异系数分别为2.41%~5.38%,1.61%~3.22%;2种检测试剂的热加速稳定性试验显示检测试剂在2~8 ℃可以稳定存放1年,且该方法量值结果可溯源至质谱。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检测血浆游离MN、NMN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

  • 标签: 血浆 甲氧基肾上腺素 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 化学发光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实验室开展血液标本微生物细胞游离DNA(mcf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的检测方法及质量保证情况。方法2020年10月向来自全国的80家实验室发放了mNGS检测血液标本中mcfDNA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mNGS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及性能确认开展情况4个部分。(1)分析前:对标本质量的要求,如对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运输条件等;(2)分析中:mcfDNA的提取流程、文库的质量要求、测序平台的使用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等;(3)分析后:对mNGS的结果解释标准;(4)性能确认开展情况:对各类病原体的最低检出限。要求各实验室依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家实验室包括20家医疗单位和60家独立医学实验室。80.0%(64/80)的mNGS实验室检测血液中的mcfDNA时表示血浆及血清标本均可使用,其余实验室(16/80,20.0%)只采用血浆标本。参与调查的mNGS实验室所用的测序平台包括illumina 49家(61.3%),华大基因16家(20.0%),Ion Torrent 13家(16.3%),纳米孔测序2家(2.5%)。87.5%(70/80)的实验室使用第三方实验室搭建的集成分析工具,其他实验室(12.5%,10/80)使用开源软件自主搭建了分析平台。实验室间对mNGS结果的解释标准不一,其中标准化后病原体特异性序列数、相对丰度、基因组覆盖率及阴性对照中该微生物的检出情况是实验室考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实验室(76.3%,61/80)做过mcfDNA测序流程的性能确认实验,各实验室自建mNGS检测流程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的最低检出限主要分布在10~100 拷贝/ml,对DNA病毒的检出限主要分布在500~1 000拷贝/ml。结论各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流程具有很大差异,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需要各实验室积极优化mNGS检测流程,完善质量保证措施,应用于临床前规范开展性能确认工作。

  • 标签: 血液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血流感染 质量保证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高发区人群血浆EB病毒(EBV)DNA检测对鼻咽癌筛查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1 153例初治鼻咽癌和24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血浆EBV DNA检测结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 DNA。分别以400拷贝/ml为临界值判断(≥400拷贝/ml判定为阳性)和优化临界值方法(将有S型扩增者均判定为阳性)统计EBV DNA阳性率。比较不同临床分期、TNM分期的患者血浆中EBV DNA拷贝数分布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临界值判定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初治鼻咽癌组血浆EBV D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鼻咽癌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浆E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种临界值判定方法均显示,TNM及临床分期越晚,EBV DNA阳性率有升高趋势(P均<0.001)。以400拷贝/ml作为临界值,血浆EBV DNA对鼻咽癌诊断的敏感度为40.9%,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 0.676~0.733,P<0.001)。使用优化临界值方法,敏感度增加至82.0%,特异度为99.2%,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 0.894~0.924,P<0.001)。结论在鼻咽癌非高发区,血浆EBV DNA以400拷贝/ml为检出下限,鼻咽癌诊断的敏感度仅为40.9%,可考虑优化核酸提取方法,从检测技术上落实临界值的优化,在保证诊断特异度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 标签: 鼻咽肿瘤 EB病毒 DNA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肝衰竭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4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方法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本次4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2)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更高,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衰竭患者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疗效理想,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实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衰竭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腹股沟皮瓣修复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共收治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手掌部11例,手背部8例,年龄4~12岁,均伴有肌腱、骨骼外露。其中,猪草机绞伤11例,压砸伤8例。缺损面积3.5 cm×2.5 cm~7.5 cm×6.0 cm,皮瓣切取面积4.0 cm×3.0 cm~8.0 cm×6.5 cm。一期手术予以清创后,肉芽组织清洁干燥时,二期游离皮瓣修复,术后10例获得门诊随访,9例微信随访。结果19例顺利成活18例,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皮瓣成活。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5个月,除1例修复手掌部出现色素沉着外,其余皮瓣外形美观,无明显臃肿,质地、弹性可,无挛缩、粘连等并发症。皮瓣供区可见线形瘢痕。结论游离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腹股沟皮瓣,皮瓣易于解剖,切取时间短,皮肤延展性好,修复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小儿 手部创面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