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染色放大检验中的护理配合经验,分析护理配合的要点。 方法:将2021年1月到2021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染色放大检查的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分析护理要点。结果: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护理前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检查均顺利进行,检查成功率100.0%。共筛出早期食道癌1例、早期胃癌4例,检出率为4.59%。检查中,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6±4.5)分。结论:在染色放大检查的整个过程中,把握护理要点,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以提升诊断效果。

  • 标签: 染色放大内镜 护理配合 经验 护理要点
  • 简介:放大(magnifiedendoscope,ME)是一种特点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像素的电子内,通过按钮,可将内下的物像放大数十倍到上百倍,肉眼可直观到黏膜表面的黏膜组织,有助于观察微细结构的变化;在结构和原理上,ME与普通内无本质区别,只是在物镜与导光束或者物镜与微型摄像机问装有不同倍数的放大镜头。

  • 标签: NBI染色 放大内镜 食管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染色放大对结值肠息肉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内屮心拟作内下总肉切除的病例210例,对病例标本分别使用普通电子肠检查和放大放大40~100倍观察,预测疾病的病理类型,并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的不同分别采用EMR、ESD切除息肉,然后回收做病理活检,判断病变的性质。结果在上述210例病例当中,使用普通电子肠检查初步判断为恶性肿瘤的病例有108例,使用放大放大40~100倍观察判断存在恶性病变的病例有124例,疾病恶性率为59.04%。病检活检为恶性肿瘤的病例为124例,检查的结果与放大检查结果一致。结论染色放大对结直肠息肉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确诊率,与传统的检查方式相比准确率更高,而且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的优势。

  • 标签: 染色放大内镜 结直肠息肉 良性 恶性 鉴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实施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接收的80例早期胃癌检查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检查)与对照组(常规内检查),每组患者各40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早期胃癌 临床价值 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胃癌诊断系统在实时染色放大视频中对内医师识别胃癌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20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公开数据集中的早期胃癌和非癌染色放大图片作为训练集和独立测试集,其中训练集包括4 667张图片(1 950张早期胃癌和2 717张非癌),测试集包括1 539张图片(483张早期胃癌和1 056张非癌)。利用深度学习进行模型训练。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9日—2020年11月17日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100例患者的染色放大视频(包含38例癌和62例非癌)作为视频测试集。纳入来自另外4家医院的4名不同年资内医师,分2次(无或有AI辅助)对视频测试集进行诊断,评估AI对内医师判断胃癌能力的影响。结果无AI辅助时,内医师诊断视频测试集中胃癌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0%±4.30%、71.05%±9.67%和87.10%±10.88%;在AI辅助下,内医师辨认胃癌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0%±2.06%、84.87%±11.07%和87.50%±4.47%,诊断准确率(P=0.302)和敏感度(P=0.180)较无AI辅助时均有提升。AI在视频测试集中辨认胃癌的准确率为88.00%(88/100),敏感度为97.37%(37/38),特异度为82.26%(51/62),AI的敏感度高于内医师平均水平(P=0.002)。结论AI辅助诊断系统是染色放大模式下辅助诊断胃癌的有效工具,可提高内医师对胃癌的诊断能力。它能实时提醒内医师关注高风险区域,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人工智能 胃癌 窄带光成像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患者合并结直肠癌的风险较一般人群增加,该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消化内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炎症性肠病患者由于肠道黏膜炎症及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增加了癌变筛查的难度。本文就新型内技术中的染色放大在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癌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作相应论述。

  • 标签: 染色内镜 放大内镜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癌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随机裁剪图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模型(DCNN-C)和整张图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模型(DCNN-W)2种基于不同训练方法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染色放大下辅助识别早期胃癌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窄带成像和蓝激光成像2种染色放大模式下的早期胃癌或非癌图片和视频片段,用于DCNN-C和DCNN-W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比较DCNN-C和DCNN-W在图片测试集中,以及DCNN-C、DCNN-W和3名高年资内医师(平均水平)在视频测试集中识别早期胃癌的能力。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和卡方检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Cohen′s Kappa统计系数(Kappa值)表示。结果在图片测试集中,DCNN-C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97%(1 133/1 193)、97.12%(202/208)、94.52%(931/985)、78.91%(202/256),分别高于DCNN-W的86.84%(1 036/1 193)、92.79%(193/208)、85.58%(843/985)、57.61%(193/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2、4.63、61.04、29.69,P=0.028、=0.035、<0.001、<0.001)。在视频测试集中,高年资内医师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67%、60.42%、53.37%,分别低于DCNN-C的93.00%、92.19%、87.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16.41、11.61,P<0.001、<0.001、=0.001);DCNN-C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高于DCNN-W的79.00%、70.31%、6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4、8.45、6.18,P=0.007、0.003、0.013);高年资内医师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DCNN-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年资内医师、DCNN-W和DCNN-C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0.56%、94.44%、94.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年资内医师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至中等(Kappa值=0.259、0.532、0.329),DCNN-W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87),DCNN-C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高(Kappa值=0.851)。结论当训练集相同时,DCNN-C识别早期胃癌的能力优于DCNN-W和高年资内医师,DCNN-W与高年资内医师水平相当。

  • 标签: 早期胃癌 人工智能 染色放大内镜 卷积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放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活检部位的引导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吉林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可疑诊断为CAG的1 145例患者,其中行FICE放大检查者528例(FICE组),普通内检查者617例(普通内组)。内下对胃黏膜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取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结果证实,FICE组CAG诊断的符合率为98.9%,明显优于普通内组的90.0%(P<0.05)。结论FICE放大可以仔细观察胃黏膜表面微细结构及毛细血管形态,对活检部位引导性价值高于普通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染色放大观察大肠息肉腺体开口的特点,评估其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染色放大观察息肉pit开口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放大结合染色对非肿瘤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89.47%,对诊断为肿瘤病变的准确率是95.16%,,整体准确率是84.21%。结论放大对肠道息肉的定性诊断是可靠的。

  • 标签: 肿瘤性病灶 非肿瘤性病灶 放大内镜 腺开口 早期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及放大在结肠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常规结肠发现的结肠息肉420枚,应用窄带及放大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PitPattern),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结肠息肉中病理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共102枚,腺管开口类型为I、II型的87枚,占85.3%;腺瘤共307枚,其中腺管开口类型为III、IV型的296枚,占96.4%;病理为癌或部分癌变为11枚,其中腺管开口类型为V型的9枚,占81.8%。NBI放大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3.8%。敏感性为88.8%,特异性为98.4%。结论应用窄带及放大观察结肠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能较准确判断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及性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窄带技术 放大内镜 结肠息肉 腺管开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种内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9-2022.3武安市中医院门诊及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人群进行胃镜检查发现的胃可疑黏膜病变23例,利用普通白光(White light endoscopy,WLE)、放大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放大色素内(喷洒0.2%靛胭脂)进行观察,并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最终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 23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中,WLE和ME-NB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51.06%、82.35%、54.43%及91.48%、76.47%、89.87%,ME-NBI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WLE(χ =56.28、49.39,P<0.05),特异度无明显差异(χ =0.18,P>0.05)。放大色素内和ME-NBI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5.45%、91.18%、92.86%和91.48%、76.47%、89.87%,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Kappa值分别为0.853、0.764,2种诊断方式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AUC分别为0.933、0.882(P<0.05)。结论 相较于WLE,ME-NBI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和放大色素内的诊断效果更好;ME-NBI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比WLE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放大色素内和ME-NBI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放大色素内和ME-NBI均适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2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放大色素内的诊断效能更高,更适合精查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 标签: 内镜技术 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术(NBI)与放大在结直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常规结肠发现106例138个结直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NBI放大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91.3%,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1.8%,准确度优于普通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NBI放大,通过观察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能比较准确的鉴别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接近病理诊断。

  • 标签: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结直肠息肉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和TNFR1表达在胃息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内窄带成像放大技术观察123例胃黏膜腺管开口,根据Sakaki标准进行胃小凹分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变组织的TNFR1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及不同胃小凹分型的TNFR1表达情况。结果1、窄带成像放大下胃小凹基本形态与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之间关系密切(r=0.872,P<0.05);2、TNFR1的表达率在正常胃粘膜、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中分别为33.3%、42.1%、46.4%、87.5%、90.0%,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组表达率与腺瘤性息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NFR1的表达率在胃小凹A型、B型、C型、D型、E型和F型中分别为23.9%、43.6%、44.4%、75.0%、83.3%、89.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对胃息肉性质的诊断与病理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TNFR1在可望作为胃癌前病变的分子标记物。

  • 标签: 胃息肉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TNFR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白光内、超声内、窄带成像结合放大(ME-NBI)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探讨术前评估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的135例患者的内检查图像,将黏膜内癌和黏膜下浅层(SM1)浸润癌归为黏膜内-SM1癌,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与黏膜下深层浸润癌进行比较,评估白光内、超声内、ME-NBI和三者联合判断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2为一致性差,0.2~0.4为一致性一般,>0.4~0.6为一致性中等,>0.6~0.8为一致性较高,>0.8~1.0为接近一致。结果73例早期贲门癌患者资料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47例为黏膜内-SM1癌,26例为黏膜下深层浸润癌。术前白光内、超声内、ME-NBI和三者联合判断早期贲门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分别为79.5%(58/73)、72.6%(53/73)、65.7%(48/73)和87.7%(64/73)。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白光内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40,P<0.01),超声内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46,P=0.002),ME-NBI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差(Kappa值=0.175,P=0.108),而三者联合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24,P<0.01)。结论与单一检查方法相比,白光内、超声内和ME-NBI三者联合评估早期贲门癌的浸润深度更准确。

  • 标签: 早期贲门癌 浸润深度 白光内镜 超声内镜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
  • 简介:奶奶的缝衣针掉了,到处找不到。宾宾拿来一个放大,说:“奶奶,用这个试试。”

  • 标签: 放大镜 缝衣针 奶奶
  • 简介:三九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制药企业,三九的动向始终为人关注。近日,三九债委会再次召开债权人大会,就三九集团债务重组事宜进行了讨论,并提请三九债委会各成员及三九集团等重组各方研究签署债务重组协议。据了解,此次三九方面将一次性向银行偿还44.57亿元的债务,而该方案比此前业内曾流传的43亿元的方案多出了1.57亿元。而华润集团重组三九企业集团落锤之后,三九集团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再度加快。

  • 标签: 三九集团 债务重组 制药企业 企业集团 不良资产 债权人
  • 简介:杀手哪种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答案在各个国家各种人群不尽相同。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蔡细历6月11日说,2006年,直肠癌已取代肺癌成为马来西亚男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年龄在50岁及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荷兰一位儿科专家日前表示,到2050年,肥胖症将成为荷兰头号健康杀手。最近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十年来由于治疗手段的提高,澳大利亚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而癌症上升成为头号杀手。

  • 标签: 放大镜 疾病发病率 男性健康 马来西亚 高发人群 澳大利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表现,通过联合白光内及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ME-NBI)检查提高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术前怀疑EGC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术后病理等信息,分析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的模型。结果195例患者(207处病灶)纳入研究。207例病灶以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8处)及测试组(69处)。在建模组,病灶位于胃上1/3(OR=12.949,95%CI:2.148~78.070,P=0.005),胃中1/3(OR=7.534,95%CI:1.044~54.360,P=0.045),病灶长径>2 cm(OR=6.828,95%CI:1.657~28.136,P=0.008)及存在扩张血管(OR=6.856,95%CI:1.577~29.805,P=0.010)是病灶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S)(病灶位于胃上1/3、病灶位于胃中1/3、病灶长径>2 cm、存在扩张血管各为5分、4分、4分、4分)。在建模组及测试组,DPSS预测病灶黏膜下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I:0.809~0.960)及0.799(95%CI:0.684~0.914)。界值为8分时,建模组及测试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1.4%,特异度分别为76.2%、74.5%。结论联合普通白光内及ME-NBI建立的DPSS可以较好地预测EGC浸润深度。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肿瘤浸润 预测模型 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