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与地表形态》。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了解岩石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学情分析由于教材设计的原因,绝大多数同学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缺少对地球内部圈层的认识,缺少岩石的物质循环概念。

  • 标签: 地球内部 圈层结构 激发学生 岩石圈 物质循环
  • 简介:岩石热水流体作用的环境效应研究陈多福陈光谦陈先沛高计元潘晶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热水流体作用环境效应岩石收稿日期:1997-4-3第一作者简介:陈多福男1962年生副研究员地球化学岩石主要由岩石和裂隙组成,而...

  • 标签: 热水流体作用 环境效应 岩石圈
  • 简介:自然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遵循物质的循环运动及其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换规律。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包含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和洋流、生物循环等,其中因地壳物质循环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塑造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区域间、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塑造并改变了地表环境,成为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学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也是高考

  • 标签: 剖析知能 地壳物质 岩石圈地壳
  • 简介:对一个区域的地下岩石的构成进行研究是构造地质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对寻觅区域内的矿产分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空间分析,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某一区域岩石的形态特征及组合形式;从时间分析,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某一区域岩石形成顺序和演变;从成因分析,某一区域岩石的形成又涉及到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发育的地质条件等。

  • 标签: 岩石圈,ANSYS,青藏高原,构造
  • 简介:通过对中国东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内300余个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和14个中、新生代玄武岩和蛇绿岩岩石分析研究,获得了1455个长石铅、68个全岩铅和9个玄武岩铅同位素新资料。所获得的最终主要成果和新认识、新概念归纳如下:1.定量地将中国东部岩石地壳和地幔分成三大块体,即华北、华南、东北。它们之间的界线在东经116°、北纬30°和42°附近(图1)。2.综合Pb、Sr、O、Nd多元同位素示踪组合模式,将华北岩石陆壳板块划分出五个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省,亦即是五个构造花岗岩省和五个构造成矿省:冀北—辽北省(A1-1)、阴山—五台—燕山省(A1-2)、晋中—冀南—鲁西—辽南省(A2)、大别—胶南省(A3-1)和秦岭—北淮阳—肢东省(A3-2);华南岩石陆壳板块划分出八个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花岗岩或构造成矿)省:洪泽湖—太湖省(B1),西南扬子省(B2-1)、北扬子省(B2-1)、南扬子省(B2-3)、南岭省(B3-1)、三江省(B3-2)、武夷省(B4-1)和闽台省(B4-2);东北岩石陆壳板块暂划分出两

  • 标签: 岩石圈 铅同位素化学结构 构造地球化学省
  • 简介:摘要:为了解龙门山断裂带东侧彭州地区深部电性及地质结构特征,本文基于“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项目在该地区31°N104°E建立的大地电磁标准点实测资料。采用OCCAM二维反演对测站南北、东西向剖面的宽频数据进行二维反演,从电性结构推断该地区的莫霍面深度在45km左右。结合地质资料得出:该地区由滨太平洋板块向北西向推挤,产生一系列收敛于壳内的北西向高导电性层裂带和北东向的断裂带,加之多个时期的地壳运动,从而形成了该地区构造带上部及下部高导电性、中间低导电性夹高导电性的独特电性结构框架。

  • 标签:
  • 简介:中国多年来在岩石物理学研究中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并促进了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然而在这21世纪之际,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方针对岩石物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这样的思维前提下对岩石物理学的科学内涵和发展导向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思考,并明确指出当今在这一学科领域应该做些什么,核心问题是什么,又存在哪些关键性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提出,高精度的地球物理场观测与岩石内壳、幔精细结构(2维和3维)的刻划;在地球内部力系作用下,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深部物质运移的物理-力学-化学作用过程及深层动力学响应乃是深化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和揭示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的根本机理所在。为此,在本世纪的上、中叶,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地球物理学研究必为先导。本文最后对岩石物理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标签: 岩石圈物理学 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资源、能源和灾害 先导作用 深层动力过程
  • 简介: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依赖地球深处和深海火山口水-岩相互作用产生的氢气(H2)而得以生存。根据目前的估算,全球海洋岩石通过水-岩反应(水合作用)所产生的氢气量在1011mol/yr的量级。最近在对陆上地下前寒武纪岩石裂缝咸水的勘探中,人们发现了氢气富集程度类似于热液喷口和海底扩张中心的环境,并提出了在溶解的氢气量和水的辐射离解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在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盆地的一个深金矿中开展的区域氢气流量外推结果显示”,前寒武纪岩石因对全强氢气生产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每年0.009×1011摩尔)。本文中我们对以往公开的和新近获得的前寒武纪岩石中的氢气浓度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人们以往低估了前寒武纪大陆岩石生成氢气的潜力。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们没有考虑其他的生氢反应(例如蛇纹岩化),而且缺乏有效的手段对在这些环境中测量的氢气生成速率进行换算,以便把前寒武纪地壳在全球大陆地壳表面积中的占比高达70%以上这一事实考虑在内。如果把通过辐射分解和水合反应生成的氢气考虑在内,我们估计,来自前寒武纪大陆岩石的氢气生成速率可以达到(0.36~2.27)×1011mol/yr,这个数值和海洋系统的氢气生成速率相当。

  • 标签: 大陆岩石圈 前寒武纪 水-岩相互作用 生物生态系统 氢气流量 水-岩反应
  • 简介:[摘要] 文章对黑河市新开岭南部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花岗岩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期花岗岩为壳幔混源型花岗岩,本期的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显I型花岗岩特征;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研究区Au、Ag、Cu等矿化主要由本期岩浆上侵过程中,带出部分围岩中含矿金属元素形成。

  • 标签: [] 黑河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花岗岩 成因 构造环境
  • 简介:【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岩石与地表形态”教学为例,探讨了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恰当的问题情境的相关策略。

  • 标签: 问题情境   地理新课程   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
  • 简介:【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岩石与地表形态”教学为例,探讨了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恰当的问题情境的相关策略。

  • 标签: 问题情境   地理新课程   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
  • 简介:次点火山(petit-spotvolcano)是指远离大洋中脊和地幔柱的大洋板块在即将进入俯冲带之前,由于板块的弯曲引发部分熔融所导致的局部海底火山作用。次点火山有时夹带有来自深部岩石的包体和捕虏晶,是了解大洋岩石深部物质组成的重要信息载体。次点火山自从在日本外海发现以来.在智利,汤加及巽他等俯冲带外围陆续被发现,显示次点火山并非是偶然,孤立的现象,其对大洋岩石组成、俯冲带的物质再循环和深部地幔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

  • 标签: 大洋岩石圈 地幔包体 火山岩 交代作用 俯冲消减 海底火山作用
  • 简介:上期回顾:鱼骨村一个五岁的男孩失踪了,半夏怀疑是四角豆丛林中的精怪偷走了孩子,她决定去丛林找回孩子。在四角豆丛林,半夏遇到了白衣少年焰四郎。在他的帮助下,半夏从春雾怪的石屋里找回了失踪的孩子。

  • 标签: 岩石 孩子 丛林 半夏 失踪 上期
  • 简介:在假期,当我们到户外旅行,看到那些坚硬冰冷的石头时,或许你会感到它们是死气沉沉的。然而在地质学家们的眼里,岩石是会说话的,它们能告诉我们发生在那遥远年代的一幕幕往事。

  • 标签: 岩石 地质学家 年代
  • 简介:~~《岩石印象》@简钧钰

  • 标签: 岩石印象
  • 简介:一条流水的命运,取决于它所遭遇到的所有岩石。但是无论如何,流水总要流淌,时间总要消逝。许多年以前,乃至直到现在,我们石板街镇的人一直以一个事实而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满,这个事实就是:有两条重要的铁路线以这里作为交汇点。所有从省城唐州驶向北方的列车,在这里略作停靠后,有的沿正北方向继续驶去,奔向一座名声响亮到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塞外古城,有的沿正北偏东方向继续驶去,奔向一座名声响亮到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伟大都城。

  • 标签: 流水 岩石 交汇点 铁路线 北方 人民
  • 简介:喧闹的蝉鸣也盛期将逝了吧?从7月中下旬开始,蝉气势夺人地呜叫,到了8月里更像决堤般嘈杂、吵人,进入9月后势头慢慢减弱,不久蝉鸣便被秋虫的鸣声所取代。这种虚幻、无常大概与日本人的精神非常契合,成了夏日里不可或缺的一景。不过在北美和欧洲北部,几乎没有蝉栖息,所以谈起与蝉相关的话题,这种'风物诗'的感觉很难传达给对方。

  • 标签: 蝉鸣 吵人 一景 秋虫 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