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尽管文献史籍中对巴人起源的记载处在较模糊的状态之中,但对巴人起源于清江以及"廪君"是巴人始祖的观点似乎已被学术界公认.而据近20余年来地下考古发现资料,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的巴人遗址多密集地分布在长江西陵峡及西陵峡出口一带的宜都、枝江、当阳一带.清江中上游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长阳"香炉石巴人遗址",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夏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空白,并且夏商时期的巴人遗址发现很少.因此,巴人起源于清江观点不能成立,清江中上游地区的早期巴人应是由清江出口处一带逐渐向中上游地区开发的.

  • 标签: 巴人起源 清江 廪君巴人 考古发现
  • 简介:据《北京青年报》2001年4月18日转《中国人口报》报道,“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地区分布数据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452.3人/平方公里、262.2人/平方公里和51.3人/平方公里,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西部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地广人稀,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西部的国土面积虽大,可耕作的土地却很少,基本上是沙漠、山脉、高寒草甸、温带草原等,

  • 标签: 中国 西部开发 经济分析 制度创新 人口分布 自然资源
  • 简介:通过对2000年中国的4594篇美国问题文章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该年度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有七个方面的特点:全方位研究态势进一步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为三大研究热点;军事研究凸现;教育研究引人注目,历史和社会研究相对薄弱;普及文章独占鳌头,学术文章和译文比例减小:中美关系占有重要地位,借鉴性文章也大幅度增加;某些课题研究亟待充实.但同时也存在着若干明显的不足.今后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应重视普及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跟踪考察和理论创新,全方位、多侧面地关注美国问题,加强学术评论,完善学术规范,加快信息库建设,从而提高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的学术水平.

  • 标签: 问题研究 占有 思想路线 中美关系 美国 借鉴性
  • 简介:<正>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某些外国人士就所谓“西藏的人权问题”大做文章,说什么中国政府在西藏不讲人权,进行“种族灭绝”、“镇压平民”、“毁灭宗教”、“迫害喇嘛”等等.一些人还不断在国际组织中、国际会议上喋喋不休地大谈特谈所谓“西藏的人权问题”,炮制了大量荒诞不经的谣言,向中国政府施压发难。凡此种种,严重地歪曲了西藏的现实,至少是对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极端无知的表现.我作为一个长期在西藏生活工作,现在专门从事藏学研究的藏族人士,不仅熟悉西藏的现状,也了解西藏的昨天,面对国外的造谣诽谤,当然不能置若罔闻,有责任执笔

  • 标签: 西藏独立 人权问题 主权问题 中国政府 西藏问题 地方政府
  • 简介:<正>在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一文里,提到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缺点‘是没有指出民主革命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没有提出工人、农民的政权要求和农民的土地要求。只是号召工人农民参加民主革命和争取自己的权利’这是如何解释?有的同志说,这个宣言的对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中国革命成败关键的问题,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决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自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世界历史超了根本变

  • 标签: 三十年 问题讨论 民主革命 中国革命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本文围绕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问题的争论,分析了'外交战略论'、'地区危机论'和'经济帝国主义论'的偏颇得失。结合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具体背景和史实,文章着重探讨了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瓜分非洲的原因。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主要动力。这种需求既来自欧洲列强工业主义扩张的压力,也来自187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压力。此外,19世纪70年代欧洲大陆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流行和工业主义的进步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总之,帝国主义瓜分非洲这一历史事件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非洲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 欧洲列强 危机论 工业主义 历史事件
  • 简介:审丑是美学研究中一大问题,对其作解答关系到能否对整个审美及艺术发展作出深入、彻底的把握.中国传统艺术中“审丑”问题表现普遍.中国艺术家的审丑意识充分体现在诗歌、绘画、书法、园林等众多的艺术领域;同时,古人的看法极富“东方”色彩.一、绘画:“宁丑毋媚,当使天趣淋漓”传统艺术表现“审丑”可谓多矣,绘画领域尤为明显.且不说种馗、丑石、药叉、大滩仪等源远流长的绘画“母题”;瞩目于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贯注的较为强烈的审丑意识,就会发现,由“贯休派”(五代贯休、宋初石恪、南宋梁楷、元代颜辉),而南唐陆晃、元初龚开、北宋高益、李雄、吴怀,到明清之徐渭、石涛、八大山人,以及“扬州八怪”,再到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有一很深传统,对于“审丑”研究是一笔珍贵财富.在实践方面,“得得和尚”贯休所绘罗汉,开人物画“古怪”流派先河.其后石恪,“所作形象或丑怪奇倔以示变”,招致“诡形殊状,近乎谲怪”的指责.“梁风(疯)子”梁楷以“遗貌取神”法画布袋和尚等,以及龚开自题《中山出游图》戏称“阿妹韶容见靓装,五色胭脂最宜黑”,传达了审美意识的演进的信息.到扬州人怪,审丑意识更鲜明.蒋士铨题罗聘《鬼趣图》曰:“长头偻背老复丑,形容疑是承蜩叟”.郑板桥则空前全面、集中、明确、自

  • 标签: 中国艺术 审丑意识 “丑” 遗貌取神 吴昌硕 郑板桥
  • 简介:今天,我们满怀豪情地跨入新世纪。在过去一年,我馆在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经馆长和全体馆员、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做了不少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标签: 浙江 文史研究馆 文史知识 馆际交流 文化建设
  • 简介:西藏妇女问题即是西藏妇女的权益问题。当代西藏妇女的权益到底如何呢?这是国内外关心西藏尤其是希望了解西藏妇女状况的朋友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之际,对西藏妇女的有关情况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考察和介绍.是非常必要的。在考察现今西藏妇女的状况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旧西藏妇女的境况吧。

  • 标签: 北京 西藏 权益 考察 状况 国内外
  • 简介:伪造货币,由来已久,在元代则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首都到地方,伪钞犯罪屡见不鲜。伪造者形形色色,从宰相到平民,有几百人的团伙,也有匹马单枪的个人;有伪造纸钞十几年的惯犯,也有偶尔为之的新手。拙文试图从元代伪钞的基本情况、政府的防范措施和伪钞泛滥的原因等几方面,求教于同好,望予指正。

  • 标签: 至元钞 伪造货币 宝钞 防范措施 钞法 至大银钞
  • 简介:如今,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性消费。为什么?因为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旅游是一种极好的休闲和享受方式。不过,个中亦不乏人人皆知的“难言之隐”。什么“难言之隐”?就是每天不得不去的那个“出口儿”问题呀!尤其当“人在江湖”似的旅游在外,还要竭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本能地急切切“漫山遍野”去搜寻方便“出口儿”的地场;

  • 标签: 旅游业 旅游景点 文明消费 道德修养 经济发展
  • 简介:如何保证续修志书质量的提高,除了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全面、系统、真实的资料和门类齐全、编排科学的篇目外,志书的记述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在此就志书记述特点、方法及其应注意的问题谈点浅见。

  • 标签: 志书 记述问题 质量提高 记述特点 记述方法 中国
  • 简介:1.放在实际斗争实际工作中去锻炼培植。这是基本的,任何干部应在实际斗争中实际工作中去体验锻炼。能胜任与否,自己是否称职的干部及自己是否认识自己,实践就是标准,应让实践来证明。每个干部最好都能经过这种“科班出身”。特别是毫无工作经验而又自命非凡、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初出茅庐的一部分大学生,不到实际工作、特别是下层实际工作中锻炼,很难锻炼得出来。

  • 标签: 实际工作 干部 彭真 斗争 实践 工作经验
  • 简介:<正>世居青海的穆斯林民族,主要指回族和撒拉族,其次是人数不多的东乡族和保安族等。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所提供的数字,青海省回族638847人、撒拉族77003人、东乡族1557人,加上保安族,共计717407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8%强。1990年7月至9月,我们对世居青海高原的穆斯林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以问卷式为主,调查地区有西宁东关、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调查了穆斯林男女老人300名,其中男212名,女88名,农民148名,市民86名,工人18名,阿訇10名,机关干部24名,教师,个体户14名。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年龄为71.3岁。调查内容涉及老人的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婚姻。家庭、子女、相处关系、家庭地位、受尊敬与否、子女赡养、日常生活料理、参加各种劳动、嗜好、爱好兴趣、主要所干、生活中的困难、经济来源、健康状况、主要疾病、精神状

  • 标签: 穆斯林民族 青海高原 家庭 老人问题 清代回族 教门
  • 简介:<正>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表面已严重锈蚀。一些器物,如铜人、铜人头和星状器的表面,基本上都被绿色的无害锈——碱式碳酸铜覆盖,局部表面灰黑而发亮。但在神树树座和铜人像座的内侧等处,锈蚀产物却与众不同,从外观看:白绿色、疏松,呈粉状,一触即落,似“有害锈”。

  • 标签: 出土青铜器 碱式氯化铜 祭祀坑 氯离子 广汉三星堆 保护问题
  • 简介:目前,文物保护法正在修改审议之中,大多数问题取得了基本共识,但一些问题仍存在分歧和模糊看法。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特别是其他国家在立法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经验。

  • 标签: 文物保护法 国家 修改 审议 立法 分歧
  • 简介:西藏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评介杨公素八十年代初,我应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邀请,先后给国政系的学生讲授中国外交史.其中涉及到中国周边关系和民族问题。同学们对西藏问题很感兴趣。其中一个就是本书作者张植荣。后来他成了我的研究生,便将西藏问...

  • 标签: 西藏问题 西藏和平解放 周边关系 外交史 民族问题 政治系
  • 简介:格莱斯顿与爱尔兰问题吴瑞,顾复格莱斯顿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最初,他是保守党人,1859年正式脱离保守党转变为自由党人。1867年自由党元老约翰·罗素退出政界后,成为自由党党魁。他先后四次组阁,在长达十余年的首相任期内,实施了许多有利于...

  • 标签: 爱尔兰自治 格莱斯顿 天主教徒 土地法令 土地问题 新教徒
  • 简介:宋词流派是宋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词学家热衷于对宋词整体划派归类并习惯于以流派的划分为基点进行其它方面的研究。对一代文学或一种文体的研究从这个角度切入,是很独特的。本文拟就历代学者关于宋词流派的划分方式及由此而产生的分歧和争鸣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一概括式的评述。以期推动宋词流派研究的深入进行。一、宋词流派几种有代表性的划分方式(一)二派说1、婉约和豪放把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二派肇端于北宋。而最早明确进行这种划分的是明人张綖。他在《诗余图谱

  • 标签: 问题述评 流派研究 张綖 词学家 历代学者 婉约派
  • 简介:<正>(一)资料汇集一、■.在商王武丁时期.雀是位■次参与征伐,战功赫赫、特别活跃的人物,或族邦、族氏(?)领,或族长者.甲骨卜辞文字中,有很多条关于他的活动事迹的记载.他的足迹走遍北西南东四方,但他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还是在北方和南邦,与北方

  • 标签: 甲骨卜辞 武丁 遗址 刻划 文字 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