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磨牙区食物嵌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中以垂直食物嵌塞最常见,占71.1%[1].患者由于有挤压、胀痛等不适症状,急于要求清除和治疗.垂直食物嵌塞,常成为牙周病的病因之一.本文所选45例68颗牙均为磨牙垂直型食物嵌塞,笔者应用贵金属制成嵌体治疗食物嵌塞,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物嵌塞 治疗 磨牙 嵌体 常见 不适症状
  • 简介:食物嵌塞是老年人较常见口腔疾病的一种表现,其病因常见有[牙合]面过度磨损形成小斜面和陡尖,易产生楔入的力量,引起对颌牙间食物嵌塞。龋损破坏了牙齿边缘嵴和邻面接触区,邻接点外形或位置的改变是引起食物嵌塞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生理性牙龈退缩引起。食物嵌塞症状长期得不到改善,不仅导致局部炎症,还可引起牙周组织萎缩、邻面龋、同侧咀嚼功能丧失等严重后果。食物嵌塞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物嵌塞 老年人 治疗
  • 简介:猫抓病是青少年中良性淋巴结病的最常见病因。一名21岁的患者14天来左颏下淋巴结无症状性肿胀。临床和X线检查未发现牙源性病因。切除一个肿大而坚韧的淋巴结进行活检,发现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与猫抓病相符。本文总结了最近的有关文献,并对猫抓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猫抓病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 简介:牙间食物嵌塞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下颌第二、第三磨牙间又是好发部位.治疗一般采用拔除第三磨牙的方法.但对于成年人,食物嵌塞已经造成第二磨牙龋坏,根尖周炎,松动等,拔除第三磨牙后不久,第二磨牙亦难以保存,造成游离缺失.现将我院5年来治疗下颌第二、第三磨牙间食物嵌塞的情况作一介绍.

  • 标签: 食物嵌塞 调HE 修复术
  • 简介:牙根内吸收是指根管内发生的进行性病理性吸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表现为膨出于根管的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影.有时是根管影像的整体性增宽,严重的牙根内吸收可导致牙齿丧失。

  • 标签: 牙根内吸收 根管内出血 外伤牙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下大鼠下颌切牙釉质形态改变,建立评价大鼠氟斑牙病变程度的方法.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按性别随机分为4组,实验雌雄二组饮用浓度为100mg/L的氟化钠双蒸水,对照雌雄二组单纯饮用双蒸水,观察8周.在自然光下,观察记录大鼠下颌切牙釉质形态改变,使用改良氟斑牙指数评价氟斑牙进展程度.结果:相比对照组,饮氟组大鼠随着氟暴露时间的增加,下颌切牙釉质透明度、光泽度及其受累范围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大鼠间氟斑牙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氟斑牙指数可以客观评价大鼠氟斑牙病变程度.

  • 标签: 氟斑牙 氟斑牙指数 WISTAR大鼠 性别
  • 简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多伴骨折段移位,其中在颏舌肌颏部附着周围骨折后,颏部骨折段被颏舌肌拉入舌下的病例,临床比较少见。作者报道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粉碎性 骨折移位
  • 简介:全冠与贴面在不同的组织保留情况、牙周组织破坏、美学效果方面提供了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效果。哪种情况下使用全冠或是贴面.并不总是那么明确.但在最近20年.粘结技术、保守疗法和美学要求这三方面都增加了瓷贴面在临床修复的应用。贴面和全冠的联合使用也应运而生.特别是前牙区。美学整合这两种修复方法后一些问题也相应产生,这与它们固有的机械性能和视觉特性有关。仅有少数诊所和加工厂可以成功地应用这种联合方法。本文作者通过一个需要这种方法修复的病例展示了整个治疗过程和其中的难点。

  • 标签: 病例报告 瓷贴面 全冠 前牙列 共存 牙周组织
  • 简介:上颌骨外科纤毛囊肿可发生于上颌窦手术后的6个月~50a,本文报告2例病例,分别发生于手术后4a和9a,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对此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外科纤毛囊肿 手术后上颌骨囊肿 Caldwell-Lue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老年根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岁以上老年人284颗根龋牙,按就诊顺序半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两种材料充填治疗.结果:1年时,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总有效率分别为91.39%、77.27%、统计分析,相差有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根龋临床效果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疗效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 标签: 老年人 根龋保存 光固化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水门汀 充填材料
  • 简介:成人患者口腔情况较儿童复杂,常常有牙体缺损、颜色异常以及牙齿缺失与错袷畸形并存的情况。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功能与美观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存在错验畸形的患者单纯修复治疗不能解决间隙不足,咬合紊乱等问题,可酉通过正畸治疗首先纠正牙齿位置异常,使之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再进行修复,恢复完整牙列,而成人正畸往往由于生长发育已停止,上下颌骨关系不理想,或不希望矫治时间过长等原因难以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而正畸医师与修复医师配合可以使一些复杂的成人错袷畸形通过较为简单快捷的方法得到理想的结果。

  • 标签: 修复治疗 成人正畸 病例报告 牙齿缺失 正畸医师 成人患者
  • 简介:一例前牙散隙的矫治报告张群慧上:矫治前中:集中间隙下:矫治后附图矫治前后模型比较一、病例报告向×,女,24岁,先在缺失及之间间隙分别为3mm,4mm及2.5mm,是扁园锥畸形牙。二、矫治设计牙面上粘方托槽,上颌弓丝为0.35mm澳丝,剪除远中多余末端...

  • 标签: 矫治后 前牙 病例报告 卫生学校 橡皮圈牵引 邵阳市
  • 简介:一、病例报告患者五××,女,12岁,替牙,6666中性,ⅤⅤ未替换,上颌右侧可见两颗位置毗邻,形态相似的尖牙(见附图),4腭向错位。x线片示两颗尖牙根略向远中弯曲,近中尖牙根较远中长,尚未完全发育,牙周膜正常。诊断:Angle′sⅠ。此牙畸形系额...

  • 标签: 额外牙 尖牙区 病例报告 固定矫治器 第三磨牙 山东威海市
  • 简介:目的:检测不同硬度食物喂养下,大鼠在离乳后不同发育阶段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C(TyrosineKinaseC,TrkC)的表达变化。方法:对出生后18d刚离乳的大鼠分别喂养固体、粉状鼠粮,于大鼠3w、4w、6w、9w龄时取表层咬肌,利用RT—PCR方法检测NT-3及其受体TrkC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出生后3-9w内,粉、固体组大鼠咬肌NT-3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粉食组NT-3mRNA在6w时表达低于固体组(P〈0.05);TrkCmRNA在3-9w内持续下降,但粉、固体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粉食喂养能够降低离乳后大鼠咬肌NT-3mRNA的表达,但对TrkCmRNA影响不大。

  • 标签: 咀嚼 口腔功能 脑功能 发育 神经营养因子3 酪氨酸蛋白激酶C
  • 简介: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前牙美学修复一直是口腔医生的挑战,随着口腔材料的发展,临床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复合树脂修复、全瓷冠、全瓷贴面等.全瓷材料因其颜色稳定、生物相容性好、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美学表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牙体磨除量少的全瓷贴面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笔者现将1例上颌侧切牙无预备瓷贴面修复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瓷贴面 前牙 美学修复
  • 简介:牙周手术可能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肿胀和组织坏死、化脓或感染、一过性菌血症、神经损伤和出血。切除性的牙周手术通常可能导致附着组织的减少。而牙齿移位作为术后并发症从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详细报告了一例在接受牙冠延长术后发生牙齿移位的病例,采用上颌可摘式改良Hawley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而将牙齿复位。医生必须在术前仔细检查患牙的咬合状况,并采取措施来防止在愈合期内可能出现的牙齿移位。如果不能使咬合与牙弓达到稳定,就可能引起术后牙齿移动,并由此影响患牙的预后和使日后修复计划复杂化。

  • 标签: 牙齿 术后并发症 牙冠延长术 移位 牙周手术 咬合
  • 简介:先天性无牙部分是由外胚层发育不全引起的先天性牙胚发育异常。根据乳恒牙列、牙胚的缺失情况又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类脚。全口完全性无牙罕见,对患者面部外形、咀爵、发音等功能影响甚大,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全口义齿修复,笔者2006年为1例先天性无牙患儿镶配了全口义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牙颌 先天性 义齿 全口 修复
  • 简介:目的:分析1例Rieger综合征的典型家系病例,对临床医师认识和诊断这一与口腔发育异常密切相关的罕见遗传病提供线索和信息.方法:对1例Rieger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修复治疗和表型分析.结果:临床诊断1例Rieger综合征病例家系,显示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方式,该综合征可导致严重的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结论:Rieger综合征是导致先天牙齿缺失的重要遗传性疾病之一,由于修复治疗的需要,可能对口腔医师在这一疾病的发现和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RIEGER综合征 先天缺牙 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