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排法对ICU危重患者的排效果。方法选取40例合并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振动排机排,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叩击法排,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前后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呼吸频率、咳痰或吸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听诊、SaO2、PaO2、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排效果优于人工叩击排,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 振动排痰 传统扣击 危重患者
  • 简介:由于传统的保留灌肠与不保留灌肠一样,使用灌肠筒(工或一次性灌肠器)、肛管等,利用重力作用进行灌肠,保留灌肠时使用传统灌肠器存在许多弊端:一是肛管插入深度不够,且肛管的型号与硬度都取决其不易插入或插入时会给病人带来相对较大的痛苦;二是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较小,再加上插入相对较深,单靠重力不能便为液充分灌入肠内。现就此将吸管的巧用介绍如下。

  • 标签: 吸痰管 肛管插入深度 不保留灌肠 一次性灌肠器 重力作用 灌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实施循证护理对其吸间隔时间的改善。方法:实验对象为我院机械通气患者,共70名,实验时间为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各项(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吸间隔时间)等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机械通气 吸痰护理中 吸痰间隔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模式促排护理对于小儿肺炎患儿的呼吸功能与排量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我院所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1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儿57例。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以及排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C、FEV1、FEV1/FVC%以及每日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有效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促排护理对于改善小儿肺炎患儿的呼吸功能,促进患儿排情况都有着显著影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多模式促排痰护理 小儿肺炎 呼吸功能 排痰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护理干预对无肺结核患者引成功率及菌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诊治的 无 肺结核 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7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 。 结果:治疗三个月后,实验组引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临床上常对肺、气管、支气管疾病的患者采集标本,行临床检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重症、昏迷、不能自主咳嗽等肺部感染患者采集标本时,需要使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采集,往往因留取方法不正确、容器不规范、环节多等因素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因此,我科对试管式标本采集器进行了改造,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采集器 痰标本 试管 肺部感染患者 支气管疾病
  • 简介:润喉法!咳痰前先喝几口温开水,或者用温开水含漱一会儿,使咽喉部湿润,以便咳痰时便利爽快。药物祛痰法"除用抗生素抗感染外,还可用药物祛痰。祛痰药分两类:一类是增加呼吸道粘液分泌,使液变稀而易于咳出,如咳必清、伤风止咳糖浆等。另一类是粘液溶解剂,以降低的粘稠度而易咳出,如复方甘草合剂、半夏露等。蒸气吸入法#此法可使液稀释,便于排出。准备半杯开水,病人取坐位,将口置于杯口上大口大口地吸蒸气15至20分钟(水凉时可更换1至2次)。拍背法$此法适用于久卧病榻的老年患者,患者侧卧位,将臀部垫高15度,头部略低或去枕。操作者五指并拢稍弯曲呈现弧形,摆动腕关节,由上而下轻轻拍打其背部,然后再嘱患者深呼吸并进行有效的咳嗽而将排出,再让其翻至另一侧用同样方式拍打对侧,每天2至3次。体位排法!适用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疡者,此法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取既有利于排、病人又能耐受的体位。例如,患支气管扩张时若病变在下叶肺,可取卧位、头低足高脸朝下;若病变在上叶肺,取侧坐位,嘱咐病人轻轻呼吸几次,然后咳嗽。患肺脓疡时,应侧卧位使病灶位于上方,请别人轻拍患处,每日2至3次,每次10至15分钟。因饭后排易引起恶心...

  • 标签: 招简易 排痰 教招
  • 简介: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将导管插入气管建立的气体通道,能改善通气功能,纠正患者缺氧状态,但同时也破坏了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屏障的作用。患者会失去对吸入空气的加热和加湿,以及对灰尘和微生物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气道分泌物黏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减慢等,造成细菌的繁殖引起肺部感染。

  • 标签: 人工气道 安全吸痰 气管切开处 气道分泌物 上呼吸道 导管插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阻肺患者开展振动排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病例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有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强振动排护理,详细对比两组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均排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中加强振动排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排效果,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运用振动排法的效果。方法:110例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患者参与本组实验,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人工吸法、机械振动排法,对比两组患者排效果。结果:研究组排效果、血气指标、肺部感染、ICU时间、呼吸频率、撤机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运用机械振动排法,排效果理想。

  • 标签: 振动排痰法 外科 术后 ICU机械通气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吸管 360°吸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吸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吸管 360°吸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吸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吸间隔时间、吸次数、吸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吸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吸次数低于对照组,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吸管 360°吸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吸管 360°吸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吸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吸管 360°吸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吸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吸间隔时间、吸次数、吸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吸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吸次数低于对照组,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吸管 360°吸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气管内吸在小儿肺炎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我院儿科在 2018 年 1 月份至 2019 年 1 月份期间共接收小儿肺炎患者 100 例,并根据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吸方式,观察组患儿给予气管吸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及哭闹程度。 结 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更高,仅少部分患儿出现哭闹( P < 0.05 ) 。 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儿来说,采用气管吸方式,可有效将总体护理效果提升。

  • 标签: 小儿肺炎 气管内吸痰 传统吸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气管内吸在小儿肺炎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我院儿科在 2018 年 1 月份至 2019 年 1 月份期间共接收小儿肺炎患者 100 例,并根据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吸方式,观察组患儿给予气管吸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及哭闹程度。 结 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更高,仅少部分患儿出现哭闹( P < 0.05 ) 。 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儿来说,采用气管吸方式,可有效将总体护理效果提升。

  • 标签: 小儿肺炎 气管内吸痰 传统吸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膨肺吸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所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液引流,观察组采用人工膨肺吸,对比两组呼吸气道阻力和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不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气道阻力和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不张的发生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膨肺吸在机械通气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膨肺吸痰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患者中气管内吸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2020年11月的儿科病患资料库,选出86例作为课题研究样本。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来划分成不同组别,每组均43人。常规组为患儿采取传统吸法,而研究组借助于吸机来进行操作,最终从护理效果、不良反应指标对比判断。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7.67%,不良反应率2.33%;而常规组对应指标为:83.72%、23.26%,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患者,要在基础性的护理工作上,联合更优化的气管内吸,从而保障改善其症状,促进康复。

  • 标签: 气管内吸痰 患儿 肺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吸法是⼀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管的选择、插管的深度、吸负压、吸⽅法的选择,利⽤机械吸引的⽅法,经⼝、⿐、或⽓管插管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治疗⼿段。

  • 标签: 吸痰管 负压 ⽅法 效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浅层、深层吸深度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成年患者气道内吸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数据库,收集成年患者浅层、深层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检索获得文献2732篇,最终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相较深层吸,浅层吸法吸前后血氧饱和度的上升幅度(Z=9.18,P<0.01)、潮气量的增加幅度(Z=2.43,P=0.02)较大,血压波动(Z=4.28,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Z=6.08,P<0.01)、刺激性咳嗽发生率(Z=3.23,P<0.01)较小,而两者在鸣音改善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气道峰压下降幅度、心率及VAP影响的结果稳定性较差。结论浅层吸法在改善血氧饱和度、增加潮气量、减轻气道损伤等方面优于深层吸,但两者在气道峰压、鸣音、VAP发生等方面暂未发现差异,尚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浅层吸痰 深层吸痰 吸痰深度 人工气道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密闭吸联合振动排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86例重度颅脑损伤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41例和观察组145例,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采用密闭吸联合振动排进行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护理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气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ICU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吸联合振动排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密闭吸痰 振动排痰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液粘稠度对急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吸前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辅助通气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液粘稠度Ⅰ、Ⅱ、Ⅲ度设为A、B、C3组各30例,均进行常规吸,收集吸前、吸后5、10、15min患者呼吸及循环指标。结果3组患者吸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外周血氧饱和度与吸前一致,B组患者除气道峰压高于吸前,其余各指标与吸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与C组吸后平均动脉压、自主呼吸频率、气道峰压、动态肺顺应性值与吸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气管插管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液黏稠度为Ⅱ度时,吸对患者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最小。

  • 标签: 心力衰竭 通气 机械 痰液粘稠度 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