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系统总结了刘勇教授对浊这一病理产物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分析了浊与五脏的相关性,认为瘀互结是浊临床表现的常态,化痰浊首先应当健运脾胃。

  • 标签: 痰浊 治疗 经验
  • 简介:摘要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是住院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术后不能翻身、神经受损等原因,致使自我排困难,给患者带来异常的痛苦,这也是病员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雾化、翻身、适当运动、手工扣背、排机排、吸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对患者的康复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治愈作用。

  • 标签: 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 排痰
  • 简介:进入冬季,许多人的慢性气管炎开始发作,也变得多了起来。

  • 标签: 痰多 慢性气管炎
  • 简介: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瘀的认识多零散而重复,鲜有创新观点,尚缺乏对瘀互结病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瘀”可作为一种内生的有别于痰饮和/或瘀血的致病力更强的新的致病因素。和瘀共存是瘀互结致病的前提。瘀互结互生,滞络损脉,胶结不解,渐成窠囊,日久蕴毒是其病理演变过程。瘀致病,易滞络脉,固着难除,持续进展,可酿化为毒为其致病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临床经验,试图对瘀致病进行新思考,提出瘀致病的假说,为丰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痰饮 瘀血 痰瘀互结 痰瘀致病假说
  • 简介:目的:观察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热郁肺证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热清注射液和舒萨林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舒萨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常规、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舒萨林加热清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热郁肺证,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舒萨林组,尤其在证候疗效方面作用明显,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热清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痰热郁肺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后辅以机械振动排对开胸手术后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开胸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机械振动排后予雾化吸入,B组机械振动排前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日均咳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的情况。结果A组与B两组日均咳痰量、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雾化吸入后再辅以机械振动排是开胸手术后排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开胸手术 排痰效果 雾化吸入 血气分析
  • 简介: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病都与瘀有关,如“怪病多”和“怪病多瘀”之说,可知瘀致病的复杂性。咳嗽是由于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作咳。若瘀交阻,壅塞气道,必定影响肺气宣发肃降,遂致咳嗽。由于津血同源的关系,和瘀的形成也有瘀同源的关系,有因瘀致瘀同病,有因致瘀而瘀同病,所以在治疗上应瘀同治。

  • 标签: 慢性咳嗽 津血同源 痰瘀同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振动排的效果。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人)和对照组(25人)。试验组采用振动排法排,对照组采用手工扣击排,比较两组患者的排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1周后呼吸、排量、呼吸音、胸片、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与人工叩击排比较,疗效更好,同时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振动排痰 手工排痰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vibration expectoration of patients with CPO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振动排仪在腹部外科术后护理防治下呼吸道感染者的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原则将162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一般的外科护理治疗加旋转振动排仪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外科护理治疗,观察1W后量、血氧饱和度变化、呼吸频率变化情况,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排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住院天数、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适宜体位,应用旋转振动排仪,能够取得理想的排结果,降低下呼吸道的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旋转振动排痰仪 腹部外科术后病人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元代医家王珪在其所著的《泰定养生主论》详细论述了证的理法方药,创制的滚丸临床应用至今不衰,其论的学术思想可谓独树一帜。现从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症候以及治法几个方面来探讨王珪的证学术思想,以期更加深入的研究王琏在证诊疗上的学术精华。

  • 标签: 王珪 痰证 辨证论治
  • 简介:从病理特性、实质研究、差异表现、治疗效果、瘀相关5个方面来论述高黏滞血症与证的相关性,提出从论治高黏滞血症的观点。

  • 标签: 高黏滞血症 血液流变
  • 简介: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系病症之一,近几年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浊、血瘀,临床研究表明,瘀互结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型。因此,在治疗上应采取瘀同治的原则,并且随证应变,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痰瘀互结 冠心病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年在我院下呼吸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并监测其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降低菌株的耐药率。方法对65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深部液进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敏感性试验。结果共检出致病菌384例,G-菌275例,占716%,G+菌73例,占190%,真菌36例,占94%。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均有较高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比铜绿假单胞菌低,但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均比铜绿假单胞菌高。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程度高,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有较高耐药性。结论我院下呼吸道患者分离出的致病菌G-条件致病菌为主要病原菌。要的的G-菌,G+菌均有较高耐药率,实验室应及时,准确报告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临床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合理调整抗生素使用,从而提高疗效。并对减少耐药菌株,降低菌株的耐药率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菌种 药敏分析 耐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