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神经生理的相关状况。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患者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本文选择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进行补钾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神经传导波幅、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的变化状况。结果在本文的调查当中存在7例患者发作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占28.00%;20例患者在发作期存在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的状况,而且患者传导速度存在减慢,波幅存在降低,患者的F波和H反射潜伏期趋于正常或延长,占80.00%;对所有患者进行补钾治疗以后,患者的血钾能够恢复正常,血甲恢复正常之后,患者的神经传导也完全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能够导致患者出现感觉神经传递障碍,使得患者存在有感觉异常的情况,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选择采用补钾治疗,能够使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相关症状消失,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神经电生理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从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向量 心电图检查 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击死亡皮肤损害及心肌免疫表达特征。方法对电击死亡尸检7例损伤皮肤及周围皮肤组织,5例心肌组织进行常规HE切片观察;皮肤EMA、E-Cadherin、心肌Actin、Myoglobin免疫抗体的标记,检测受电击后二种组织的阳性细胞表达,免疫染色方法为MaxVisiom二步法,阳性标准参照有关文献判定。结果7例电流损伤皮肤EMA表达数量、分布不一,或完全(-),或个别细胞(+),或灶状基底细胞到斑驳状(+),周围皮肤与电流斑表达大致相同;E-Cadherin在电流斑处依次呈(-),逐渐与周围过渡(+),胞浆内弥散,断续或不规则(+),到上皮正常表达。心肌Actin呈浆内斑点状(+)为主,亦见部分肌细胞浆内(+);Myoglobin则较为规则,5例均为胞浆离位呈肌膜簇状颗粒(+)表达。结论人体电击死是局部皮肤直接损伤的全身病变。损伤皮肤及周围皮肤免疫改变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的时间、途径、人体电阻及自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强电流冲击可致心肌胞浆的破坏特别是肌红蛋白胞浆离位肌膜颗粒状聚集,阻碍了心肌正常胞膜的生理功能。

  • 标签: 电击 皮肤 EMA E-Cadherin 心肌 Actin Myoglobin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远程心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发展应用。方法随访200例经过康复训练后的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监测管理的不同,分为远程管理组(100例)与一般管理组(100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发生心肌梗死的四季季节构成比,讨论远程心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未来发展。结果远程管理组中,8例患者发病死亡,病死率为8.0%,一般管理组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7.0%,远程心监测患者的病死率低于一般心管理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多为冬季,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心监测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病死率。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数目急剧增加,糖尿病型心肌疾病是糖尿病患者高发病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心肌病被认为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结构和代谢功能的改变,而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主要讨论了糖尿病心肌疾病-缺血性心肌疾病心肌代谢的改变。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疾病 代谢紊乱 Randle Cycl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内容涉及临床表现、检查情况(心电图)、误诊情况等,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检验并得出结论。结果1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肌炎患者均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00.00%),经心电图检查可知所有患者均表现出ST段抬高(100.00%),误诊为前壁心肌梗死几率较高(52.63%)(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急性心肌炎相关特征,接诊后对患者实施全面检查从而准确判断病情,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对症救治提高疗效及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典型病例,对儿童心肌致密化不全性心肌病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71例AMI患者,分析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结果cTnT特异性明显高于MYO、CK-MB,误诊率低于CK-MB、MYO;CK-MB敏感性高于cTnT、MY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1~4h明显提升,4~8h达到高峰;cTnT在4~8h显著提升;CK-MB在12~24h显著提升。结论对AMI快速诊断时,cTn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误诊率低,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cTnT、MYO、CK-MB联合应用可提高AMI快速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6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特征以及诊治经过,分析工作疏漏。结果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询问病史不够细致、缺乏对病史的综合思考、过分依赖临床辅助检查、缺乏经验、忽视了疾病的发展等5个方面。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临床造成误诊亦与医师工作疏漏有关,细致对待诊疗过程各个环节能够减少误诊发生。

  • 标签: 急性重症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它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内膜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堆积,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某分支在短时间内发生闭塞,造成持久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发生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NSTEMI诊断相对更困难。

  • 标签: 心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9期
  • 机构:在美国召开的“干预放射学协会年度科学会议”上,奥尔巴尼医学中心和纽约州立大学帝州学院的医生提出了一种创新性干预放射疗法,名为“图像引导的鼻内蝶腭神经节(SPG)封闭”,可以帮那些长期遭受慢性偏头痛折磨的病人缓解痛苦,让头痛持续减轻,而且所需药物更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例内镜下高频切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热活检钳或圈套器钳或圈套住息肉根部,然后利用高频电流将接触到钳取或圈套住的组织产生高热人而被烧灼切断。结果70例患者术中顺利,无出血、无穿孔及其它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内镜下高频切大肠息肉是目前最理想、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 高频 电凝 电切 大肠息肉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54例,患者先后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计算这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54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使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有43例阳性,敏感性为79.63%,使用心脏超声检查有39例阳性,敏感性为72.22%,心肌核素显像的敏感性与心脏超声的敏感性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较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 标签: 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肌核素显像 心脏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其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对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其发病后的2h、4h、8h、16h、24h、48h以及3d、5d、7d、10d进行采血检查,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受试者分别于每日清晨进行空腹采血检查。对三组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测定,密切观察各组患者肌钙蛋白I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肌钙蛋白I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的含量于患者发病后的3~4h后开始逐渐升高,在11~24h时达到高峰,7d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心肌肌钙蛋白对AMI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8.3%。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宽的诊断时间,但缺点是敏感性不够高,若与高敏感性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进行检测,则可更快速有效的为医生提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依据,以便于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提高的患者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保护效应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I/R+舒芬太尼组,Sham+舒芬太尼组。Sham组只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R组开胸造MIRI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R+S组缺血前泵注舒芬太尼1μg/kg,泵注5min,停止5min,重复3次,总量共3μg/kg的预处理方式;Sham+S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相同方式注射舒芬太尼3μg/kg;再灌注120min后于腹主动脉抽取血液2ml,然后取心肌标本。血液标本检测CK-MB、LDH心肌酶。结果四组雄性大鼠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组与I/R+S组相比心肌酶(CK-MB值)从2538.9U/L下降到1577.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预处理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39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青年组及中老年组患者在性别差异、起病诱因、发病特点、心电图变化、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女性比例低,吸烟、过度劳累、心理压力比例高,具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心电图以st抬高多见,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病死率低(P<0.05)。结论青年心肌梗死有其特点,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以减少心肌梗死发病率,同时对青年人突发胸痛者,应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的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青年 心肌梗死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1期
  • 机构:中美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给心脏病发作的小鼠注射一种微RNA分子,可以刺激小鼠心脏长出新的细胞。这种受损心脏修复法有望应用到人身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