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风暴行体外循环伴心复苏后,联合主动脉球囊导管反搏的治疗。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在ECPR项目中的团队配合、对ECMO和IABP的保护、神经系统的保护、早期心肺康复锻炼。病人在ICU住院二十天后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护理,在入院四十二天后痊愈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除颤仪与急诊护理相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病人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病人进行此次研究;将60例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进行心除颤仪结合急诊护理,各30例;观察两组病人抢救成功率与病情恢复效果。结果:经过心除颤仪结合急诊护理后,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病人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病人相比,研究组病人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病情恢复效果更佳(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病人急救与护理中予以心除颤仪结合急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搏骤停 心电除颤仪 急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心肌缺血性坏死,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随着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药物、介入及药物与介入治疗的联合应用等都取得了显著疗效,如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技术水平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患者 心肌缺血性坏死 并发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胃息肉患者临床中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治疗后的整体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0例胃息肉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至2020 年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内镜下切术n=40)和实验组(无痛胃镜下切术n=4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5.00%(2/40)和7.50%(3/40),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20.00%(8/40)和25.00%(10/4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的治疗对胃息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息肉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护理要点。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法从2020年1月到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其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切结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到我科接受电凝切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0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53例)与实验组(53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统计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SDS以及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上述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电凝切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负面情绪,并提升生活质量,有利于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结肠息肉 围术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切结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到我科接受电凝切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 10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 53例)与实验组( 53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统计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 SDS以及 SAS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实验组上述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0.05);实验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 P< 0.05)。结论:对接受电凝切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负面情绪,并提升生活质量,有利于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结肠息肉 围术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切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21年2月-9月本科接诊结肠息肉病人60名,都接受内镜下高频切治疗。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3.33%,和对照组20.0%相比更低(P<0.05)。从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上看,试验组分别是(1.59±0.24)d、(1.56±0.27)d,和对照组(2.64±0.79)d、(2.41±0.58)d相比更短(P<0.05)。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切治疗用综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病情恢复更为迅速。

  • 标签: 结肠息肉 护理 高频电凝电切 配合
  • 简介:总结10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儿的护理经验。心功能Ⅲ-Ⅳ级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根据医嘱严格控制入量及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心功能改善到Ⅱ级的患儿改为间断床边活动。持续心监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密切观察各心电图波形的异常情况。查电解质,及时了解血K^+、Na^+、Cl^-是否正常。本组均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注意患儿有无出现药物中毒症状。对于行抗凝治疗的患儿,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表现,并预防新血栓形成。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本组8例患儿心功能恢复为Ⅱ级,2例心功能由Ⅳ级恢复为Ⅲ级,1例心肌血栓形成得到有效控制,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伴偶发室性早搏。10例患儿仍在随访中。

  • 标签: 小儿 心肌致密化不全 护理
  • 简介: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AMI后坏死心肌瘢痕组织的形成需要1~3个月时间,此时心肌的重构及生理均处于不稳定期,病情仍然有恶化的可能性,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再梗死和猝死。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积极完整的护理干预急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效果方式。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伴随便秘的病人64例,将其分为两组。结果:对照组病人使用平常的护理手段,观察组使用细致且全面的护理方式,对两组的护理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病人便秘、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情况要远远对于对照组,其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疾病急性期间,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为主,活动量少,肠蠕动减慢,再加上排便习惯的改变,饮食种类单一、食物过于精细。其消化能力受到严重的打击。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肌梗塞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高压氧舱内同步脑仿生刺激对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方法: 挑选我院收入的 脑损伤患者( 64 例 )为观察目标,选定时间为 2019 年 05 月 2020 年 05 月。参考“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两组分别为参照组( n=32 例)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 n=32 例)予以 高压氧舱内同步脑仿生刺激。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6.87%大于参照组 75.00%( P < 0.05 )。 结论: 高压氧舱内同步脑 仿生刺激应用在 脑损伤患者中,可以提升其总有效率,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干预 手段 。

  • 标签: 高压氧同步舱 脑电仿生电刺激 脑损伤
  • 简介:【摘要】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在病毒性心肌炎全部患者中占比不足5%,临床风险极高,易合并多种严重临床症状。短时间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度,予以高度重视,完善病情评估,时刻准备急救护理,帮助患者摆脱生命危险,挽救生命,本文阐述了一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希望能对临床护理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梗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