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李大钊(1889—1927)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伟大先驱者。近年来,关于他的史学思想以及在现代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已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问世。李大钊自述“夙研史学”。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不少历史学著作和文章。这是现代史学中一笔宝贵的遗产。他的史学论著,除去散见于《新青年》等刊物的文章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史学要论》和《史学思想》二种。《史学要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理论专著,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又将其作为“五四以来史学论著”之一,重新印行。在一般的研究文章中,这本书被普遍地引用。《史学思想》是李大钊于1920—1922年间,在北京大学、朝阳大学等高校开课的讲义,至今也有六十六年了。《史学思想》是说明历史观的发展和变化,是《史学要论》的续篇或姊妹篇,在建立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理论体系上有相当的重要性。

  • 标签: 李大钊 唯物史观 思想史 历史观 史学研究 现代史学
  • 简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解说[日〕依田熹家著甘慧杰译王沛芳校编者按:本文是依田熹家教授在翻译本所研究员熊月之的《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一书时所加的解说。依田熹家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他在《解说》中认为,日中的近代思想是共同拥有欧美知识,在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发...

  • 标签: 近代化 思想史 近代民主 统一国家 近代国家 日本
  • 简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宋党争的时间延续之长,卷人人数之多.斗争之复杂激烈,都是极为少见的,其影响的广泛,亦涉及有宋一代思想文化的各个层面。深入研究北宋党争的实质及其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宋代思想文化的总体风貌和特征,了解和把握中国思想发展的演变轨迹,无疑都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党争 广泛 北宋 演变轨迹 宋代 思想文化
  • 简介:战略思想是一门年轻的现代学科。战略探究是自古至今所有国家的国务家和战略家的永恒使命,也是政治学家和战略学家的经久主业,但人们对于战略理论的梳理,或战略思想及其演进的系统考察,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相对于战略研究具有的当下的社会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战略思想这个"行业"却既不时髦也不繁荣,"从业"人员只能依照其个人兴趣和一定意义上的学术自觉或使命感而勉力前行。

  • 标签: 学术界 战争与和平 中译本 军事思想史 出版社
  • 简介:<正>现在出版的这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是在侯外庐先生的旧著《中国近世思想学说》下卷(1945年由重庆三友书店出版)的基础上重新编订成书的。书名也是侯先生亲笔题写的。遗憾的是,他没有来得及为本书留下一个序言便告别了人世。因此,我们只好在本书前面重刊他在1944年写的《中国近世思想学说自序》和在1955年写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自序》。这两篇旧序,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有关本书写作和出版的背景。抗日战争时期,侯先生在重庆一面从事抗日宣传,一面致力于学术研究,是他在学术上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思想史 早期启蒙思想 侯外庐 学说史 出版社
  • 简介: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曾对中国史学大加称赞,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①'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②但西方人在称赞中国历史典籍丰富的同时,一般对中国的史学思想评价较低,认为'中国人的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理论探讨',史学思想贫乏等。时下不少国内学者也有类似的言论。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西方及国内学界对已有的史学思想研究成果注意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过去我们对史学

  • 标签: 史学思想 中国史学 祺先 继续不断 思想史研究 历史哲学
  • 简介:2015年11月16日,土耳其历史名城,安塔利亚省省会安塔利亚市。习近平主席在G20第十次领导人峰会上宣布,2016年9月,中国将在杭州举办G20第十一次峰会,探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中方将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进包容联动式发展等四个重点领域进行峰会筹备工作。

  • 标签: 经济思想史 杭州 华盛顿 经济史 视域 历史名城
  • 简介:中共党史的一大特点是理想原则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思想观念与历史环境相互作用,彼此形塑着对方。思想研究正是通过分析文本来研究思想,从而提供一种合理的诠释以增进人们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其重心在于诠释史实,而不止于考证和描述史实。思想路径要求研究者,一是需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二是注意事件和思想的历史背景,三是要纵观古今兼修中西,四是要开阔视野,不为学科设限。对观念史研究、芝加哥学派和剑桥学派的方法均可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特点而有所选择地加以运用。思想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并警惕固定视角或先入之见的遮蔽。

  • 标签: 中共党史研究 以论代史 叙而不论 诠释路径 思想史
  • 简介:萧公权著《中国政治思想》是一部常读常新的思想巨著。萧先生根据政治学观点,参酌历史学方法,充分运用原始资料,以从事逼近古人思想原义的工作;本书消除了历来“考据”与“义理”的僵硬划分,使历史考证真正成了理解和阐释思想的有效工具。此书以“封建天下”时期为中国政治思想之“创造时期”,洵为卓见。孔孟之仁政思想乃此创造时期之最大创造。对仁政思想之革命性,本书有充分揭示;但于其批判性,惜乎犹未“及其见处”。

  • 标签: 政治思想 创造性 理解
  •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原所长王俊义教授,长期从事清代学术思想的教学与研究,治学勤奋,著述丰硕.俊义先生应约将有关清代学术思想的系列论文,加以选录、汇集,定名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纳入'社会学术文库'丛书,于2002年8月出版.全书收录论文、序、评共30余篇,计40余万言,按文稿的类别与时序,分为总论、清初、乾嘉、晚清、评论诸篇.

  • 标签: 清代 学术思想史 《清代学术探研录》 政治 经济 乾嘉学派
  • 简介:毗昙学在早期佛教中的影响历来很少被学者重视。通过对早期中土毗昙学的兴起与发展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毗昙学对整个早期中国佛教的重要影响,毗昙学中的一些思想观念通过慧远和道生,对早期中土的涅巢学转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毗昙学 慧远 道生
  • 简介:本文着重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深化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的若干问题,认为欲深化该研究,不仅需要重新审视和加强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的内在结构、发展演变及其彼此之间的逻辑和历史关联的认知,还应该系统梳理其核心话语和概念的内涵,同时必须将该思想置于民主革命时期的全时段去考察,尤其不能只重其体系基本形成阶段,而忽略1940-1956年的发展时期;与此相一致,则不能不高度重视"集体智慧",即文化思想者主体的多元性尤其是普通文化工作者的贡献。此外,还应当注重将这一思想放到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自身演变和发展的总体脉络中去把握,并适度地把文化思想与实践途径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 核心话语 集体智慧
  • 简介:杨向东、张雪梅合著的《中国体育思想(古代卷)》一书即是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深刻总结和集中展示,堪称学术界对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视野宽广、体系新颖、资料翔实、立论有据,在研究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均体现出了诸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

  • 标签: 《中国体育思想史(古代卷)》 体系新颖 资料翔实
  • 简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延安、重庆两个中心,因政治环境、革命任务、个人治学领域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古代社会思想的研究显示出明显的偏重。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上承社会史论战的发展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更多地体现出与此前中国史学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而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对思想的研究则直接缘于社会史研究的成果。

  • 标签: 抗战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 重庆
  • 简介:中国古代王朝体制缘何延续不绝?这是一个令中外学者探讨不休的问题。在以色列汉学家尤锐看来,在这一机制创立之前,它已经先期被展望、规划出来了。尤锐教授认为,战国诸子思想与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关联密切。这一研究,从另一角度提升了战国诸子思想的意义。

  • 标签: 汉学家尤锐 战国思想 大一统
  • 简介:一近世思想的研究不足之处中国近世(宋元明)思想的着述框架,主要由精英人物和高深理念的论述所构成。整体上多以宏观概论的态势出现,内容则以理念的认定和叙述以及思想流派的演变为主。这些着述的研撰策略,多是以大面盖小点的,粗线条见大轮廓的,大胆假设形态的。职是之故,不少框架内的重要成份并没有受到理会,即使是反映士大夫阶层关心所及的思想,也多没有获得应有的注意。

  • 标签: 思想史研究 精英人物 元代 明代 传记 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