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发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已腐朽不堪》一文之后,许多人反馈信息都透露出一种难以接受的质疑,他们之中大部分是比较有想法的艺术家。有人指出我是悲观的,实际上,我把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与中国本土传统派艺术视为一种同是失效的“废话艺术”,而不存在悲观或乐观

  • 标签: 后现代艺术 社会基础 艺术社会
  • 简介: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后现代社会中为数不多的、仍秉持乌托邦理想的理论家。詹姆逊以其后现代主义大师的身份被人们所熟知,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虽然其作品并未给我们提供一个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但他对后现代社会文化的犀利批判以及对未来的一个消除了异化的、真正和谐的社会的欲求却足以把他纳入到乌托邦传统之中。可以说,正是詹姆逊精神深处涌动的乌托邦思想才使他将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放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总体框架中,并力图在历史的整体中来探索当前的时代意识。

  • 标签: 后现代社会 乌托邦理想 时代意识 詹姆逊 文化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化
  • 简介:黄州现代农民画仿拓于鄂东具有传统楚文化风格的民间艺术而产生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风貌,其中明显留有社会、家庭、村落的当代转型在民间绘画里的清晰记忆。

  • 标签: 黄州农民画 现代性 家庭 村落 社会转型
  • 简介:通过影像地位的还原和言说的张扬,一个真实的概念首先和"影像反映论"决裂,而开放、跳跃的时空预示着电视新闻的后现代叙事潜力,再者,互文本的新闻解释机制又引导着观众主体地位的复兴,这一切,就是栏目展示给我们的后现代叙事图景.它不仅契合了电视媒体的后现代本性,还暗示了电视新闻的后现代叙事潜力.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些叙事特征的阐释,引发我们关于新闻理念,比如真实、客观等新闻学核心概念在后现代叙事特征下的重新思考.

  • 标签: 社会记录 后现代叙事 真实
  • 简介:英国迷你电视剧《黑镜子》通过三个独立的故事来讽刺当前社会中人们的真实一面。电视剧主要利用非叙事性来表现荒诞的故事主题,采用拼贴手法、快速切换的镜头语言折射影像的独特魅力,通过人们的反叛精神寓意一种对社会的颠覆。加之高科技的包装,时刻渲染着一种刺激紧张感。

  • 标签: 《黑镜子》 后现代 讽刺 真实
  • 简介:正蒙古族长调以声传情、以情带声,音乐婉转内敛质朴,很好地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的心声,同时也使得听到它的人们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本文将蒙古族长调纳入现代生活中,从民间传承、学院传承、媒体传承三个方面来论证其传承方式。一、蒙古族长调简介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蒙古族长调区别于蒙古族音乐中的牧歌、赞歌、宴歌、思乡曲、儿歌等题材分类,是以音乐的体裁结构为分类标准的。这里的长调并非指的是音高与音列特性而是与篇幅结构相关。它的真

  • 标签: 蒙古族长调 传承方式 蒙古族音乐 宴歌 音列 蒙古族人民
  • 简介: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创作的“相声剧”系列颇受好评,其中,《这一夜,woman说相声》更是颠覆以男性为主导的相声界传统,大胆地将女性话题呈现于舞台之上。这部作品显示出了鲜明的实验性和后现代主义的色彩,并通过扫描女性群体,对社会弊病完成了一次把脉。

  • 标签: 赖声川相声剧 艺术特征 后现代 社会困境
  • 简介:刘京希撰文指出,从“社会主义”一词的始意,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社会主义无不以社会化为其本质特征。无论是对生产资料归属和分配方式变革的判断,还是对国家职能变迁和个人的发展前景的展望,无不体现着一个共同的特征──社会化。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历史否定。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主张国家化社会主义,它们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演变为生产资料的国有制乃至国营制,把国家政治职能日趋强化而非弱化,把政治国家化而非社会化,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日益临近,全球化时代的迫近,社会化将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一种世界的潮流和时代的最强音,反思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归社会化,走社会社会主义之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社会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化、政治生活的社会化、社会生活的社会化是社会主义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从国家化社会主义到社会社会主义

  • 标签: 国家化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化 社会化社会主义
  • 简介:<正>现代主义近年来在中国大陆文艺界盛行一时,这个现象恰与台湾6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运动交相辉映。在中国文坛来讲,现代主义于30年代从欧美及日本引进,在40年代渐渐成长,却于50年代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戛然中止——但此后竟然于不同的年代在两个不同的中国人社会中又赓续了它的生命,使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得以观察到“现代主义”这一系统的西方文学符码,在移植到

  • 标签: 现代主义 台湾现代派小说 现代派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坛 60年代
  • 简介:今天所有关于艺术的争论,已十分突出地指向一个焦点:对艺术精神与艺术语言两者关系的把握。康德指出:“心灵的一切机能或能力可以归结为下列三种,它们不能从一个共同的基础再作进一步的引伸了,这三种就是:认识机能,愉快及不愉快的情感和欲求的机能。”——这段话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人格在理论上的一次完整概括,并且进一步成为艺术精神内在机制和结构的初步把握。

  • 标签: 艺术语言 现代艺术精神 西方现代艺术 艺术人格 艺术家 绘画
  • 简介:社会审美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完善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个社会文明向前进步的重要保障。美是推动时代文明的重要保证,无法审美的时代是文化价值观丧失的时代,无法审美的社会国度是灵魂枯竭的国度。

  • 标签: 审美教育 社会教育 全面和谐发展 社会文明 文化价值观 国度
  • 简介:建筑环境的灵魂是空间,建筑的美随着内部空间构筑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人文精神而体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调。进入20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现代纤维艺术,通过对建筑空间的介入和二度创造,传递出不同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充满独特个性魅力的、具备旺盛生命力的艺术气质,丰富着建筑空间的内涵。

  • 标签: 现代纤维艺术 建筑空间 纤维材料 文化系统 人文精神 空间艺术
  • 简介:现代艺术正处在多元共生的时代,地域、气候、环境等因素成为新的言说对象,人类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水器作为其中一种说明问题的方式,它对于其地域文化具有无法回避的负载力,所以便以一种复杂的当代方式存在。作为东方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它几乎浓缩了东方人所有的情感和艺术智慧。

  • 标签: 现代形态 水墨 地域文化 东方绘画 多元共生 现代艺术
  • 简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关注、对于精神享受的追求,为现代餐具设计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本文从现代餐具设计的特征、形态和功能、装饰图案、色彩设计四个方面对现代餐具设计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

  • 标签: 现代餐具 特征 形态功能 图案 色彩
  • 简介:现代汉诗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发生后,无论在语言、诗人经验等方面均拥有自身相对于古典诗歌的异质性,因而,以诗意来通约现代汉诗和古典诗歌必然遭遇其限度。以现代汉语对现代经验复杂而精确的处理要求写作策略的改变,从而造成追求空灵意境的传统古典诗意之收缩与现代诗性言说之扩张,这一诗性扩张又集中体现为诗歌中的形上诉求与审美诉求这一根本张力。现代诗歌史上,以卞之琳和穆旦为代表的诗人们从对诗意的两极处理中,同时促成了现代汉诗的诗性建构。

  • 标签: 诗意 诗性 形上诉求 卞之琳 穆旦
  • 简介:十多年前,本人曾写过一篇题为《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分界》的短文(城《美术观察》杂志2001年第5期),此文虽然阐述了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特征,却未论及二者时间上的划分,而且,当时“后现代主义”被中国艺术界所热捧,“当代艺术”这个概念尚不清晰,也不像今天这么流行。由于西方现代、后现代和当代艺术的时间划分及其差异始终是我国学术界尚不明了但又需要厘清的问题,因此,笔营在上述文章的基础上,扩大论述范围,以西方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为参照,进一步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 标签: 后现代艺术 西方学术界 当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 《美术观察》 时间划分
  • 简介:<正>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我想谈两点肤浅的看法。一、文艺不从属于政治,但又不能脱离政治,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下面几点想法: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说,文艺和政治,它们是各自相对独立的,它们只有互相影响的关系,没有从属的关系。如果说是从属关系,就成了政治决定文艺,这不

  • 标签: 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 从属关系 关系问题 基本理论
  • 简介:今年夏天,广州遭遇了一阵“现代艺术”旋风的吹袭:先是有广东美术馆4月28日开展至6月28日结束的《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接着是先锋话剧《圣人孔子》在广州话剧团小剧场演出了10场,再接着是6月8-11日连续4晚的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庆祝建团十周年系列演出。如此密集的“现代艺术”景观,为广州人从容平易的生活平添了不少奇异的色彩,广州人在大饱眼福之余,有疑惑,有感触,也少不了一番争论,更不得不正视“现代艺术”独具一格的魅力。

  • 标签: 现代艺术 演出 广东美术馆 话剧团 现代舞团 小剧场
  • 简介:归根结底,无论是对修道院美学的援引、对抽象主义的实用,还是与超现实主义者的惺惺相惜,都是源自嘉柏丽尔·香奈儿对现代精神的追求。更确切地说,是对追求自由精神的新女性的推崇与塑造。20世纪初的新文化为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提供了轰轰烈烈的背景。小仲马的《茶花女》,讲的是一个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对香奈儿来说,

  • 标签: 自由精神 现代精神 现实主义者 《茶花女》 抽象主义 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