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口述性”是由非洲本土学者提出的一个文学术语,用以描述当代非洲文学中突出的哲思表征和叙事特色。非洲现代文学之父钦努阿·阿贝是其具代表性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非洲文化传统中,对声音的亲近和推崇与群体性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阿贝借助口述性将这种本土的经验与哲思在文学写作中进行了传达。本文以他的长篇小说为对象,借助民俗学表演理论,考察了口述性在文本中的叙事形态和功能,包括口述性表演框架所带入的群体性和新生性特征。口述性所携带的强大的本土文化基因和顺应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需求的建构力,构成了阿贝重新缔造非洲大陆文学文化传统的思想基础和灵感之源。

  • 标签: 阿契贝 口述性 表演
  • 简介:《米德尔马》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塑造了一百五十多个人物形象,各个栩栩如生、生动真实,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等手法剖析了作者的人物塑造艺术,并以对多萝西娅、卡苏鹏、利德盖特等多位人物的分析来展示《米德尔马》描写的复杂社会关系下的人物魅力。

  • 标签: 《米德尔马契》人物 塑造
  • 简介:从象征的层面来看,阿贝的短篇小说《天下太平》是一篇描写荒诞的哲理小说。小说主人公乔纳森在战争期间及战后见证了社会的混乱与生活的无序,体味了人生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漠,荒诞感是其人生体验的重要内容。不过乔纳森不是一位陷入荒诞境遇而无法自拔的懦夫,他处世坦然的生活智慧使他成为一位敢于直面并试图超越荒诞的西西弗式的“荒诞人”。

  • 标签: 阿契贝 《天下太平》 荒诞 反抗
  • 简介:审视乔治·爱略特有关艺术消费的互动影响性、克己均衡性、流动生机性三方面与约翰·拉斯金在此的共同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爱略特小说艺术思想的保守性。讨论两者的消费伦理和谛视内在审美,意在探索其保守主义的道德逻辑;这为研究和再现爱略特小说的消费意识提供了一种道德思想的重要依据;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缓解经济等级矛盾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拉斯金的经济作品揭示爱略特小说的伦理义务观,旨在论证其消费经济观作为社会和政治机制的自然模式,不失为在经济停滞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这是审视研究外国文学经典的视角之一,亦是拉斯金经济学著作对文学影响性研究的补强。

  • 标签: 乔治·爱略特 约翰·拉斯金 艺术与消费 财富与道德 劳动与享受
  • 简介:本文是关于诗歌的创作,由十五个片段组成,主要包含了诗人的诗学主张,以及个别诗歌的创作背景。其语言富含哲理,需要细细品读。

  • 标签: 现实 时代
  • 简介:我自幼就有尝试译作的幼稚愿望,十岁开始学英语.那时有一位在南开大学任教的陈先生刚从美国回来不久,我父亲就请他教我英文.每周我去陈先生家三次,从读起,再读、等浅近儿童读物.白天先生给我讲了一个英文小故事,晚上我就把这故事直译成中文.后来订成一个小本本,把这些译文抄在上面,藏在抽屉里,自我欣赏,这是我最初的"译文集".

  • 标签: 谈翻译
  • 简介: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须得退步者,不要自作意思,只虚此心,将古人语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杀向何处去。如此玩心,方可得古人

  • 标签: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史德》 文学理论 语言 情感表达
  • 简介:<正>万能的上帝啊,请您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暴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是写在萨特研究入口处的题词、它赫然在目,看到它,我们几乎是“逡巡遁逃而不敢进”了。要知道,我们都是凡人,人谁无过?因而谁也没有资格批评萨特。可是我们还是向前迈进。因为这是我们搞评论的人的义务。我们并非要同萨特较量德行,也非要把他“批倒批臭”,而是要使读者明辨是非,不受他的消极影响。要知道,恩格斯和列宁,曾是那么推崇歌德和托尔斯泰,却并不讳言这两位作家的消极方面。再说,萨特对我们革命导师恩格斯和列宁,也不止一次地加以无理的诘难和攻击。为什么对他那样

  • 标签: 托尔斯泰 资产阶级思想 马克思主义 作家 消极方面 人与人
  • 简介:<正>此刻我正坐在一家小饭馆内。不到半小时前我还郁郁不乐地认为小饭馆是注定会跟别的美好的事物一道消亡了,然而现在觉得它们存一点希望,在老朽的环境中找得到出路。虽然小饭馆作为一个民族美好生活的最后的微妙现象是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但它还是可能幸存下去。在我写作本文时我身边的这家小饭馆(法律禁止我说出它的名称)是英格兰南部小饭馆中最有派头的,不仅如此,正是在英南才俨然保存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一些小饭馆。在它的客厅内,当你一走进去,椅子上放着一桶桶苹果酒,饭店的女主人真诚而和蔼可亲。她接待你的态度使你愿

  • 标签: 苹果酒 匹克威克外传 查尔斯·狄更斯 文化古迹 伦敦西区 在城市里
  • 简介:本期介绍诗人陈先发,重点以《前世》《丹青见》《箜篌颂》《鱼篓令》《养鹤问题》等几首诗来解读诗人的创作,探讨诗人的诗学观点,以期发掘其经典性。

  • 标签: 陈先发 《黑池坝笔记》 诗学
  • 简介:是的,我要的是望文生"译",而不是望文生义.这个想法是在看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著名作家J.M.库切的有关报道、介绍及作品翻译的过程中产生的.现在这一热潮基本上已尘埃落定,是我们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一下的时候了.

  • 标签: 望文生义
  • 简介:<正>1899年7月,德莱塞偕同妻子前往俄亥俄州的莫米,去看望他在报界的老朋友阿瑟·亨利。正是在拜访亨利期间,德莱塞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德莱塞走访阿瑟·亨利,显然并没有著书的打算。但亨利那时刚刚动手写《阿克迪公主》一书,所以极力怂恿他的朋友也写小说。据德莱塞日后声称,他当时纯粹是为了不使亨利扫兴,这才信手在一张纸上写下了

  • 标签: 嘉莉妹妹 德莱塞 小说家 朋友 兴趣 巴尔扎克
  • 简介:美国小说家欧尼斯特·海明威是个爱交朋友的人。他一生足迹遍及欧美亚非许多地方,拥有许多不同民族、不同肤色和不同职业的朋友。他们当中,除了美国文化圈内的名人以外,还有他的意大利战友、西班牙斗牛士、法国酒店老板、加拿大报人和古巴渔民等。有些成了海明威的忘年之交。他们的踪影,或寓于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之中,或嵌入他往来的书信之间,成了海明威亲切的怀恋。而他的明友们,在他1961年7月谢世以来,纷纷发表了他们相互交往的回忆录。这

  • 标签: 中国朋友 人物形象 玛莎 夏先生 抗战期间 抗日战争期间
  • 简介:《名作欣赏》二ОО二年第一期刊登的《戴望舒的成名作》一文为我们重读《雨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文章挑战了前苏联专家的论断,细心查考戴望舒写诗年代的大事、戴望舒当时的心境及戴望舒少年时代的住处,得出了论断:“如果一定要说《雨巷》对于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有所反映的话,

  • 标签: 戴望舒 《雨巷》 重读 写诗 时代 文章
  • 简介:相比《青春之歌》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静,我却独爱作者精心塑造的配角。余永泽,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人物。在形势如此紧张的战争年代,原本蜷在温暖书屋里读书的学生,是很难抛弃往日的安逸与舒适,起身参加满含着流血牺牲风险的看似意义不大的群众游行的。"读书是我们的使命",他们口口声声说。"少些主义,多做些实事",胡适在为他们提供借口。诚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没有热血与

  • 标签: 中的配角 歌中的 谈青春
  • 简介:<正>刘心武、易中天、于丹等知名学者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红楼梦》、《三国志》、《论语》、《庄子》等经典作品,引起了学界不小的争鸣。对于丹阐释的《论语》、《庄子》,一些反对的人称: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①;而有的人则在于丹的阐释中经历了一次会心的微笑,称赞于丹等人对经典的阐释起着慰安人际、稳定社会、健康身心的作用。

  • 标签: 于丹现象 经典阐释 《三国志》 刘心武 百家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