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继《文心雕龙》《通》之后的又一大通论性的文史理论著作。从历史学角度看,章学诚的理论在二者的基础上,思想高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文史关系的建构从春秋时代就开始了。之所以形成“心”为中心、“文笔”为工具的结构模式,要从文化背景、历史进程中才能得以陈述清晰。

  • 标签: 文史通义 章学诚 文史关系
  • 简介:一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可与刘知几《通》比美,但他一生遭遇要比刘知几悲惨得多。父亲章镳(biao),乾隆七年即成进士,十年后方分得湖北应城知县,仅仅五年,便'以

  • 标签: 《文史通义》 刘知几 《史通》 章氏遗书 外篇 会稽
  • 简介:文史通义》叶注正误一则彭忠章学诚之《文史通义》是我国古代理论的代表作,其文字虽非古奥,但因系专门学问,章氏又喜援哲学名词入,故亦非易读。1985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叶瑛先生以二十年之力完成的《文史通义校注》。因系名家之,名家之注,此书一出...

  • 标签: 《文史通义》 章学诚 《老子》 《中华大字典》 上官仪 史学普及
  • 简介:嘉庆元年,清王朝已现颓败之象,但考据学家仍囿于烦琐的训诂考据,纷争门户而不思救挽。为扭转学术风气之偏,章学诚刊刻《文史通义》,并借此构建新的史学体系,一方面倡言史学,为史学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提倡“学术固期于经世”的治学宗旨。

  • 标签: 章学诚 《文史通义》 史学 学术经世
  • 简介:贵港市政协文史委从1984年出版《贵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开始,到1995年出版《贵港市文史资料》第22辑,在广西政协文史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文史委曾评为自治区政协文史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全区参加中南文史工作会议。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政协领导重视,文史工作者共同努力。其中三位民主人士功不可没,他们就是自治区文史馆馆员、民革成员、《贵港市文史资料》编辑区鸿泽、梁元熹和民革成员、市政协委员莫洪杰。

  • 标签: 文史资料 政协文史工作 文史工作者 贵港市 领先地位 先进单位
  • 简介:摘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不分家”、“文史同根同源”。所谓文以载以文传。一些史学名著,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就是文史结合的典范,被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多篇文字被收入中学、大学的语文课本。所以说文史结合,引文入,多学科的结合、跨学科的教学是大势所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不分家”、“文史同根同源”。所谓文以载以文传。一些史学名著,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就是文史结合的典范,被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多篇文字被收入中学、大学的语文课本。所以说文史结合,引文入,多学科的结合、跨学科的教学是大势所趋。

  • 标签:
  • 简介:光武中兴后,在易学领域,古文费氏易学渐兴,但属于今文的象数易学特别是的象数易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且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吸收、借鉴之说,构筑了一个以太初、太始、太素、三光、五行为次序的宇宙生成模式.它曾称述"汤武革命"之说,强调改朝换代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倾心于的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之说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系统阐述了三纲六纪理论,目的在于营造一个上下各安其位的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天人整体和谐的文化价值理想.

  • 标签: 《白虎通义》 易学 《周易》 东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10
  • 简介:直书侧重于从著态度与史学实践方面对史家提出要求,而章学诚则把气情之说引入史学著作论中,是一个关于史家修养的重要理论问题

  • 标签: 素心史德
  • 简介:<正>塔西陀的生平事迹,我们所知不详。他大概出身于山南高卢或那波尔高卢的一个骑士家庭。自小受过良好教育。从他自己的作品中得悉,他曾师承当时罗马的大演说家阿佩尔和塞孔杜斯学过修辞学和散文写作。

  • 标签: 塔西陀 编年史 阿古利可拉 日耳曼人 罗马人 执政官
  • 简介:章学诚与其说是一位史学家、文论家,不如说是一位思想家。乾嘉学者为考据而考据,章学诚却在思考学术的意义何在。他提出"六经皆也"与传统经学之"经学即理学"相抗衡。他认为"六经皆器",只不过是"先王之政典",因此经学训诂不足以明道,而通过文史却可以见道。由"文史见道",章学诚将文、、哲都结合到了一起,指向了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使文与都有了哲学意义,也使哲学不流于空泛。因此,他站在"道"的高度论文议,直指文心意,见前人及时人所未见之处。

  • 标签: 章学诚 《文史通义》 文史见道 六经皆史
  • 简介:应劭乃东汉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所著《风俗通义》主要记述东汉时期的社会风俗、礼仪、名物、怪异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多侧面地展现了东汉社会生活状况及文化思想面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标签: 东汉时期 史学家 社会风俗 政治家 记述 文化思想
  • 简介:《白虎通义》是一次训诂学会议的产物,汇聚了当时学者对文化礼制词语的认识,其声训基本可信者在三分之一左右,与许慎、郑玄声训甚至整个汉代声训具有相同的一面。某些学者以偶然的巧合来解释这部分有价值的声训材料,显然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语言的社会性原则。

  • 标签: 白虎通义 声训 疏证
  • 简介:《中国音乐家辞典》及《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家名典》在籍名家谢晓滨教授和"国内朱权研究第一人"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姚品文教授合作出版的古筝理论书籍《文史谈古筝》获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资助项目,为古筝理论书籍增添浓重的一笔,为古筝演奏者、教育者系统学习了解古筝历史提供了理论依据。"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指在前人的经验中可以得到教育和借鉴。

  • 标签: 古筝艺术 前言往行 理论书籍 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音乐家 合作出版
  • 简介:"以为镜,可以知兴替。"翻看历史典籍,林林总总的典故,总能总结出一个结论,官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百废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始于官的衰败。目前,我国进入"四个全面"时代,落实"四个全面",核心是坚持从严治党,而从严治党的关键是从严治吏。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组织部门作为管干部的部门,更应该坚持从严律己、以史为鉴,做好党委部门的形象代言人。

  • 标签: 官德 从严治党 组工干部 组织部门 唐国史补 隐甫
  • 简介:研究古代声训,能够获得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文章通过对《白虎通义》声训的研究,探寻和发掘我国古代宗法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音乐、婚丧、阴阳五行说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 标签: 声训研究 文化信息 透视
  • 简介:东汉白虎观会议试图“为汉制法”,重振今文经学地位。《白虎通义》作为其成果,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特色的今文经学与谶纬思想相结合,纬书的内容广被征引,有着鲜明的“援谶证经”特点,如纬书《含文嘉》将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证三纲五纪的思想,发展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白虎通义》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三纲六纪”。《白虎通义》还在谶纬思想的影响下,开拓了新的价值场域,如将宇宙生成论、符瑞说和天谴论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与深化。

  • 标签: 《白虎通义》 今文经学 谶纬 援谶证经
  • 简介:”是章学诚在刘知几才“三长”说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刘知几在回答礼部尚书郑惟忠“千古多文人而少良”的疑问时提出才、学、识的才“三长”说。按照通俗的理解,“才”是指研究和写作历史的能力,“学”是指掌握史料的广度和深度,“识”是指鉴别史料的见识和善恶直书的胆识。章学诚直接针对识的局限性而提出的概念。在他看来,刘知几把识理解为“欲于记诵之间,知所抉择,以成文理耳”的能力,仍然是一般的文士之识而不是真正的识,

  • 标签: 传统史学 史德 自觉 明道 刘知几 章学诚
  • 简介:严耕望在《治三书》中所表达的对前辈的心存感念及对青年学子的谆谆告诫之情,使无数后学深受教益,体现了他在做人上明德惟馨的伟大人格魅力,学术上"鉴空衡平"的学术追求,这些都是""的应有之义。作为一位"纯学人",他用其一生践行着""的内涵。

  • 标签: 严耕望 《治史三书》 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