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魁北克文学的历史并不长,约有一个半世纪。就在这一百五十年当中,它走过了曲折的路程,经历了复杂而急剧的变化,尤其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魁北克文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被称为“沸腾文学”、“爆炸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魁北克文学在中国尚鲜为人知,系统地译介和研究还很不够。今年四月,在南京召开的魁北克文学国际研讨会将有助于推动国内对魁北克文学的研究。我刊把中外学者的全部论文摘要刊登,为魁北克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尽绵薄之力。

  • 标签: 魁北克文学 加拿大文学 法国文学 爆炸文学 国际研讨会 世界文坛
  • 简介:<正>西德出版的《法兰克福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十期上刊登了维也纳大学讲师文德林·施密特·登格勒的一篇专论奥地利文学的文章,题目是《不变的情感》。关于奥地利文学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是直接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的,认为奥地利文学是德语文学的一部分,称其为“奥地利国的文学”(DieLiferaturaus(?)sferreich)。另一种提法是以奥地利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为出发点的,称奥地利文学是“奥地利的文学”(Die(?)sferreichischeLiferatur)。后一种提法为大多数奥地利作家所采用。

  • 标签: 民族文学 德语文学 现代作家 法兰克福 语言 角度
  • 简介:<正>古老的亚洲文化和亚洲文学从地理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又可以分别由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作为代表。由于地理位置、民族、宗教、语言等多方面的原因,斯里兰卡自古至今和印度保持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从广义而言,斯里兰卡文学

  • 标签: 斯里兰卡 本生故事 巴利语 民间故事 佛教文学 南印度
  • 简介:<正>最近,偶尔看到两段有勇气的文章,是闯苏联文学“禁区”的:其一,姚雪垠在《关于典型问题的一封信》(《北京文艺》一九七九年第五期)中,为苏联影片《第四十一》说了句公道话:“我看,那个红军女战士将企图逃跑的白军青年军官枪毙了,不是宣扬人性论”;而该片早在一九六四年前后就被盖棺论定了——“‘人性论’的大毒草”。

  • 标签: 姚雪垠 修正主义文艺 苏联文学 世界文学 统治集团 作品
  • 简介: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再创造,作为一种跨文化的文学艺术活动,应视作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在当今世界上,它起着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的巨大作用;对于相关的国家,则要么弘扬传播它的文化,要么丰富它的文化宝库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生

  • 标签: 翻译批评 翻译文学 文化宝库 艺术再创造 审美鉴赏 文学魅力
  • 简介:<正>比较文学这个术语在我国提起来还多少有点陌生。其实,我国并不缺少探讨外国文学的学者。那些立足于我国民族文化,将自己的研究课题与外国的文化参照对比进行研究的人,可以说他们就已迈入此较文学的途径。当然,也有少数人崇洋迷外,数典忘祖,觉得本国的文化一无是处,结果成为洋化的文丐,那是很可悲的。搞比较文学研究不但要了解本国的文学,而且要爱好其

  • 标签: 外国文学作品 民族文化 世界文学 两种文化 比较研究 莎士比亚
  • 简介:<正>现在我们到了旅程的终点。把二十世纪前八十年的英国文学的发展、成就和特色作了一个概貌式的观察之后,现在要放眼世界,看看这个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里的地位和作用了。一没有哪一种语言的文学能有英语文学那样的世界影响,这首先是因为英语是世界上

  • 标签: 英国文学 二十世纪 世界文学 英语文学 作家 语言
  • 简介:<正>六十年代在西德兴起的工人文学,也称“劳工界文学”(LiteraturderArbeitswelt),是当代德语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特点是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描绘西德工人生活状况,暴露战后西德的社会阶级矛盾。西德战后经济恢复较快。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便出现了所谓的“经济奇迹”。它一方面带来了所谓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则导致对工人剥削的强化。在生产过程“合理化”、“自动化”的同时,工人不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而且时刻面临着失业的实际威胁。在“福利社会”里,人变成机器

  • 标签: 工人文学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德语文学 生活状况 劳工
  • 简介:<正>阿尔及利亚最近阿尔及利亚出版了一些诗人、作家和评论家的新作品。其中有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拉希德·布杰德拉的诗集和作家、小说家、评论家艾哈迈德·穆纳瓦尔的两部著作(一部是短篇小说集《头痛》,一部是论文集《阿尔及利亚小说概论》)。这些作品在阿很有影响。(夏野)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诗选《当代英国诗歌》,收入20位中青年诗人的作品。这是英国继1932和1956年出版两部诗选之后出版的第三部重要诗歌选集,反映70年代以来英国诗歌创作的新浪潮

  • 标签: 出版社 阿尔及利亚 作品 剧作家 当代英国诗歌 短篇小说
  • 简介:<正>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现象既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又彼此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完整图像。文学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现象,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解释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反映并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文学和宗教有着各自发展

  • 标签: 俄国文学 文化现象 文学作品 俗文学 社会意识 口头创作
  • 简介:外国文学动态《第二十二条军规》续集在美出版。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约瑟夫·海勒(JosephHeller)所著《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年出版后破记录地发行逾一千万册,其影响远远超过了文学领域。书中所表达的对于现实社会各种权势利欲的不满和不信任在读者中激起...

  • 标签: 外国文学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国文学 《白鲸》 文学作品 《红字》
  • 简介:陈寅恪氏的学问博大精深,自成一家。其指导思想、治学方法、学术成就,不是一二本书所能谈完的。以古典文学来说,也不是一二篇文章所能谈完的。这篇小文,仅将其所具有的四个鲜明特色,作一些客观的介绍,供青年读者参考。本文未谈到的问题,以后还可以续谈。限于水平,理解甚浅,谨以纪念陈氏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 标签: 陈氏 陈寅恪 纪念 诞辰 治学方法 学术成就
  • 简介:<正>英国英国德语作家、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莱亚斯·卡内蒂的第三部回忆录《眼色》最近在慕尼黑出版。前两部回忆《得救的舌》和《耳中火炬》已于七十年代出版。瑞士一家日报的书评家认为,八十高龄的卡内蒂今后不会再写回忆录了。这部回忆录记述了卡内蒂1931至1937年的经历。在这段时期内,他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迷惑》。回忆录前两章回顾了他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旧事。书中提到了对他的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作

  • 标签: 七十年 剧作家 研究史 获奖作品 火炬 瑞士
  • 简介:<正>今年一月,我满八十五岁了。八十五岁是什么感觉呢?年龄如此之高,他大概会有一些骄傲感——未经证实。除此之外,便什么也没有可赞颂的了。若要我再活八十五年,那我宁愿死。我活到今天这份年纪,身体功能是否一切正常?是的,不过视力和听力都不如从前了。但我因此而抱怨什么呢?我想,对于八

  • 标签: 上帝 回忆录 身体功能 祖国 文学 五十周年
  • 简介:<正>中国的当代文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算起,已有三十九年的历史;美国的当代文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算起,已有四十三年历史。时间上是大致相当的。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全世界范围看,基本上是一个和平共处的时代(虽然小型战争连绵不断),新技术革命的时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展,天下变小了),改革和革新的时代(虽然社会主义国家搞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搞改革,在性质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八十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 作家 世界文学 长篇小说
  • 简介:<正>意第绪文学是丰富多采的犹太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犹太民族在流散时期(公元70-1948年)使用意第绪语创造出的一种最具特色、影响最大的文学。它兴起于中世纪的中欧地区,后扩大到东欧,随着中欧、东欧犹太人的迁徙,又传播到南北美洲和西亚地区。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与犹太文学的主体——希伯来文学并肩发展。在保存、传播、繁荣犹太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意第绪文学,我国读者并不完全陌生,早在本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初就有一批现代文学先驱谈到过意第绪文学,80年代初又有一些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在再次掀起的介绍外国文学的热潮中重又

  • 标签: 意第绪语 文学语言 犹太人 希伯来文学 启蒙运动 犹太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