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人们对身体感觉的重视可以追溯到极其久远的时代,据《说文》的解释,“美”从“羊”从“大”,其本义为“甘”。从“美”字的起源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是十分重视官能感受的。这显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由“滋味”、“风骨”、“诗品”、“气”等范畴构成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身体话语 美意识 审美文化 文学批评
  • 简介:新世纪诗歌从生命意识的觉醒到身体意识的觉醒,其间转变的轨迹是有迹可寻的。诗歌的身体性如井喷般登上当代诗歌的舞台,并诡异地表现为诗歌与身体的粗鲁却又包涵着深意的美学结盟。表面上看,身体与诗歌的关系终于上到了台面上,尽管出场的方式令很多人惊愕。身体,成为诗歌的主题,诗歌的素材,诗歌的焦点。

  • 标签: 当代诗歌 身体性 另类书写 打工 真相 生命意识
  • 简介:"这是身体的秘密,在本质上是不可言说的."《抒情年华》的作者潘婧在谈及性爱时,这样说.

  • 标签:
  • 简介:20年代末,“身体”由五四时期反传统伦理道德、伸张个人欲望的意义系统发生了转向,这一转向主要是社会发展由文化革命到阶级革命的变迁所造成的。五四时期对身体的认同从属于反封建文化运动,身体并没有获得独立的意义,对人缺乏生命层面的关注使得个人在面对人性的许多问题时仍充满着困惑,由此也形成了五四时期浪漫而感伤的文学风格。

  • 标签: “身体” 革命文学 书写 早期 想象 传统伦理道德
  • 简介:由20世纪八十年代李碧华《胭脂扣》以名妓如花的爱情隐喻"香港"的烟消云散,到九十年代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以妓女黄得云的情爱对照香港的政治寓言,直至千禧年黄碧云《无爱纪》写尽每人的无所不爱,深深地记忆着香港的爱和恨。香港女作家以情爱经验写出一个又一个香港传奇,并在二十世纪末的香港文学史上形成了一道重要的风景。

  • 标签: 身体书写 女作家 香港 小说 《胭脂扣》 二十世纪末
  • 简介:郁达夫先生有一句名言,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最重要的成功就是“个人的发现”。可惜这一重要发现到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被人遗忘,否定甚至唾弃,一直到三十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又重新被人提起,启蒙,逐渐地恢复了“五四”时期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和自觉。从今天的立场反思这三十年的人文主义发展道路,大致也是可以分作两步,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到1989年可以算作一个阶段,因为思想解放运动本身是上层政治权力斗争的产物,所以这一阶段达到的人的自觉还是比较宽泛的,政治化的,如强调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有独立思考的权力,

  • 标签: “五四”新文学运动 “身体” 意识形态 思想解放运动 象征 “五四”时期
  • 简介:当代生活日新月异,审美现象层出不穷、纷繁复杂,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加富有解释力、穿透力的美学理论来应对。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倡导的身体美学将身体作为审美感官并注重它在审美体验中的功能,比旧有的美学更多地关注了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对于我们解释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具有较大的启发。但是,它的局限也是明显的,有待拓展的理论空间很大。本文首先介绍并分析身体美学的由来、学术意图、理论核心与基本缺憾,然后从‘使美学成为高尚的生活艺术”这一学术追求出发,重新界定了当代中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活动论’,最后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 标签: 日常生活审美化 身体美学 舒斯特曼 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 学术追求
  • 简介:假如'9·11'事件的电视画面没有解说,人们会认为这又是好莱坞的一部大制作影片.但这次不是电影,它以惨烈的方式再现了大众文化中人类无数次的自我毁灭的想象.这次袭击,从本文的角度看,揭示了当下语境的两个主题:一是文化,二是身体.首先,在视觉形式上,'恐怖主义分子'采用的是好莱坞的文化方式;第二,在内容上,他们以自我和他人身体的毁灭书写了对美帝国主义文明的仇恨.这种仇恨,无论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亨廷顿如何辩护,文化的冲突已经从理论走向了现实.无论是'9·11'事件,还是发生在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的耶路撒冷的人体炸弹,都以血腥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生存--或者说身体作为我们时代的文本存在形态.

  • 标签: 大众文化时代 身体话语批评 语境 视觉形式 文本存在形态 美学理论
  • 简介:借助攀爬来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攀爬对于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重要作用。攀爬不仅可以增强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而且有利于建立幼儿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如此一来,幼儿会对更多的攀爬活动感兴趣,在一系列的攀爬运动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老师和家长应该更多地选择攀爬活动中的亲子游戏,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有利于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塑造健全的人格。

  • 标签: 攀爬 幼儿 协调能力
  • 简介:对主体性哲学的全面分析和批判──读《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黄楠森谷方同志的新作《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是近年来少有的一本对主体性哲学的全面的分析和批判的专著,说它全面,因为它不仅分析和批判了主体性哲学本身的各个方面,而且分析和批判了主体性哲学在文化哲...

  • 标签: 主体性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问题 社会性 主客合一 全面分析
  • 简介:摘要高中生是提升身体素质的黄金时期,对高中业余跳高运动员进行训练时,首先要以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为核心,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同时侧重发展每个人的身体优势。为达到这个目的,训练时要明确个人体能特征,采用适宜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 标签: 高中业余跳高运动员 身体训练 健康发展
  • 简介:<正>《光明日报》88年11月11日发表张岱年《再谈中国传统哲学与自我实现》,认为:不能说现代的一些新观念新思想都是“古已有之”,却也不能说现代的一些新观念新思想都是“古皆无之”,古与今,中与外,在一定条件之下,还是可以相比的。“自我实现”、“人的能动性、主体性”的观念都不是从马斯洛开始的。或谓这些观念都是西方近代17、18世纪以后才有,古代本来没有的,未必符合事实。孔子讲“己欲立”,主要含义是要求“自立”,肯定自己的独立人格,他肯定人人有自己的不可剥夺的意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立己立

  • 标签: 自我实现 中国传统哲学 新观念 新思想 西方近代 主体性
  • 简介:图腾(Totem)系美洲印第安语,出自奥吉布凡人阿尔贡金部落的方言“奥图特曼”(Ototeman),原意是“兄妹亲属关系”,因为它是从土语转化而来,发音没有正确的标准,还可拼为Totam、Dodaim等,意为“彼之血统”、“种族”、“家庭”。图腾的实体是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图腾定义繁多,摩尔根说:图腾“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精神分析学派的祖师弗洛伊德认为:“大抵说来,图腾总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者。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杨堑说:图腾“是一种动物,或植物或无生物”,部落内各群体把“图腾作为自己的祖先”。

  • 标签: 图腾崇拜 生命哲学 集体无意识 民族学 诗化 民族文化
  • 简介:在人类生存及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对于神祗、灵魂、时间以及生和死等问题的信仰和思索,从来就不曾停息。究其因,是因为人类在复杂的思维和情感上具有超越时空、表象和自我的能力,更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苦苦寻求生的意义和生的价值的过程,步入文明的人类尤是如此。艺术家以什么样的哲学性质的价值观念、造型观念及媒材特性去表达自身(或群类)的意图等问题,便成为世界雕塑艺术史中永恒的课题。本文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雕塑艺术特征,参以文献记载,从历史角度做了较深入阐释。

  • 标签: 文艺复兴 虚空 真实
  • 简介:对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系统评论──读谷方同志《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杨柄一股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潮最近十余年,主体性实践哲学或曰人类学本体论在中国思想界占有很大的市场。它被颂扬为“创造性的启蒙哲学”,“这一哲学建构不仅是面向中国的,而且是面向世界的”。这...

  • 标签: 实践哲学 李泽厚 主体性哲学 社会主义性质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世界观
  • 简介:十九世纪法国美学家丹纳在其名著《艺术哲学》的最后一编中提出了一整套独特的文艺评价思想,并且在他的艺术哲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这部分的内容往往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在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建设的全新视野下,文章通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这三个文艺评价的具体方面,对丹纳的文艺评价思想进行重新梳理与分析,并回到丹纳艺术哲学所诞生时代的具体语境进行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其为今日文艺理论的价值研究所带来的新启示。

  • 标签: 丹纳:《艺术哲学》 文艺评价 理想艺术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
  • 简介:科学方法虽然可以成为认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武器,但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非物质化、非数量化、非心理化、非定义化、非知识化等特质,而这些特质与科学方法的基本精神不相契,从而形成了对科学方法的设限。由此可进一步分析与判断科学方法用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所产生效果的性质,从而为准确应用科学方法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国传统哲学 非物质化 非数量化 非心理化 非定义化非知识化 科学方法
  • 简介:俞宣孟在《社会科学》2003/10“由ONTOLOGY引出的哲学新界定”一文中说:一旦我们从“对人自身超越形式的反思”的方面去重新认识哲学,这门古老的学问顿时敞开出它的全部领域。这也意味着,我们又回到了哲学的根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只是解决了中国哲学的资质问题,而且可以对中西

  • 标签: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比较研究 俞宣孟 《由ONTOLOGY引出的哲学新界定》 超越形式
  • 简介:本文认为,古希腊神话以其特有的哲理内涵和作用影响了欧洲哲学。虽然在不同阶段,古希腊神话对欧洲哲学的影响方式、程度各有千秋,但古希腊哲学自始至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 标签: 古希腊神话 欧洲哲学 哲理内涵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