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俄国是在西欧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它植根于俄国本土,汲取了古罗斯文学的营养,最终形成自己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在19世纪蜚声世界文坛,反过来对世界文学施予影响。若已了解俄国的发展线索和重要作家作品(参见拙作《俄国的阶段划分与文学思潮的发展》,《中文自学指导》1992·9),有必要总结一下俄国

  • 标签: 俄国文学 文学思潮 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果戈理 民粹派作家
  • 简介: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了俄罗斯语言,还创造了俄罗斯文学,而这两项重大的工作在其他民族需要几代人用几百年甚至是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 标签: 普希金 俄罗斯 浪漫主义文学 高中 语文 备课参考
  • 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 标签: 俄国文学 普希金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亚历山大 19世纪
  • 简介:"父与子"母题历来成为各国文家们重点关注和展现的对象,缘于它厚重与独特的人文内涵。在俄国中"父与子"母题一以贯之,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经久不衰的创作母题。本文从探究和开掘出发,对俄国中的"父与子"母题加以解读和剖析。

  • 标签: “父与子” 母题 俄罗斯文学
  • 简介: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俄罗斯文学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旨在通过十八、十九世纪俄国中的部分悲剧女性来分析、透视俄罗斯的宗教文化,进一步揭示宗教在悲剧产生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俄国文学 女性 宗教文化
  • 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圣彼得堡的荒郊野岭,此处聚集了大量的孤儿、农奴等下层劳动人民。虽然不被父母允许,年幼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喜欢去医院花园看看那些晒太阳的病人,听他们讲故事,从而间接地接触到了贫苦农奴的实际生活。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文学 圣彼得堡 劳动人民 实际生活 莫斯科
  • 简介:19世纪俄国并不是单纯审美意识的表达,更多地承载一种社会功能,即通过文学表达一种社会诉求或宗教理想。作为文学描写中的女性自然也就被作者赋予一定的社会责任,分担一定的社会功能。但因作者思想表达与社会意识立场的不同,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和社会功能也就各不一样。

  • 标签: 俄国文学 女性 社会功能
  • 简介:契诃夫《一个文官的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因为喷嚏屡次向将军赔罪道歉、终在惶惶中暴毙的“小人物”形象.契诃夫的创作没有停留在“小人物”命运可笑、可怜的一面,而是深刻地揭露了造成“小人物”命运的深层原因——奴性心理、畏权心理,以及社会制度、民族性格.

  • 标签: 《一个文官的死》 小人物 契诃夫 俄国文学
  • 简介:从1825年12月14日反对俄国腐朽的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到1861年农奴制彻底废除,在俄国历史的进程中称为贵族革命时期。这个时期,俄国经过反抗拿破仑的侵略,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俄国人民的民族自我意识大大提高。到30年代,由于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沙皇统治更加残酷。沙皇政府提出了一个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相对立的“正

  • 标签: 俄国文学史 十二月党人起义 奥涅金 奥勃洛摩夫 沙皇政府 自我批判
  • 简介:在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诸多流派中,也许没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的观点遭到过俄国形式主义者那样坎坷的命运。这一学派在20世纪伊始俄国大革命风暴将起的前夕,希望重建与传统文学观迥异的文学理论体系。他们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入手,重新界定与阐述文学的性质、特征、功能以及文学发展的规律,“试图创立一种独立的专门研究文学材料的文学科学”,从而构成对19世纪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如传记批评、心理批评、社会文化批评等——的全面挑战。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环境 文学理论 世纪伊始 诗歌语言 心理批评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文文化语境、中国文形象性格、中国文人物形象、中国文形象叙事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如何对韩国文发展产生的影响,供参考。

  • 标签: 中国文学 韩国文学 发展 影响
  • 简介:19世纪末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当时俄国人身上普遍存在一种"奴性"特点,而契诃夫由于出身低微同时又富有极强的自尊心,因此他很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时期俄国人的这一特点,从而塑造出了一大批具有"奴性"特点的小人物形象。

  • 标签: 契诃夫 小说 奴性小人物
  • 简介:国文与外国文传统教学中存在专业建制上各自为政,视野狭隘、中心与边缘学科等级制、学科话语失语等弊端。要解决上述弊端,必需引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观念和教学方法。比较文学在学科本体意义上以比较思维介入文学研究,从而实现二者教学上的打通。比较文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二者的教学提供了富于人文诗意的启发,其学科互融和专业兼容的发展趋向为建构人类整体意义上的世界文学提供了宏伟蓝图。而比较文学的“变异学”理论,为实现西方文化与文论的中国化,重塑中国文和外国文教学的独立话语提供了方法导向。

  • 标签: 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教学 外国文学教学
  • 简介:从比较文学的观念出发改革外国文课程,有助于达到本科与硕士两个阶段专业知识的自然衔接,有助于增强课程本身的时代性与学术性,以解决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译本介绍、借鉴比较文学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可以提升文学史课的理论性,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眼光。

  • 标签: 外国文学 教学改革 比较文学
  • 简介:在媒体制造下,"80后"文学是"反传统"、"叛逆"的符号表征,实则"80后"文学对自由的追求与庄子以自由思想为核心的道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对教育制度、家庭权威的批判是对中国现实主义批判传统的承袭。否认延承的背后是媒体等利益群体的商业炒作,任何文学样式都无法离开传统的滋养。

  • 标签: “80后”文学 文学传统 道家文化 现实主义批判
  • 简介:国文是大学中文系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包括欧美文学和亚非文学两大部分。它具有国家多、历史长、内容丰富的特点。全国《外国文自学考试大纲》对这门课程提出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掌握外国文史的基本知识";二是"努力提高对外国文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分析能力。"这是复习中必须认真掌握的。

  • 标签: 外国文学史 内容丰富 欧美文学 分析能力 现实主义文学 艺术特色
  • 简介:怎样自学︽外国文︾李锡龙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课程开考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开考次数的增加,为《外国文》课程的题型设计、范围分布、难易区分度的掌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这一课程的考试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客观化;与此同时,《外国文》考试用教材...

  • 标签: 《外国文学》 《大纲》 《高老头》 人物形象 西方文学 东方文学
  • 简介:摘要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女性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以及通俗文学三个层面着手,针对东西方文学加以阐述分析。出于不断完善促进我国文水平的目的,我们也将对英国文中的精髓加以提取,并积极参考,实现和中国文化的充分融合。

  • 标签: 文学中西文化人文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