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过去学人更多关注此一时期的“文学自觉”,文学理论层面的自觉虽也关注,但却不够具体而微。实际上,此一时期,文学理论的自觉与感性的文学自觉是互相辉映的,而且结成了丰富的成果。这需要我们具体的梳理其自觉的各种面相,对其作出具体的历史的解读。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文论 自觉 历史考察
  • 简介:学理与方法论建构必须以学科及其跨学科研究理论方法为基础,生态学理方法应该成为桂学的重要支撑。生态学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性质特征,其理论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中拓展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精神,成为各学科所遵循的生态理念和观念;生态学方法论也在科学方法论与学科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田野工作及其调查研究的测评法以及系统论、控制论方法等,在区域研究中体现桂学研究特色,奠定桂学理与方法论基础。

  • 标签: 桂学研究 生态学 理论基础 方法论 生态文明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学理创新方面,郑杭生先生的贡献最为系统、全面,从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角度来看,这种理论贡献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的。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郑杭生先生尝试开拓一种新的社会学认识论传统,发展出完备的社会学元理论,构建了多个中国化的社会学本理论。他的社会学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学界乃至整个思想界的一笔巨大财富。

  • 标签: 郑杭生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认识论 元理论 本理论
  • 简介:杨建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是兰州大学民族学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本文通过回顾他的学术人生历程和学术成就,探讨了他将历史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独特的民族学思想和研究方法,阐明了他基于与西方人类学相比较而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杨建新 历史学 民族学
  • 简介:人们面对干旱的反应能力是人类学界值得关注的问题。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尔卡纳牧民对干旱极为熟悉。麦凯布认为,在图尔卡纳人的观念中,干旱是他们参与的生态系统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图尔卡纳人对干旱爆发的反应深嵌于他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中,并且涉及一系列他们在经济和社会组织方面深思熟虑和久经考验的对应策略。灾害的地方应对是灾难研究与人类学地方性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图尔卡纳 干旱 地方性知识 灾难研究
  • 简介:文言虚词不少是从实词演变来的,同一符号,常常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在古汉语词语运用中,其虽数量不算多,但也占一定的比例,且用法也相当复杂,其中除了一些常规用法外,还有不少特殊的非常规用法,值得我们仔细探讨。

  • 标签: 汉语 文言常用虚词 特殊用法 一符多义
  • 简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文学研究界应该重返延安文学场域,力求对延安文学有所全新的理解.对“延安文学”的命名、延安文学的性质以及延安文学的复杂性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延安文学”的命名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党的文学”构成了后期延安文学的性质,它既是一种文学观念,也是一种文学形态;新的延安文学研究应该直面与重写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 标签: 延安文学 党的文学 复杂性 国家的文学
  • 简介:人类学(Anthropology)/民族学(Ethology)传统上的核心概念是'文化(culture)',其学术传统与我国1949年以来的以'民族'为核心概念的'民族研究'有较大的区别.人类学中的族群理论(theoriesofEthnicty)虽非人类学传统的、核心的研究领域,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与我国的民族理论有互相参照的意义.本文在回顾族群理论诸流派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不同流派之间承袭与补充的关系;并论述指出,西方的'族群理论'与我国的'民族理论'分别代表主位和客位两种不同的视角、分别强调主观和客观两种不同的立场.

  • 标签: 族群理论 流变 民族理论
  • 简介:围绕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地方文学与地方性知识、文学写作与深描等相互关系以及方言写作、写作视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东西认为,文学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地方性”是写作的胎记,“地方性”塑造了作家的特质.但“地方性”会随着作家的成长和视野的开阔-陧慢地放大,有的写作是挣脱“地方性”的.是在寻找人类的共性。

  • 标签: 文学地理 地方文学 地方性知识 深描
  • 简介:鄂温克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是一个以狩猎为主的民族,是一个英勇剽悍的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黄任远、白杉等著的《鄂温克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学术著作,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空白,有史以来首次向世人展示了这一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我们从中看到了辽阔草原莽莽山林赋予鄂温克人自由豪放的性格,看到了世代延续的民族传统所形成的鄂温克绚丽色彩的神话传说,看到了口耳相传的民间歌谣和故事所表现的鄂温克族别具一格的驯鹿文化.

  • 标签: 鄂温克族 文学史 学术力作
  • 简介:正确界定民族文学,不但对中华各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有一定促进,就是对编写民族文学概论、民族文学史以及和民族文学有关的教材等也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应该以什么标准来划分民族文学,才比较切合实际、比较科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作者的民族属性、文学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语言(艺术形式)上来划分。这三者(至少两者)必须是一个统一体,否则就不言而喻了。现在我们就具体谈谈。

  • 标签: 民族文学 民族属性 文学概论 作品主人公 蒙古族人民 文学作品
  • 简介:新中国的成立,为土族作家的培育成长,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为土族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一批土族作家脱颖而出,大量反映本民族社会生活的各类文学作品的不断问世,成为土族文学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成就的主要标志。

  • 标签: 当代文学创作 文学艺术事业 沙沱情暖 历史时期 王立道 人物形象
  • 简介:撒拉族作家文学二题马成俊本世纪上半叶以前的撒拉族历史上,没有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作家文学。秋夫曾著文认为元朝诗人萨都刺为撒拉族文学第一人。关于萨都刺的族属问题,文学史上已作公论。窃以为明初才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撒拉族,无须再去凑热闹。撒拉族先民中确有名...

  • 标签: 撒拉族 作家文学 报告文学 原始意象 文学作品 诗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