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正>近年来,广东省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对设市建镇,加速城市化的进程;解决城镇居民的住宅问题和进一步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广东省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有必要对其历史及其与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

  • 标签: 房地产业 经济发展 广东省 住宅建设 人口增长速度 相关系数
  • 简介:<正>一、代际关系与人口再生产一切生物为了维持其物种的生存,必须不断进行繁殖。世代的更替是生命存在的形式,代际关系则是随着生命的出现而形成的生物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低等生物,代际关系只限于生命的更替。高等生物的生长过程需要哺育和庇护,代际联系渐趋密切,但新生一代成长后即独立生活,代际联系也

  • 标签: 代际关系 老年人口 人口再生产 现代社会 不同世代 基本的
  • 简介:<正>人口与房地产关系十分密切,人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的开发建设又是为了人们居住生活的更好、更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这一群体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着重对流动人口如何影响房地产业发展作初步探讨。

  • 标签: 流动人口 广州市区 房地产业发展 出租屋 外来工 高流动
  • 简介:<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是老龄人口养老的基本场所。而家庭的存在表现为有多种结构类型,且老龄人口对养老生活的需求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通过对家庭结构与老龄人口生活指数的探讨,认识家庭结构类型的特征,当代老龄人口对生活指数的需求以及两者间的内在联

  • 标签: 老龄人口 结构类型 生活指数 家庭生活 密度指数 家庭结构
  • 简介:针对传统外婚制下娘家与出嫁女的关系,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分析路径,一种是宗族模式的分析路径,认为姻亲关系从属于宗亲关系,出嫁女与娘家没有关系或存在弱关系;另一种是实践主义的分析路径,认为出嫁女与娘家的关系并不是如宗族模式说的那样僵化,而是具有建构性特点,出嫁女与娘家的关系分割了宗亲关系。本文从出嫁女归属的角度,认为在传统外婚制下,娘家与出嫁女的关系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层面。而且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娘家是出嫁女归属于夫姓家庭、家族和村落的坚强后盾,娘家针对女儿及其婆家的一系列行为,诸如督促和支持女儿归属于婆家,敦促婆家接纳女儿,无疑都是为了女儿更好地在婆家立足,更好地归属于夫姓家族和村落。从出嫁女归属的角度,去探讨出嫁女与娘家的关系、姻亲关系,以及妇女与娘家、夫姓家族和夫姓村落的关系状态,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 标签: 外婚制 娘家 出嫁女 归属
  • 简介:文章从妇女自身意愿,也就是妇女对子女需求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年龄、受教育年限、初婚年龄、户口、工作、居住地和所属地区、生育经历等对妇女意愿生育孩子数的影响,特别是考察了妇女自身的生育经历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并将年龄与生育经历的交互作用考虑进去。生育经历作为一个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变量,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妇女的生育意愿选择。

  • 标签: 育龄妇女 生育经历 意愿生育孩子数 年龄
  • 简介:<正>广东作为全国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如何把人口问题纳进去,这是全省人民当前都要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十年来,广东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了建国以来发展生机最旺盛,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黄金时期。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结果。各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意到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相适

  • 标签: 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管理 经济发展 有利因素 计生工作 广东省
  • 简介:本研究基于安徽巢湖市农村妇女的调查数据,通过与非留守妇女和准留守妇女的对比,描述了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婚姻关系和生计策略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婚姻关系和生计策略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代表'爱情'的婚姻关系和代表'面包'的生计策略对三类妇女的主观幸福感都存在影响,但三类妇女追求'爱情'和'面包'的侧重点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对留守妇女而言,'爱情'和'面包'同等重要,二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互独立;对准留守妇女和非留守妇女而言,'爱情'和'面包'也都很重要,但同时'面包'是'爱情'的现实基础.

  • 标签: 农村留守妇女 主观幸福感 婚姻关系 生计策略
  • 简介: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固然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但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总量和比重不断增长,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广泛的影响。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萧山区 老龄事业 人口年龄结构 老年人 养老模式
  • 简介:1949年末,全国(不包括台湾省和港澳地区)总人口为54167万人,出生率为36%o,死亡率为20%o,自然增长率为16%o,总和生育率为6.14。1953年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1953年6月30日24时,中国总人口为60193.8万人。

  • 标签: 中国 生育政策 人口普查 人口数量
  • 简介:近年来,江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摆上突出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统筹发展,突出做好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情关爱和强力制约三篇文章,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取得了初步成效。

  • 标签: 统筹发展 文章 出生人口性别比 关爱女孩行动 科学发展观 性别比失调
  • 简介:<正>“两种生产一起抓”,即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是我国当前的两大工作重点。整个80年代,这两项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经济面貌和人口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这10年里,我省的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1981—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2.5%,位居全国榜首,与此同时,虽然人口控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22.82‰降至1989年的20.2‰,自然增长率由17.34‰降至1989年的14.54‰,但同其他省、市相比,我省的人口生育仍处于较高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高速度发展,而人口生育难以降低的现象呢?这里,笔者试图从我省的经济发展现状中找出影响人口生育的一方面原因。

  • 标签: 人口生育 经济发展现状 两种生产 高度重视 人口出生率 广东
  • 简介:<正>自从中央对海南岛提出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尤其是确立将海南岛建设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实行比其他特区更特殊的政策以来,海南岛的开发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了加速开发海南岛的丰富资源,实现经济腾飞,应科学地制定全岛的统一开发战略。本文仅就如何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 标签: 海南岛 开发建设 经济特区 年均增长率 海南经济发展 人口城镇化水平
  • 简介:<正>中国是个团结、统一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因此,实施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人口政策,以及重视民族人口研究,便成为时代的需要。80年代揭开了民族人口研究的新篇章。进入90年代,由于国内各民族的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更加显露、国际民族气候的发展和国内民族人口研究人

  • 标签: 民族人口研究 少数民族人口 中国少数民族 民族繁荣 婴儿死亡率 平均期望寿命
  • 简介:与“大部制”改革同步,中国近期正在广大农村推动村庄合并,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不久前中国对于乡镇实行合并之后的又一农村重大变革。“大村庄制”将与“大部制”一起,成为中国未来政改的新目标。

  • 标签: 农村发展 农村规模化 "大村庄"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
  • 简介: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非集约化必将制约小城镇的长期发展,给日益增长的人口带来巨大的供养风险.必须对小城镇重点发展战略重新进行理性思考,只有重点发展部分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心镇,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为此有关政策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 标签: 小城镇 土地利用 政策调整
  • 简介:“人口瓶颈”使“人口过多仍是我国的首要问题”,节欲的、小规模的、“远离平衡态”的人口是摆脱人类困境的唯一选择。长期坚持低生育水平,为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我国计划生育的历史使命,而贯彻稳定低生育水平。则须消除一系列认识上的障碍。

  • 标签: 低生育水平 可持续发展 中国 思想认识 人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