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出版理念是指出版主体关于出版价值的根本性的判断,“以善为本”就是以促进社会公益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核心,它不仅为出版活动提供道德理想,而且为出版活动提供良好秩序。

  • 标签: 出版活动 出版理念 道德价值
  • 简介:<正>胡汝泉著的《共产主义基本知识》一书于1985年4月由天津人民出版出版。该书紧扣时代脉膊,密切结合当前改革和人们的思想实际,针对十年内乱中搞乱了的理论问题,从根本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共书共分五章,重点论述了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是科学的革

  • 标签: 共产主义理想 理论问题 时代脉膊 基本知识 出版社 思想实际
  • 简介:新闻传播中,存在着"有偿新闻"的现象,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有偿新闻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偿新闻严重背离了社会法律与道德.遏止有偿新闻必须运用法律和道德调节两种手段.

  • 标签: 有偿 新闻 伦理 批判
  • 简介:卢德之博士新著《论共享文明——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新形态》2017年12月由东方出版出版发行,并与近两年出版的《资本精神——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力量》《论资本与共享——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重大主题》构成了他的“资本与共享三部曲”,比较系统地展示出了他多年来关于资本、资本精神、现代慈善、共享、走向共享、共享文明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 标签: 人类文明 出版发行 共享 博士 资本精神 协同发展
  • 简介:诠释制度伦理●梁禹祥南敬伟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开始重视对“制度伦理”的研究,先后提出过“制度的道德性”,“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学”、“伦理制度”等概念。但是,由于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家对制度伦理的理解莫衷一是,差别很大。通过阅读比较,我们发现学...

  • 标签: 制度伦理 道德建设 制度化 道德性 道德评价 伦理中心
  • 简介:<正>不少人认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寸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其实这是一个绝大的误会。台湾出版的《爱的哲学》一书,清楚地表明了该书作者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立场。抄录几段,以资证明:在谈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该书指出:“个人与社会不应该是两个对立的现实”,它们“相辅相成而不对立。……人既然生来就具有社会性,那么不只应

  • 标签: 爱的哲学 台湾出版 个人主义 个人与社会 以资证明 培养方法和途径
  • 简介:伦理学界的盛事:《中国传统道德》丛书出版秋紫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宏大、最系统的一套德育教材──《中国传统道德》,近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出版。这部书是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发起,国家教委组织和领导,汇集数十位专家编纂而成,前后历时两年多。中共中央总书记...

  • 标签: 中国传统道德 伦理学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优良道德传统 民族精神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是"与"应当"的问题,特别是"应当"的问题。在新闻工作中,应当的问题表现为应当如何选择新闻题材,应当如何报道新闻事实以及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各种应当之冲突的问题,而最根本的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 标签: “是”与“应当” 事实与价值 前见 伦理冲突
  • 简介:制度伦理的兴起,在今天的中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紧密相联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从而动摇了传统德性伦理的生存土壤,致使德性伦理的边缘化.但由此就认为制度伦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显然又是有失偏颇的.追溯制度伦理文化的传统根源,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制度伦理 先秦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制度公正就是使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的制度规范体系。德福背离现象存在的主要根源是制度问题或者体制问题。德福统一是评价社会制度是否公正的主要标准之一。制度公正的基本功能是抑恶扬善,有效调节人的善恶行为,最终实现德福统一的理想目标。

  • 标签: 制度公正 德福统一 有效途径
  • 简介:公正是制度应然美德与首要价值。然而,当代中国公共经济领域的财政投入制度、公共品供给制度、税费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却存在"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重市民轻农民"的城乡二元态势,缺失了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制度应有的公正德性与公共性特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平等权益。应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加大支农力度,推进财政投入公正;废除城乡二元税费制度,给农民同等税费待遇,推进税费公正;废除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实施城乡公共品供给一体化;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居民就业权益一体化等路径加以矫正,以推进我国制度公正化。

  • 标签: 城乡二元 公共经济制度 公正缺失 矫正路径 制度伦理
  • 简介:制度伦理是对建构和谐社会'良序情结'的一种回应,不管从制度伦理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功能助益,甚或二者在理性诉求和终极眷注方面的公度与通约,都可以看出,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之间是一种互构互益性的关系.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伦理生态之契合还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学期待.

  • 标签: 和谐社会 制度伦理 伦理生态 互构互益
  • 简介:《西方德性思想史》是江畅教授三十年如一日,厚积薄发,在研读数百部西方原著并详加考证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和撰著的又一部力作。该著在国内首次系统阐释西方德性思想史,填补了此项研究空白,为我国西方德性思想史和德性论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8月12日,人民出版社和湖北大学共同举办了《西方德性思想史》一书的出版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人民出版社编审张伟珍女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朱莉亚·德莱弗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龚群教授,《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杨义芹研究员,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主编李义天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道德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对江畅教授的《西方德性思想史》予以了中肯的评价。这里我们摘登了部分专家的发言,以帮助读者理解江畅教授的新著。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德性思想 思想史 西方 《湖北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幸福是老年这一特定人生阶段的幸福,它以老年个体的存在为形式,关涉到老年群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是老年人的主观体验感受和整体生活实践。老年幸福实现的伦理基础就在于幸福权的确立、社会正义的实现和老年需求的满足。老年幸福的实现离不开制度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养老政策、完善老年权益实体法律制度和完善老年权益程序法律制度

  • 标签: 老年幸福 伦理基础 制度保障
  • 简介: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民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公民根基性的“生存”,二是公民尊严性的“生活”,三是公民理想性的“好的生活”。基于对中国当下民生的现状及问题的全面把握,政府在民生制度和民生实践中首先应遵循刚性的公正原则,它既能够一般地解决资源供给的有限与人的欲望的无限之间的冲突,又能有效地解决当下民生中的突出问题。但公正原则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决定了它无法惠及每一特殊个体的需求,强调具体性、关系性、情境性、理解与关爱的关怀原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此,以刚性的“公正”与柔性的“关怀”为伦理原则的民生制度与民生实践,将最终引领全体公民过上他们所珍视的和值得过的“好的生活”。

  • 标签: 公正 关怀 民生 伦理原则
  • 简介: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共同体理念的不断加强,诚信也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性话题。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诚信也越来越展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甚或核心精神要素。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王淑芹、曹义孙著《德性与制度》的问世,为迈向诚信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该著作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围绕诚信制度与诚信社会建设。

  • 标签: 诚信社会建设 诚信制度 德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力作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制度与道德之间有着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制度的生成、演化、运行背后有着强烈的道德意蕴,道德本身所具有的规范性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制度的色彩,制度的道德依托使得制度的价值指向更加积极和明确,道德的制度支持则会促进道德的有效实现和践履,但制度和道德毕竟是各自独立的范畴,有着各自内涵的确定性,不能不适当地淡化两者之间的差别,两者之间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 标签: 制度 道德 价值指向 规范 相关性
  • 简介: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政府公正伦理观的发展,发扬了中华民族“老有所养”的优良传统,而且巩固了社会保险中“权利-义务”对等的伦理价值。但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可持续性、政策协调性以及保障效果等仍存在诸多偏差。

  • 标签: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伦理偏差 完善策略
  • 简介: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是建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形态,作为国家组织结构和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文明形态下最严密的统治和行政体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阶层的“阶级伦理”,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所独具的基本价值特征: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合法化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官本位”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国家制度民主的荒漠、体制的形式合理性缺乏。

  • 标签: 中国古代 官僚制 官僚精神 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