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哲学问题或者说元问题是哲学究竟该如何界定问题。几千年哲学发展史就是哲学寻求自身合理定位历史。由于对哲学自身身份或定位认识不清,我们哲学书总是以种非哲学方式诉说着哲学问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分别以自然、社会和思维为研究对象,哲学研究虽然离不开对自然、社会以及思维关注,但从根本上看,哲学面对仅仅是人自身,并且也只能站在人立场上去关注和理解自然、社会以及思维。

  • 标签: 哲学发展史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意义 哲学研究 元问题
  • 简介:本文在考察规约隐涵、性会话隐涵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了语句非真值条件意义再处理设想,即缩小“隐涵”范畴,扩展“语义预设”范畴。具体言之:解散隐涵集合体,只保留特殊会话隐涵,即“隐涵”等于“特殊会话隐涵”;取消“规约隐涵”概念,把它归入语义预设(强规约隐涵归入典型语义预设,弱规约隐涵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取消“性会话隐涵”概念,把它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预设”概念外延扩展后,分类系统则为:预设分为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再分为典型语义预设与非典型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再分为命题内容条件语用预设、预备性条件语用预设、真诚性条件语用预设和实质性条件语用预设。

  • 标签: 规约隐涵 一般性会话隐涵 预设 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归类
  • 简介:民国薛潜先生作为科学易学代表人物,打通了传统易学与西方现代科学隔阂,建立了个相对缜密薛氏科学易体系。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推导仍有许多不足,甚至有对物理模型模糊认识,导致了些结论不能令人信服。本文以易统计方程式为进行探讨,发现易统计方程式总摄三种物理统计有些牵强,推导过程也颇有缺陷。

  • 标签: 薛学潜 易理 科学易 易统计方程式
  • 简介:以往康有为研究大多将1897年前后《春秋董氏》、《孔子改制考》与1900—1903年间《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1901)、《中庸注》(1901)、《孟子微》(1902)、《大学注》(1902)、《论语注》(1902)、《礼运注》(1901—1902)诸书混杂而论。笔者认为康有为前后次大规模释经之间存在着重要思想调整,而且这调整是其生思想中最为关键枢纽所在。这调整最为直接动因,

  • 标签: 康有为 春秋 调整 经学思想 微言 大义
  • 简介:当今学术界对程朱易学存在截然不同观点,言朱熹易学继承程颐学风而形成,言程朱二者是敌派。对程朱易学关系,尽管学术界看法相距甚远,然而对其间具体异与同,似乎至今尚缺专论。笔者以为。贤对《周易》书性质理解各有不同,因而治易方法及其体例自然相异。伊川认为《周易》是明道之书,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解说;朱熹则以《易》为卜筮之书,而以之解说《周易》之本义。但伊川也不曾否定《易》有卜筮之用,朱熹亦未尝言《易》中毫无义理。简言之.贤易观中宾主相反而已。

  • 标签: 周易 程颐 朱熹 义理 象数 卜筮
  • 简介: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儒学作为相对于“虚”佛教“实学”逐渐获得独立发展,尤其在朱舜水实学思想和罗钦顺“理气为物”论影响下,朱子学者安东省庵和他同门贝原益轩等人把朱子“理”从先验理转化为经验理,主张“理气合论”,其后学新井白石进步发展了朱子格物穷理精神,重视实用性、实践性和经验性。他们在近世日本传播和普及朱子过程中,推动了朱子从形而上学道德主义向经验合理主义转变,为实证科学和经验科学在日本社会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 标签: 安东省庵 贝原益轩 新井白石 理气合一论 经验合理主义
  • 简介:<正>齐国在周代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齐国发展和强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有优越自然条件,有开明君主和管仲等名相,有勤劳勇敢的人民等等,而太公封于齐之初采取“因其俗,简礼”统治政策对齐国当时以及后来发展创造了很重要条件。《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了姜太公封于齐之后采取

  • 标签: 齐文化 考古学 东夷文化特征 姜太公 齐国 传统文化
  • 简介:<正>宋代金文著作中曾著录过件公壶,系公为女叔姜所作媵器。清代山东境内出土过王妇孟姜匜,也是国为女嫁给周王时所作媵器,这个姜姓国和文献中姜姓纪国是否国,近代曾有争论。1969年烟台上夼座墓葬中出土了侯鼎和己华父鼎,器与己器共存于事实结束了已往争论,证明、纪(己)确系国。1974等莱阳座墓葬中再次出土纪国铜器己侯壶。烟台市博物馆收藏件纪侯钟,与清代寿光出土者铭文有别,传

  • 标签: 胶东地区 左传 王献唐 出土 金文 山东半岛
  • 简介:文章从跨文化翻译视角对比了美国汉学家李克和中国学者翟江月《管子》英译本.李克翻译重在介绍,鲜加评论,旁征博引,考证精详.特色是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力求形式对等.翟江月译本采用了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策略,力求功能对等;她译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个译本各具特色,也各有不足,但是都为“中学西传”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跨文化翻译 管子 异化 归化 形式对等 功能对等
  • 简介:中国经典诠释传统有投有自已特点?经作者研究之后.感觉到传统经学实践中确实有直释与旁通个基型.可惜投有受到学者充分注意.故本论文为了具体讨论起见.特别以《易经》诠释为.依以下各节:、前言,二、对“中国经典诠释基型”界定,三、《易》籍著作诠释体式,四、直释型诠释方法与问题,五、旁通型诠释方法与问题,六、结论.来论述.其中第四、五节又各立细目,详细讨论诠释方法与问题.中国经典诠释体式是依字卷运次解释而成立低层训诂、章句、注、笺、解、疏、说、传,甚至更有不泥于文句,而依义理而成立高层释义、通释、通义.乃至量高层哲理诠释.诠释可归纳成个基型,即依各经本身在历代表现出日新乎高明直释诠释与依异经互释在后代表现出富有乎博大旁通诠释。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此型诠释之于经典正犹乾坤之于易,经典在诠释中表现其生生不息生命力.

  • 标签: 易经 经典诠释 直释诠释 旁通诠释
  • 简介:本文以提示"三才之道"意蕴为契入点,通过易儒互动、会通过程考察,探讨儒家人文哲学宇宙论根据及其有原创意义思维模式,又采用中西哲学差异比较方法,概括出"有机人本"、"宗法群体"、"主观能动"、"道德理性"四项观念,剖析和诠释儒家人文哲学内容特质和精神价值,进而为合理评价儒家哲学人文资源现代意义提供必要条件和依据.

  • 标签: 儒家人文哲学 三才之道 有机人本主义 宗法群体主义 主观能动主义 道德理性主义
  • 简介:作者通过对冯友兰先生《邵雍“先天”》点补充,认为.邵雍“先天易”图六十四卦卦序按二进制六位数大小依次排列而来.此即是宋代道学家所谓“天地自然之数”。作者由此进步揭示了先天卦序与阴阳生息卦气思想之同.在定程度上某种暗合与实质上相互矛盾。

  • 标签: 先天六十四卦卦序 卦气 冯友兰
  • 简介:是惠栋用易理对中庸注解,该书实际体现了惠栋许多学术特色,考据特色表现为:1.复经书原貌.2.考典章制度.3.述微言大义.而其思想特色则表现为将中庸思想看作个整体,从而在注解过程中将自己易学思想完整地表达为:乾元经过择善积善过程最终达到既济理想境界.

  • 标签: 惠栋 《易大义》 考据学 乾元 择善 积善
  • 简介:摘要:阳明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对四句教颇持歧解,后人因此持续对“无善无恶”进行若干辩论。黄宗羲较支持钱德洪,牟宗三则倾向于王畿。然考察《传习录》,另有渐顿、本体工夫对比,即阳明“心即理”与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而这其实才是阳明阐发良知基源问题。对照之下,钱德洪理解显然近于此说,而较不契于阳明晚期以无善无恶说良知说法。同时,阳明良知除了心性本体之外,另有存有本体意义。从对“恶”处理来看,者之间显见差异。从心性本体而言,恶来源是外在、后天。但从存有本体而言,就不能说另有外来障蔽;于是,恶便成为自身异化。对此问题,阳明本身并未有解,牟先生则藉由《大乘起信论》“依于心有二门”理论模型说解之。不过,我们认为《大乘起信论》之说与“无善无恶是谓至善”并不相同。同时,再比对钱、王之说,二人虽也有“心无善”说法,但前者乃是指“不心外求理”,后者则是指“空洞无物”,显然对良知本体理解颇不相侔。准此可知,阳明良知教当有前后期之差异,而后期在道德之外,明显另具佛、道二家超越善恶、超越道德之意义。

  • 标签: 良知 存有 本体 无善无恶 至善无恶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研究、阐发、弘扬和传承、“四个讲清楚”等系列讲话精神及对文物工作做出系列指示、批示;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山东省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将“齐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工程区建设”纳入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独特作用 考古学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文物工作 文化强省建设
  • 简介:北宋易学史上,司马光、王安石皆以扬雄之学为切入点,因《太玄经》而准《周易》,反映了儒学复兴进程中,中国学术转向“内在”总需求。但是,二人尊扬之造次深浅、易学旨趣之远近,各有差异:温公治学,行贵于知,经由“《周易》-《太玄经》-《太玄注》”思路,“心学”未见规模而“笔”已成,“天人之论”未通而《资治通鉴》已大行于世,结果让易学做成了“涑水史学”注脚。相反,“王”建构,先知后行,力主回归原儒“乐天知命”、“天人合易学精神,并经由“《周易》-《太玄经》-《孟子》”这逻辑,贯通“五经”、“四书”。为脱离佛道、重建心性道德之学,寻出了“内在性”支撑。

  • 标签: 王安石 司马光 扬雄 易学 以《玄》准《易》
  • 简介:<正>《中国药典》1985年版“部”处方有种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熨剂叫“坎离砂”(天津市医疗器材厂制有此物),不少人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个名字。其实,此名可以说来源于《周易》。汉代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书,书中称乾坤二卦为鼎炉,坎离二卦为药物。故“坎离砂”即谓药物砂。《周易》为大道之源,亦为不少成语、典故、格言、熟语之源,不少词语可以说成于此书。洋洋一百七十余万言《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收有“经传词语”单元,但非从源于《周易》成语典故等词着眼,些人读到有关词语时往往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则列举有定难度源于《周易》成语典故等举例以说之,于《周易》研究、于汉语词汇研究或者不无小补。

  • 标签: 孔颖达 周易参同契 六十四卦 后汉书 词语 三国志
  • 简介:道德难是中西思想传统都曾关注和思考问题。道德情况可以分为虚假、弱、强三类。先秦儒家创造了高明经权思想,并以之应对道德难。如《春秋公羊传》提出了解决道德难问题三大法则,包括权衡法与全法。中国传统仁义冲突是“强道德难”,是先秦儒学着重思考和巧妙应对难题。道德解决有时必须以当事人毁灭为代价。通过与康德伦理学、萨特存在主义伦理学以及弗莱彻境遇伦理学等初步比较,先秦儒家经权思想在对付和解决道德难问题上独特性或优越性得以凸显。

  • 标签: 先秦儒家 道德两难 经权 仁义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