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实践催生了各种哲学探求与研究思路。时代呼唤着哲学的自觉与创新。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对研究路径思考的主要差异可以概括为“向后看”与“向前看”两个方面,前者力主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来还原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后者则重点关注当下时代和现实生活。然而这两者其实是殊途同归。我们尤其不能把哲学研究变成纯书斋的学问。

  • 标签: “中国问题” 当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文本 改革开放
  • 简介:本文所要讨论的选举问题,是民主政治核心内涵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民主政治一个主要的实现形式,具有积极的现实启发意义。本文围绕选举的要义、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等问题,将阐发一些分析、思考与建议。

  • 标签: 民主政治 选举改革 个案 当代 中国
  • 简介:7月5~6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政治哲学研究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推动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平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当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香港中文大学 西方政治哲学
  • 简介:<正>游唤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一书已于1997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时代的高度,论述了我国爱国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论述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态、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当代的升华.该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扩展了爱国主义传统的内涵.学术界谈爱国主义传统,一般是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进入近代以来反对外来民族的入侵方面来立论的.而本书却突破了以

  • 标签: 爱国主义传统 当代中国 当代爱国主义 师范大学出版社 祖国统一大业 内在联系
  • 简介: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人的发展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研究中心、政法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和“人民网”等媒体记者5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 标签: 当代中国 学术论坛 全球化 文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在当下的中国处于一种在场状态。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当下在场,无论是在学术意义上还是在政治意义上,都不足以充分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价值,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看似在所有场域都持续在场,但在诸多时空条件下,则表现出空场或缺场。比如,中国道路已经践行三十多年,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哲学界对于中国道路的内在机理和发展逻辑并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当代中国 问题意识 哲学理论 政治意义 学术意义
  • 简介:《周易》集先秦儒道哲学为一体.建立了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着阴阳辩证法.《周易》建构了以刚健美为核心的阴阳审美形态观,刚健所具有的中正、大、神、变化等内涵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阳刚之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其对天、地、人呼应关系的认识也成为艺术与主体辩证关系的源头。其刚健美的内涵经过后人的阐发渗透到中圜书法艺术审美意识中,形成书法艺术中的刚健美风尚、中正美追求、变化美法则。

  • 标签: 刚健 中正 变化 通种
  • 简介:1月12日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宗教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联合举办,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以下问题展开了讨论:(1)如何理解信仰概念。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提出,信仰是人类根据以往有限的历史经验与实践理性,对超出这一有限范围的整体世界及其意义进行把握的一种独特倾向,具有超越性与未来性的总体特征。上海社会科学院段钢研究员认为,应该着重区分“信念”与“信仰”,中国传统社会不是宗教社会,而是靠“信念”来运转的,现在中国社会需要的是“信念”,而“信仰”属于个人问题。

  • 标签: 社会信仰 当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学会
  • 简介:11月29—30日在中山大学召开,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越南、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孙经先教授、南开大学王南浞教授分别以“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代表型民主与代议型民主”、“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变动与‘饿死三千万’的荒谬性”、“毛泽东的两种哲学及其意蕴——从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双重视角的考察”为题作了主旨发言。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毛泽东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
  • 简介:12月21日在广东深圳举行,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深圳市委党校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作“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的主题报告。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中共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国防大学副校长毕京京,中共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校长张虎,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改革开放理论 当代中国 哲学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
  • 简介:在以梅洛-庞蒂为代表的当代身体哲学与中国古代中医的身体思想之间,我们发现了根本理念上的诸多相契之处。如梅洛一庞蒂的“走向世界之身”与中医的“大身子”相契;他所说的“流动的身体”与中医的“气”相契;其“可见的-不可见的”身体与中医“藏象”相契;梅洛-庞蒂提到的身体的“双叶”与中医的“阴阳”相契;其“生命化的时间”说与中医“五行”说相契;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与中医“经络”相契;其“用身体知道”与中医“身诊”相契。这一切,不仅使梅洛-庞蒂身体哲学的兴起代表了对西方传统身体观的一场根本叛逆,也为中医身体观走向现代及中医身体观与当代身体观的会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契机。

  • 标签: 梅洛-庞蒂 身体哲学 中医身体观 中西身体观的会通
  • 简介:7月26—28日在辽宁大连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与《江海学刊》编辑部联合主办。会议邀请了《江海学刊》、《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等十几家CSSCI期刊的相关人员与会,主要围绕“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建设”两大主题展开交流、讨论,审思时代境遇,聚焦理论热点,提炼中国话语,共商中国文化发展大计。

  • 标签: 中国文化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研讨会 高层论坛 当代 《社会科学战线》
  • 简介:所谓资本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揭示了资本逻辑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系统阐述了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社会和自然界限。资本逻辑内在地指向了资本的自我扬弃与内在超越,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逻辑是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的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逻辑 《资本论》 再生产过程 反思 批判
  • 简介:9月2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共同举办。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相关编辑参与论坛。

  • 标签: 发展论坛 当代哲学 信息文明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思想的重要典籍,其译介与西传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给欧美各国的文化与文明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本文在概述《论语》及其英译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典籍英译的当代价值,指出《论语》英译研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典籍英译以及教育的全球化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助于助推中华民族文化的全球化.

  • 标签: 《论语》英译 典籍 全球化
  • 简介:近年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某些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文化上的基本主张和发展精神实际上在肯定儒家观念。许多美国思想家象儒家那样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的重要性。东方所推崇的和谐的观念由于生态哲学的走时而在美国大行其道。构成儒学框架的阴阳、夫妇,父子等范畴所规定的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如今在美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并被置于个人的独立性之上,这种主次关系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奥秘所在。文章指出,向不同方向开拓的东西方思想是互补的,当一种思想方式走向极端、产生祸害以后,就要借助另一种思想方式纠偏,这是当代美国社会思潮与儒家观念接近的根本原因。

  • 标签: 社会思潮 环境伦理学 儒家 思想方式 家观念 西方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