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编辑出版领袖专著是中共思想建党的重要手段,也是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的'权威教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编辑出版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出版发行不仅为中共提供了思想理论建设的权威教材和理论武器,同时也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化、大众化、国际化传播创造了条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共思想理论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共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和部署、举办多层次的干部学习班、与高校思想理论建设相结合等方式,集中开展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有重大意义:集中反映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路历程、实践思考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直接作用于中共思想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全党同志增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改进新时期中共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 标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思想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意识形态教育
  • 简介:2016年1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通过积极申报学科点、以一级学科带动二级学科、重视学科平台建设、主动服务社会等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于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而言,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思想政治理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增设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总态势是学科建设布局渐趋合理,学科支撑条件日益改善,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的局面。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学科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科研经费不足,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学术交流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等问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完善学科队伍建设的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强化理论研究,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着力扩大学科影响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科建设 基本态势
  • 简介:近年来,北京市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进行了新探索,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点改革、教学研究、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从编发年度报告、申报科研选题、课题立项、机构设置等方面强化科学研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支撑,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政策保障、监督机制等方面构建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条件保障体系。

  • 标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队伍 教学改革 学术支撑 条件保障
  • 简介:北京市委、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北京市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共中央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与部署,多措并举,加大组织保障力度,着力于优秀科研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多渠道开展研修培训,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构筑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高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地位、课程地位、学术地位和教师地位,发挥了引领作用。

  • 标签: 北京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队伍建设 新举措
  • 简介:为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辑刊十余年来的办刊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期刊正式创刊后在新的起点上的发展和建设以及2016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创刊会暨2015年编委会于2015年11月27日在京召开。刊物主管部门教育部社科司相关领导同志,指导单位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创刊编委会 编委会综述
  • 简介:资本是马克思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内容十分丰富,对今天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利用资本都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以后的各个理论流派对资本认识的拓展,丰富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在现实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资本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延展归根到底要回到实践中去审视资本,在充分认识其二重性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本。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 二重性
  • 简介:申文杰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无论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政治功能,他对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做了多方面阐述。第一,明确指出了意识形态的政治指导功能。

  • 标签: 意识形态 政治家 毛泽东 功能理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简介:为贯彻落实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意见'精神和教育部研究生司关于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调查研究的通知要求,'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23次学科论坛'于2016年4月23—24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 简介: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梳理,对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概括,可以给更好地研究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有益的启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破与立巧妙结合、理论的原始创新与实践的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有机统一、个人创造与全党集体智慧完美融合、政治家和学者良性互动等基本特点。它启示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重点应是蕴涵在其中的战略思想,避免把注意力放在搞数字游戏式的碎片化观点罗列或搞空泛的体系建构上;要充分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避免把兴奋点放在既违背历史又不符逻辑的文字游戏式的时髦话语堆砌上。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形成特点 研究和阐释 创新理论 启示
  • 简介:让·鲍德里亚提出的消费社会理论断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受到消费支配的社会,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分析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的理论视角。鲍德里亚以关于符号的崇拜取代关于物的崇拜,提出其所谓的'能指拜物教',其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片面化解读和符号化篡改。鲍德里亚不但误读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中'物'的概念,而且没有弄清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错误地以消费取代生产作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面。

  • 标签: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商品拜物教
  • 简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面向党员干部、学生和各行各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政治观教育如何开展、开展什么和怎样开展的挑战,这就为邓小平政治观教育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契机;而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国际局势变幻中,邓小平更是明确指出对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应当在坚持对外开放和交流、吸收别国优秀文化资源和思想成果的同时,加以甄别和选择。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政治观教育,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时代性、科学性的政治观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和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等内容。这一理论对当前我国政治观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中国共产党是开展政治观教育的领导力量,政治观教育工作必须服从党的指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政治观教育内容的前提,又是政治观教育方法创新的思想源泉;群众路线是一切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必须贯穿于政治观教育始终。

  • 标签: 邓小平 政治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邓小平立足国情又放眼世界思考中国反贫困的战略意义,他认为反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之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不仅关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更能促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邓小平从两个层面阐明了反贫困的价值目标,一是国家兴旺富强;二是人民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帮助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摆脱贫困是中国反贫困的着力点;要探索一条通过改革开放,制定并实施由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先富带后富,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的反贫困道路;反贫困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反贫困理论指导下,中国的反贫困事业成就卓著。学习邓小平的反贫困理论,对于当前做好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反贫困 共同富裕 全面小康
  • 简介:本文旨在对'批判美学'这个概念进行新的阐述。文章追溯了半个世纪以来对'批判美学'的界定,认为这些界定存在着对艺术抽离的缺陷。结构主义的兴起使得这种作为概念美学的美学延伸到艺术领域,要求与艺术重新建立关系。而碎片式的美学成了当今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理论的主要形式。在此背景下,始于一战期间的经典的欧洲先锋派重新引发人们的兴趣,并体现出批判美学的未来任务。

  • 标签: 批判美学 当代艺术批评 结构主义 先锋派
  • 简介:申文杰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无论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政治功能,毛泽东关于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占有突出地位。毛泽东对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做了多方面阐述,

  • 标签: 意识形态理论 毛泽东 政治家 功能理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简介:马克思工资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该理论在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的本质及其变动趋势的同时,阐述了消除社会两极分化,实现人的平等、自由与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基本观点。马克思工资理论所体现的人文追求与历史超越性,对于指导我国当前工资制度完善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工资理论 内涵 方法论 指导意义
  • 简介:面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界应该做什么?第一,建构'真懂''真信'的学术队伍,实现强有力的学术主体再造;第二,从学科规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学科导向'到'问题导向'的学术方式转向;第三,切实解决'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把'下乡下厂下基层'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制,培养师生亲近实践、走向社会的自觉;第四,有效抵制学术上的歪风邪气,努力消除制度性诱导的不良学术行为,养成以学术传承、拓展、创新与创造为职业追求的优良学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学科建设 学术方式 学风建设
  • 简介:马克思关于'人的世界'和'物的世界'的两个世界理论,是在两种逻辑上展开的,即属物的逻辑和属人的逻辑。在属物的逻辑上,'物的世界的增值、人的世界的贬值'主要是指劳动产品的'异化'、货币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个人受社会总的分工与生产条件的摆布。属人的逻辑则分为三个向度,即人的劳动向度、人的自我向度和人的社会关系向度。马克思的两个世界理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巨大动力。

  • 标签: 马克思 物的世界 人的世界 异化
  • 简介:伯恩施坦改良主义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对西方工人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体系,有一定的理论路径。该理论的路径起点就在于,伯恩施坦认为资本主义形势变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路径核心就是抛弃社会革命,推进社会改良;路径的归宿则是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为其改良主义正名。深入批判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理论路径,有助于准确评价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理论观点的本质,深刻认识以其为思想渊源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伯恩施坦 伯恩施坦改良主义 理论路径
  • 简介: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基础上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双重维度。它的真理尺度一方面表明中国梦具有科学合理的理论来源,另一方面解释了中国梦产生的必然性、内涵的合理性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它的价值尺度表明中国梦既要注重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利益,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也要重视其实践主体的价值需求,满足人对幸福的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此外,这一理论还能够科学解释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之间的辩证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历史 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