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3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刘文倩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科学赋能与有机助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扎实推进。本文运用调查研究等科学方法,深刻阐释了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环境、教学、管理、服务四个维度层面。但是大数据技术在助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环境薄弱、难以支撑高校教改业务需求、数据标准与治理体系不规范等现实问题。因此,为了优化调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通过改善基础教学与硬件设施条件、优化现有教学的业务系统流程、改造升级教学资源库反馈平台。。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前言

近年来,在大数据技术的赋能助力下,高校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与投入力度逐渐扩大,并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现行趋势,在基础设施、数字化资源、信息化教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本文在科学指出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价值意义的基础上,深刻归纳了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有机阐释这项工作的优化路径提供了动力支持。

1.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意义

大数据作为一种前沿技术,促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力,更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工作指明了全新的路径方向。从整体进行分析,可以从环境、教学、管理、服务四个维度来阐述价值意义。其一,高校以大数据技术为立足点,搭建了内外联动、安全高效的校园网络环境,保障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在校园网络环境中的全面应用与感知。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是数据中心、云存储、认证平台共同形成合力效应的技术前提,形成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不同场域环境之下的数据共享桥梁。其二,大部分高校契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学习平台、智慧教室、虚拟教学等手段,纳入到了常规信息化教学之中,为开展网络互动教学、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等多样化形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大数据技术对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大学生学习数据之中,涵盖数据采集、解释、分析等各个方面,有助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业评估体系。其三,高校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突破了以往主观经验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推动了大数据技术与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高校在结合自身实际与育人特色的基础上,科学贯彻了个性化、差异化培养原则,形成了理念、规范、流程、系统的闭环反馈机制,保障了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其四,大数据技术的投入使用,并不影响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这项技术在科学赋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站式服务嵌入到了认证、页面、数据、业务等多个方面,并且高校通过信息化能够为大学生自定义生成个性化应用服务,实现数据共享与服务聚合良性循环的统一,为营造多维度的智能高效服务氛围创设必要的条件。

2.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归纳起来而言,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环境薄弱、难以支撑高校教改业务需求及数据标准与治理体系不规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2.1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环境薄弱

从整体进行分析,部分高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设施环境的运营使用。现如今,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思维理念,工作开展依然围绕在多媒体教室、互联网与校内网的覆盖等方面。但是很多项目的实施并没有激发大数据技术的内在优势,包括智慧教室、仿真实训室、数据中心机房、云服务、本地数据库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另外,校内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软件环境上,存在各个系统彼此独立且开放性较弱的情况。伴随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走向精细化环节,软件环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运行、诊断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而不少高校在各个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共享,致使业务流程出现融通不畅的情况。

2.2难以支撑高校教改业务需求

伴随着高校教学内涵的逐渐拓宽,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追求的长期目标。很多高校为了契合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与业务需求,对教学计划管理、运行管理、质量保障、资源建设等环境进行统筹指导与优化调整。不过从实际效果而言,众多高校自身实际的教学管理信息化业务流程,并没有深度契合现行通用性的教改信息化总体要求。与此同时,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自身的教改发展实际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并没有彰显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与亮点,限制了业务需求工作的有机延伸。除此以外,各高校虽然汇集了包括基础数据、过程数据在内的海量信息,但是并没有最大化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分析并寻觅数据背后的本质问题。不少高校的管理者也缺乏一定的宏观视野与战略思维,没有深度思考高校教改业务需求与数据化利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致使对海量数据的技术化加工没有成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支撑。

2.3数据标准与治理体系不规范

众所周知,数据标准是保障信息化数据质量的参照指标,涵盖对数据的统一理解、规范约束等要素,它本身所具备的完整性与关联性是实现数据共享与治理的前提条件。不过,目前不少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数据标准存在不统一的情况,致使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数据采集方面较为复杂,增添了数据治理的难度。例如,部分高校教师在使用嵌入大数据技术的教学授课平台时,没有考虑到厂家、版本的差异性,这样数据标准一致性的欠缺,不免影响到教学数据的信息化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存在数据治理不畅的情况,导致整体管理机制较为滞后。现如今,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高校全员合力进行推动,不过有些高校在力量整合与资源投入上存在短板,难以保障对信息化数据的有效筛选与治理。并且,很多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彼此照应、相辅相成的工作关系,长期以往就会出现权责不明确与工作不明晰的情况,容易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内部层面的混乱。

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路径可以具体从改善基础教学与硬件设施条件、优化现有教学的业务系统流程及改造升级教学资源库反馈平台等层面展开探索。

3.1改善基础教学与硬件设施条件

一方面,高校在基础教学与硬件设施环境的建设上应该认识到内涵建设的重要性,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快校园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水平。另外,以升级教室教学设备为基本出发点与立足点,大力推动实时远程控制与管理的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设备,为深度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保障能力与大数据应用效率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基础教学与硬件设施条件离不开一体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有力支撑。而高校应该树立整合业务系统的意识,以服务平台与数据中心为基本立足点,打破所谓的信息孤岛现象,充分提升基础教学与硬件设施建设数据流动、资源共享、业务融通之间的工作实效性。除此以外,在对基础教学与硬件设施条件打造的过程中,需要贯彻开放兼容与协同扩展的科学原则,并且以高效便捷的方式方法与动态化的思维视角来科学统筹配置资源,例如,在基础教学与硬件设施应用上嵌入云计算全新模式,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所需的资源服务支持。

3.2优化现有教学的业务系统流程

为了契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在优化现有教学业务系统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修改繁杂且不合理的流程,在增加全新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贯彻产教融合主题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高校需要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的掌握纳入到常态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之中,为全方位取代简单、重复、繁杂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除此以外,优化业务系统流程的任务,还需要充分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高校全体教职工人员拿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过程之中。另一方面,业务系统流程的优化更需要增强信息化管理的透明度,夯实业务流程的公平性与公正度。众所周知,公平公正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前提,高校应该最大化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以互联网传播为媒介载体,向全体教师公开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数据,保证业务系统功能涵盖数据运行过程、教学评价过程等,为信息化服务在高校生根发芽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改造升级教学资源库反馈平台

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重构课程体系和创新知识呈现方式,并根据教师的授课需求,完善教师授课平台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管理服务功能,多维度采集教学过程数据,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海量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以评估学生的学业进展,预测未来的表现,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性的服务,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做好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明确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并且以制订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培训为主线穿插,提升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规范性,以及保证其真正落地并常态化应用。最后,高校的教学资源库反馈平台可以采用面向服务架构,着力构建统一数据管理、统一应用管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终端管理的形式,为打造一站式服务与一体化管理双向互动的智慧应用提供条件支持。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现代教育的各个领域,正在驱动着新的教育变革,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态、教学与学习方式、管理服务模式。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应该应抓住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期早日实现教学信息化建设,从而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佳.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0):158-159.

[2]郑前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21):45-47+52.

[3]杨东.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数据互通融合的实践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1):32-37.

[4]杨凤英,孙丰云.“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山西青年,2022,(11):147-149.

[5]徐思宇.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资源共享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4):193-195.

[6]郑宇星,张倩倩.“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路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3,25(13):176-178.

[7]黄明俊,孙南南.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3,(42):73-76.

[8]王海涛,韩虓.高校教学新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6):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