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逻辑过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基于科学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逻辑过程研究

马君

胶州市第四中学  山东省青岛    266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和科学史政策的实施,高中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在新的高考模式下,我们需要加强教学研究,关注新时期生物学教学的特点,重视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以促进教学工作的创新和高效发展。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史政策对高中生生物教学的影响,并结合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科学史,真实情景,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加强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情景设计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我们将重点加强对高中生物课堂的情景设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将加强学科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这样,我们才能摆脱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并且能够更有效地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生物学概念是一种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学现象进行的一种反映,并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进行了一种总体性的描述,大部分都是使用了一种高度笼统的生物学术语,这使得学生在理解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在课堂结束后,同学们要适时地完成他们的概念巩固型练习,有助于他们对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从而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还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教材32页的"练习与运用"(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节《染色体上的基因》)中,概念检测就是为了加强对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区分。新教材设计此问题,旨在通过对等位基因的初步分析,加深对其内涵的认识,即: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没有满足上述四点之一的基因,都不能被称为等位基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思考:若同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同样的特征,其形状会不会一样?当一个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之间,还可以延伸出复等位基因的概念。比如第五章《基因突变与其它变体》第一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85页"拓展应用",就是对原教材(第84页拓展题第2题)习题的修改。旧的教科书需要同学们根据题干得知"镰刀形细胞贫血基因杂合后,不表现贫血疾病,却具有较强抗疟能力",进而分析这些变异对非洲疟疾猖獗地区居民存活的影响。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将自己的工作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注重课后习题的应用,根据新教科书中各类习题的设计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知识。

(二)注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特色体现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通过加强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并促进该领域的创新发展。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学目标的综合考虑。为了更好地满足高中生物课程的需求,我们将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种不同的知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同时也将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探究。

 《染色体上的基因》)中, 通过练习,使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正确的生态观和生命观,培养起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等的责任感,增强同学们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在进行生物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形式,通过与社会、生命、大自然的接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由内而外、融会贯通,把所学到的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因此,通过研究问题,既能够体现出生物学的重要性,又能够实现对学生进行知识转移、综合运用等方面的教育目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归属感。

(三)提高高中生物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推动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和优化的重要基础。在科学史政策的实施下,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培养,可以提升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好这类对比题型,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达到"知其然,知其所然"的效果。通过使用比较式习题,能够使学生从一个整体上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是把零散的知识简单地积累起来,这种认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第27页上"思维训练"有一道"综合概括"的题目(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就是从原来"练习"的第2题(旧教材第26页)演变成而来,给原题目增加了一些情景,要求也更加具体,从而降低了题目难度。新教材中,将此问题设计在思维训练中,旨在通过对比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过程,得出两者在维持遗传的稳定性和形成遗传的多样性上,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两个过程及其意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教材习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考,并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分类。

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需要重视培养他们对先进教学设备的操作和应用能力。通过定期进行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可以不断提升教师对先进教学工具的熟练使用和操作能力。为了提高线上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目标性,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微课和电子课件制作等培训方式。通过提高教师对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优势,提升教学效率。

总结:

新的高考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和改革高中生物课程的活动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入探究高中生物课程的知识、精神和文化内涵。使教师教学质量有很大提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赵安琪,曹巧玉,郑璐瑶,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症两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 40 (04): 234-238.

[2] 栾林平. 高中生物有关染色体变异习题的解题方法探析[J]. 考试周刊, 2022, (41): 108-112.

[3] 代琪. 核心素养导向下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课后习题的特色——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为例[J]. 亚太教育, 2022, (18): 42-44.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研究”,No.2023JXQ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