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与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与方法探讨

刘颖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准确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清晰地了解,从而有效调整教学策略,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为例,详细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和方法,助力学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方法

引言

教、学、评一致性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课程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既要正确理解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一步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一、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教学的方向

根据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教材内容的了解,根据教学大纲的大纲的具体设置,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设计指明方向。在具体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细化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譬如,在开展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们设置预习目标,要求学生们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基于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去探寻有理数乘法与乘方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律。最后,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加强对教学知识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如基础巩固体型、有理数相关的进阶题型和拓展题型。在此之后,教师应当在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指出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学生的知识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及时有效评价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效果,教师还应当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标准之间保持一致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理清课堂教学内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之间的联系,以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向探索式学习、分组合作式教学等方式转变,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同样也应当贯彻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所有环节,保证能够在学生课程预习、学习和知识巩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而及时有效地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譬如,在开展华东师大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师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并开展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前结合学生已学的“圆与点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日出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太阳雨地平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向学生们进行提问。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地了解到相关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通过互动式提问的方式,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有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与学有效衔接。

三、重视分层教学,开展个性化评价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造就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不同开展有效地分层教学,实现个性化评价,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知识内容的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并要积极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方面进行有效的培训,更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深层数学知识进行不断地探索,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在优势,去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实现对自身更加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譬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一章时,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将班上的学生划分为A、B两个层次,并将其设定为两个学习小组。A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难度较高的教学任务,引导这部分学生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对方程知识的深度探索;而对于B层次这部分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当更加侧重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帮助这部分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逻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后续高阶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动去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进而调整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时,应当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确切要求,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们创造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评价的方式,来有效促进数学课程在教与学上的衔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强.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与方法探讨[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3(24):35-37.

[2]吴丽梅.基于教学评一致性下的小学"说数学"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家长, 2023(1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