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安全校园,加强安全教育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打造安全校园,加强安全教育管理

陈晓凤

漳州市龙海区第三中学

[摘要]安全是人类日常活动的基本保障,安全的本质就是保护生命。中学校园安全教育管理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最大程度对能够引发中学生危险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文章分析了中学安全教育管理加强的价值,结合现阶段中学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针对性探索了打造安全校园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策略,旨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推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提高。

[关键]安全教育;校园安全;安全管理;办学水平

  安全校园构建和学生安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在实际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教师重视的关键问题。借助于科学有效的教育安全管理,能够最大程度消除中学校园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而在进行事故防控的基础之上减少事故而带来的财产损失以及人身损害,使得师生的生活环境能保证安全、健康以及良好。因此,探索打造安全校园加强中学安全教育管理的实施策略,成为预防学生安全应急事件、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抓手”。

一、中学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价值

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持续推进,尤其是“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发展背景之下,学校不仅承担着学生知识传播和技能教授的重任,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稳定、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进而“教书育人”能够在一个没有安全风险隐患的场所之下顺利进行[1]。所以,中学加强安全教育管理,是学校开展高水平教学工作的保障,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后盾,为教育教学持续发展和改革创新准备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学校是学生在家庭环境以外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且属于人口密集型场所。加之中学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涵盖的生活设施、教学器材、教学场地较多,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性较高[2]。因此,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能够借助于安全知识传授、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活动管理等让学生最大程度避免一些危险性行为和危险性活动,让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安全预防意识得到培养,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中学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

尽管安全教育管理是中学学校教育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在实际开展安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知识教学、安全综合管理都缺乏系统化、体系化的参考资料,进而导致安全知识教学和安全综合管理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对安全知识学习也只是接触皮毛,教师开展的安全管理也存在一些漏洞[3]

例如,现阶段安全教育暂未成为一门单列课程,安全知识教学过程中涉及应急突发事件处置、安全事故预防等案例较少,学生学习的安全知识较为薄弱,一旦发生偶然性安全事故之后很难进行自救和自保;大部分中学的安全管理采用的安全管理制度陈旧落后,没有与本校实际结合,也无法匹配现代教育中教学环境变化、教学设备增加、教学活动场所改变等问题,导致安全管理涉及面狭窄,对一些具有危险性的行为和安全事故无法进行及时预防和管理。

三、打造安全校园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结合现阶段中学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中学校园中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带有“随意性”“突发性”以及“偶然性”,而且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安全保护知识缺乏[4]。因此,积极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树立广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就成为打造安全校园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首要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基于现阶段大部分中学安全教育相关资料和教材不齐备的问题,在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的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教育活动场所、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学生生活环境等制定安全知识讲座的校本教材。同时,也可以联合本地公安、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以保证安全知识讲座的针对性,能够引发学生对安全的重视,进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这样,学生就能主动规避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之后,学生还能借助安全知识进行自救和自保。

例如,中学学校中“篮球场”是大部分中学生日常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主要场所,也是安全意外事故发生较为频繁的区域。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本校“篮球场”的场所特征、活动特征以及安全事故特征,制定“骨折应急处理”“摔伤事故应急处理”“篮球场危险区判断”“预防运动损伤”等相关知识,进而让学生获取在篮球场运动或者玩耍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让学生了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之后的处理方法,进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养成安全防范意识;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机房”“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涉及的教学设备较多,且大部分教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带有机械性、电动性等特征,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较大。针对此,学校可以在安全知识讲座组织过程邀请消防部门普及安全用电、预防火灾、预防化学污染等知识,保证学生在使用教学设备的过程中具备安全意识。

(二)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应急素养

学生完成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的本质在于预防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发生之后的自救和自保。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本校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事故隐患彻底扫除、提高全校师生安全应急素养,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校园打造,为学生营造安全学习和安全生活的校园环境。

例如,在开展安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中学管理者、全体教师应当经常性和长期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学习”“应急救援开展”等学习,并结合本校校园环境和安全事故特点,制定一套涵盖了教学安全、生活安全、学习安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尽可能将火灾排查、用电安全管理、地震应急转移、用水安全、溺水事故消除等囊括进入。这样,一套涵盖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安全管理制度就能尽可能将一些突发安全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借助于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安全事件活动演练,全校师生的安全应急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安全校园得以打造。

结束语:

打造安全校园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让中学学校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能力真正得到有效的提升,成为中学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进行有效维护的保障,推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故而,中学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应当认清当下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现状,结合本校学生和本校环境实际,有的放矢开展安全教育管理,为学生成长和学习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立军.中学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和创新路径[J].平安校园,2023,(09):65-67.

[2]方荣报,黄舒婷.加强安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厦门实验中学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J].安全与健康,2023,(04):45-46.

[3]曾艳,王仁彪.双重预防体系开启校园安全新篇章——长沙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J].湖南安全与防灾,2023,(04):55-56.

[4]张宁.数据信息化形势下中学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相关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09):102-104.

注:本文系第三期龙海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共同创建平安校园》(立项编号:ldy20232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