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长句翻译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英语长句翻译的方法

赵惠惠

济南信息工程学校

信息是“被知觉、加工和理解的任何知识。”(雷伯,1996:404)所谓信息加工就是对输入刺激进行“组织、解释”并做出“反应”的过程,“是按阶段或步骤进行的,如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译码、输出。(雷伯,1996:40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系统是由三部分构成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信息加工是在是在记忆系统中完成的。感觉记忆主要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识别,所以也称感觉登记(参见布恩·埃克斯特兰德,1985)。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也称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或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是对“经过最少加工或者解释的信息的记忆。……容量比较有限,其储存能力只有7个左右的项目”( 雷伯,1996:490),保持时间一般不长于10—15秒钟,但是如果刺激材料能够得到深度加工,如:意义得到提取,所储存项目中包含的信息就较多,但是组块(chunk)的数量随着单位的增大而减小(7±2)(Miller, 1956)。以汉语词汇为刺激材料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汉语单音词的短时记忆容量大于双字词,双字词大于四字成语,成语的短时记忆容量大约是4个(喻柏林、荆其诚、司马贺,1985;张武田、彭瑞祥、司马贺,1986)。工作记忆相当于计算机中的内存,是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概括与总结,并将经过深度加工的结果输送到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内容是“抽象观念”(即概念、命题等笔者注),“无论是储存信息的容量还是储存信息所持续的时间……都是没有限制的(雷伯,1996:489)。在工作记忆中信息加工越完善、越彻底,转换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量就越大。

阅读既然是人信息加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记忆系统中完成的,那么就必然受到短时记忆容量的制约。这是为绝大多数心理语言学研究结果所证实了的事实(关于这方面的综述,参见Carpenter et al, 1994)。英语中左分支结构是有标记的,使用频率比较低,而右分支结构则是无标记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右分支结构比较容易理解,而左分支结构则恰好相反。试比较:

(1)King Caractacus’ court’s ladies’ nose-powdering boy

(2)The boy who put the power on the noses of the ladies of the court of King Caractacus

例(1)比例(2)更难以理解,因为前者“编码、解码需要的时间更长,需要给予的注意力更多,信息量增大,短时记忆负荷过大(Bell, 1991: 187)。”笔者以为,造成理解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前置定语在名词中心词出现之前都基本是没有联系或者极少联系的离散的成分,不便于进行深度加工,需要机械地记忆,因此记忆的负担过重,理解也就更加困难。相反,右分支句子结构中名词中心词首先出现,在加工中为后出现的修饰语提供附着点,从而有利于信息深度加工,提取出更高层次的意义或者概念,提高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效率,不至于必须在短时记忆中保存过多的信息。因此,右分支可以在不额外增加加工负担的条件下,增强结构的“负荷力(carrying capacity)”(黄邦杰,1990:122),增加修饰成分数量,定语之中嵌套定语或者其他类型的从句或者短语,架床叠屋,形成庞杂的结构。另外,后置的修饰语多短语和从句,句法界限明显,中间停顿的时间相对较长,读者有充分的加工时间;其中又有许多只表示句法功能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穿插期间,语言单位所负载的信息量减少,加工更加容易。心理语言学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宾语从句中没有关联词“that”,就会产生歧义,阅读所需要的时间延长,产生所谓“花园小径效应(garden path effect)”(Rayner & Sereno, 1994;Townsend & David, 2001)。例如:

(3)John predicte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earthquake would be quite minimal.

有“that”比没有更容易加工,因为前者有明确标志句法界限的成分,为读者进行句法分析、提取意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阅读理解研究还表明,凡是在句子主要短语界限处增加空格的格式,阅读的效率(速度)和准确率都明显提高,因为额外空格从视觉上增加了阅读过程中的停顿时间,便于进行句法分析[1]。这从一个角度验证了上述观点。

     上文中所说的拆译的方法主要是从原语与目的语逻辑表达顺序来着眼的,即将原文句子以意群为单位打碎,然后按照目的语的逻辑、时间顺序分别翻译出来。这是长句翻译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拆译后的句子长度变短,便于加工,因而更容易理解。试比较例(4)的两种译文:

(4)“As a righteous intellectual, I’m ashamed of the outrageous policy of intimidation employed

     by the diehard conservatives who control the government to try to strangle social reform and

     to prevent the people from carrying forward their praiseworthy efforts towards building an

     ideal society.”

     A 作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我对操纵着我国政府的死硬的保守派分子所实

       行的旨在扼杀社会改革和阻挠我国人民扩大他们在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方面所获

       得的值得称许的成就的强暴的威吓政策感到耻辱。

     B操纵着我国政府死硬的保守派分子,实行强暴的威吓政策,企图扼杀社会改革和阻

       挠人民扩大他们为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所做出的值得称许的努力,因此,作为一个

       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我对这种政策感到羞耻。

笔者曾以自己的学生为被试进行过一项非正式的阅读理解实验,大约70%的学生听三遍后基本上能正确地理解英文原文句子,而译文A听四遍后正确理解的程度仍显著低于对原句的理解,五遍后虽然成绩有所上升,但仍较低。相反,对译文B的理解听两遍就基本上达到原文听三遍的理解程度,说明译文B与原文的加工难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因为被试的母语是汉语,理解起来仍比原文相对要容易些)。但是,如果在译文划线处,用逗号来代替原来连接两个“和”字,翻译起来就更加通畅。有些情况下,句子如果没法按照意群拆开来处理,巧妙地使用标点符号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标点符号在行文中具有视觉提示作用,迫使读者稍做停顿休息,然后继续读下去。这短暂的停顿为充分的信息加工赢得了时间,所以读者就不会产生局促感,理解也就容易得多了。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翻译长句,将长句拆开进行翻译,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长句翻译上的效率,也是判断译文是否忠实于原作的标准之一。另外,巧妙使用标点符号,采用一些变通手段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只有选用合适的方式才能让长句翻译的准确性事半功倍。学生在进行长句翻译练习中应充分利用目的语的优势,将原句的意义表达出来。

主要参考文献

【1】Townsend, D. J & Bever, T. G. 2001. Sentence Comprehension—The Integration of Habits and  Rules.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黄邦杰,1990,《译艺谭》。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

【3】张武田、彭瑞祥、司马贺,1986,汉语字词的短时记忆容量。《心理学报》第2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