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问”要质量——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向“问”要质量——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之我见

吴娅

单位: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渝云创小学校 邮编:401122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效提问能很好地促进教学目标达成,能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深度学习

一、为什么要提问

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一直受到古今中外教育家研究者的重视。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现教学目标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设计性低提问数量多、杂、无目的、自问自答等现象。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习潜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课堂正在从“教授的场所”走向“学习的场所”。

二、什么时候提问

激发兴趣时发问

“奇引趣,趣生爱”。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

思维阻塞时引问

当学生思维发生阻塞或是进入狭长地段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操作尝试后导问

“受挫愈深,得益愈丰”。在平时的授课中,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是思维不严密,总喜欢予以暗示。这种“防范于未然”的做法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待他们遇到困难后再给与引导。

(四)初学时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教师应适时放慢教学速度,在难处不妨以探问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处点问

“蜻蜓点水、恰到好处”。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如数对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后,教师可结合方格图提问:“数对(2,3)和(3,2)表示的是同一点吗?”这样的提问能加深他们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新授课中的有效提问案例

(一)在知识本质处提问,激发深度参与

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是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概括,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我们必须深入研读教材,聚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知识本质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在深度参与中理解知识本质。

案例1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提问:你能把学习单中的百分数分类吗?

通过分类,孩子们就明白:百分数可以表示部份量与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独立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案例2: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学生观察同学们板演的多道有余数的除法式子,提出问题:“在计算过程中,你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而不是简单的问:“你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广了,讨论学习的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总结出;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在多元活动中提问,体验深度探究

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外显特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搭一搭、摸一摸、量一量、折一折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索,进而达成对知识本质的深度理解。

案例3:“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巧妙的设问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框架,以下是教学“圆的周长”时,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链:

1、想一想,你要探究什么问题:

(1)圆的周长与( )有关

(2)圆的周长与( )的关系不确定

(3)圆的周长与( )的关系怎样?

(4)你还有其他结论吗?

2、猜一猜,想探究的问题可以怎样回答?

3、找一找,试着找一种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4、写一写,经过证明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5、算一算,现在你判断自己原来的猜测对吗?如果错,主要错在什么地方

6、再想一想,这种证明能说服别人吗?还有其他证明吗?

诸如此类的疑问,连点成线,组线成面,有针对、有目的性的设问,恰如“投石击破水中天”。

案例2:“长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明白一组长宽高决定了长方形的大小和形状时。教师提问:你能根据一组长、宽、高想象处一个长方体框架吗?空间观念的发展根本来自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的培养。

(三)在知识结构处提问,促进深度理解

数学教学如数学知识一样,都是有结构的。知识结构就是将无序、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从而建立起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知识的结构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在深度体验中理解知识的本质。

案例4:“梯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师: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都已经学过,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能推导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以前的课堂教学都是从平行四边形到三角形再到梯形,但是这个“回头看”的设计,让知识的结构更为完善了。学生页熊整体视角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理解知识的本质。联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四)在质疑思辨处提问,实现深度内化

思辨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密切关联的,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呈现出来在质疑思辨处设计问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认知模糊走向清晰。这样的教学能促使学生将知识深度内化,思辨能力也得到发展。

案例5:“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片段

  1. 把一个圆柱形薯片盒的包装纸展开,是一个长18.8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薯片盒的表面积是多少?

  2.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3分米,高为4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3. 制作一个直径为25厘米、长为60厘米的圆柱形通风管,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师:都是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三道题的思路怎么不一样?

这样的设计既有对新知的巩固又注重对特殊情况的质疑辨析,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的理解走向清晰和深刻,真正实现了深度内化。

案例6:“小数乘法”教学片段

教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后,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移动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使42×23的积缩小为原来的100倍?一般学生只想到把其中一个因数缩小100倍。经老师启发后,有些学生就能想出答案有无数个。其实,在学商不变的性质后,可以这样提问:40÷20的商相同的算式有哪些?答案有无数个。以上的提问设计,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效提问是打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大门的一把钥匙。作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依托各种有效的问题策略,使学生通过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保平.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10).

[2] 高佳. 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反思[J]. 教育探索, 2010(04):53-54.

[3]朱小洪.大问题中的大智慧——谈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特点与合理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 2016(5):2.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6.05.185.

[4]王惠荣.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 2018.

[5] 黄丹婷.重视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质量--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技巧[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9):1.

[6]杨梅.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现状及策略剖析[J]. 2020.

[7]马建农.构建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J].读与写:中旬, 2021(8):1.

[8]蔡佳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提升策略剖析[J].教育界, 2022(1):3.

[9]李军红.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22(5):0130-0132.

[10]胡笳.有效提问 开创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优化分析与实践路径[J].天津教育, 2023(19):126-128.

第1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