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基于"双减"政策,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张永生

福建省清流县龙津学校   3653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初中数学教育面临重大改革。本文探讨了分层教学在此背景下的应用策略,旨在优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通过应用分层教学优化预习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有效预习。其次,优化提问环节,通过分层提问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与参与。此外,注重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旨在通过这三大策略,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有效匹配,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响应"双减"政策下对教育质量的新要求。

关键词:"双减";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实施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部门推行"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一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优化教育生态,要求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内在需求。在此背景下,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提供差异化指导,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因此,探索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旨在通过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设计差异化的学习任务,既能保证基础知识的普及,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平时表现和测验成绩等多维度信息,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清晰、可操作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有助于基础层次学生巩固重点、难点,还能让提高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能力的有效匹配。分层教学的实施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各自的学习水平上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二、基于"双减"政策,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应用分层教学,优化预习环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针对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策略的优化预习环节具有显著意义。对于学优生,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某一组边或某一对角相等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吗?"这一问题直接指向高阶思维,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自主寻找答案并验证自己的假设。对于成绩平平的学生,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框架。而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简化教学策略,直接通过具体的示例,比如展示仅一边或一对角相等的三角形,解释为何这些条件不能确保三角形全等。通过直观的对比和教师的详细解释,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障碍,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应用。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应用分层教学,优化提问环节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优化提问环节是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关键步骤之一,尤其是在处理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时。针对学困生,教师首先可以提出一个相对基础的问题:"尽管我们通过观察认为某一组边或某一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可能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它们可能不全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分析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呢?"这个问题旨在帮助学困生从直观的观察转向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性分析,为他们构建基本的数学概念提供支持。接着,根据学困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将讨论引向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如果仅有某一组边或某一对角相等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当我们增加一个条件时情况会如何改变?例如,如果一边一角相等、两对角相等、或两条边相等,这些条件是否足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这样的递进式提问,教师不仅能够促使学困生进一步思考,也能够吸引平均水平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探索并解答更复杂的问题。

()注重课堂作业分层,把握学生学习需求

在遵循"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尤其是在处理"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内容时,注重课堂作业的分层安排,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针对落后学生,重点应放在概念的巩固和基础计算能力的提升上。例如,可以布置课堂作业题目一:"一次函数y=-2x+4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这样的题目有助于他们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并练习如何求解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这是建立对一次函数概念和基本计算技巧的基础。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业应着重于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和理解深度的提升。题目二:"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1,-2)和点(-1,3),求这个一次函数x为何值时,y<0?"这类题目旨在让学生练习如何根据一次函数的特定条件来解析和计算,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对于优秀学生,则应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如拓展练习和奥数题目。题目三:"已知直线y=ax+2(a<0,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求常数a的值。"这样的题目不仅考察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掌握,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结论: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分层教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展示了分层教学模式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提升教学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通过优化预习、提问环节以及精心设计的分层课堂作业,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还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该研究强调了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的关键角色,提示教育工作者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

参考文献:

[1]郜金凤.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9):62-64.

[2]张琦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116-118.

[3]陈秋容."双减"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