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探究

李雪婵1 赵旭光2

(1.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2.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 天津 300203)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自媒体成为当今网络时代的中坚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自媒体环境中,每个网民都是一个主体,都可以作为一个网络个体对外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今自媒体主要依托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贴吧等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互动。自媒体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新兴就业渠道、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也埋下了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谣言、不良网络舆论等网络安全隐患。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更容易受到负面网络舆论影响。本文将深入分析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现状及原因,并提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相关应对策略,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进一步促进校园网络文明建设。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网络越来越成为反映民意的聚集地,不良网络舆论也相继增多。当前网络舆论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方面,其中高校网络舆论是重点。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受到负面网络舆论的影响。  

一、高校网络舆论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不是独立的一项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应对。网上的舆论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线下的实际问题,只有将线下问题彻底解决,才能消除网上负面言论,才能有效化解网上风险隐患。当前,部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体系不够完善,还未形成统筹联动的应对体系。过于重视线上负面舆论的处置,忽视线下实际问题的解决,部分高校各部门之间未形成完整的网络舆论引导体系,缺少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

(二)部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够健全

自媒体环境下每个网民都是主角,高校大学生更是社会中主要的网民来源。高校大学生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压力,大学生网民往往会通过网络发泄自己的情绪,产生一些负面网络舆论。部分高校缺少大学生诉求渠道的建设,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大学生找不到校内诉求渠道,只能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诉求。另外,部分高校缺少对网络舆论的及时发现和监测,导致出现负面舆论时,不能第一时间解决,以至于出现更大隐患。[1]

(三)部分高校大学生自媒体素养不高

当前,部分大学生网民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出现辱骂、诋毁他人的言行。另外,部分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不高,容易走上网络犯罪或者遭受网络诈骗。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大学生对网络认识不够充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容易迷失方向,缺少判断能力,没有合理利用好网络资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网络安全意识不高。

二、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分析

(一)各部门通力合作,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应对。一是相关部门需要共同参与。通过相关调查,大学生网络舆论主要集中在后勤保障、校园管理等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方面。学校网信部门需要经常加强与后勤、保卫、学工等部门的联系,发现相关不良网络舆论时,及时转发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线下解决。二是构建全校一张网工作体系。目前,高校网络舆论主要集中在微博、微信、知乎、贴吧、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运用大数据平台对相关网络信息进行监管,对负面信息进行预警提示。由学校相关部门对涉校网络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全校一张网,对相关学生进行线下情绪安抚和教育引导,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二)深入了解学生,做到防范于未然

高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及时梳理日常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包括孤儿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经济困难学生、情感问题学生等,对问题学生开展一生一策,纳入问题学生库,定期对问题学生开展谈心谈话,进一步了解学生困难和诉求,将学生问题解决在线下,尽量避免在线上产生负面信息;二是建立问题反馈长效机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问题反馈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骨干力量,深入宿舍和课堂,搜集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整理汇总,由学院第一时间对相关问题做出回应和反馈,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避免线下问题在线上发酵。[2]

(三)扩展校内诉求渠道,防范网络舆论风险

当前,部分高校内部的诉求渠道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一是建立学校内部诉求机制。需要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内部系统反映相关诉求和问题,例如,可以在学校微信企业号中设置反映诉求和问题的专栏,学生可以直接向学院或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相关学院或部门能够及时查看并回复;

二是提高学生危机意识。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如果将问题发在公共网络中,不仅个人反映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且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趁机炒作,发酵为更严重的舆情,对个人和学校都产生不良影响。

(四)规范个人网络言行,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当前自媒体环境下,一些学生在网上随意发表不良言论,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不受法律的约束,可以随意发言,导致一些网络舆情的出现。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网络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到电信网络诈骗。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网络素养:一是大力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网络法律法规融入到班会、党团活动等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言行,自觉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二是丰富教育引导形式。通过在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专题专栏普及网络法律法规、举办网络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开设网络法律法规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规范个人网络言行、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发表正面言论,传播网络正能量,降低网络舆情发生风险,共建网络文明校园。[3]

(五)强化风险意识,坚持线上问题线下解决

负面网络舆论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线下出现问题,在线上发酵出来,线上问题是线下问题发展的结果。一是快速开展线下工作。在当前自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更加复杂严峻,需要第一时间发现,及时联系相关学院,快速做好相关学生的线下安抚工作;二是切实解决学生线下问题。网络舆情的处理并不是只停留在线上,而是认真细致开展线下工作,了解大学生具体情况,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果只是盲目删帖,线下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还可能产生次生舆情,引起更大问题。同时,不断强化各部门的协同联动意识,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才能更好更快化解网络舆情风险。

(六)多措并举,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引导

加强高校网络安全宣传引导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是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主要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讲座、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增设网络安全公共课程等方式不断加强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大学生防网络电信诈骗能力;二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将网络自律意识的培养融入思政课堂,教育大学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需要规范个人网络言行,不得发布危害国家社会安全、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网络言论。

(七)强化舆论引导,增强高校管理人员管网用网能力

高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管网用网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负面网络舆论。一是加强网上正面发声。了解当前大学生上网喜好,加强对网言网语的学习,开设微博、贴吧、抖音等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主动在网上发声,扩大账号影响力,吸引学生粉丝;二是关注问题学生账号。重点关注问题学生的社交媒体账号,发现不良网络舆论后,及时找到学生开展谈心谈话,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争取第一时间化解舆情风险。三是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将最新的时政热点、思政理论等转发给学生,不断引导大学生规范个人网络言行,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4]

三、总结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化解网络舆论隐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大学生自媒体素养不高等方面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了各部门通力合作,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深入了解学生,做到防范于未然;扩展校内诉求渠道,防范网络舆论风险;规范个人网络言行,提高学生网络素养;强化风险意识,坚持线上问题线下解决;多措并举,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引导;强化舆论引导,增强高校管理人员管网用网能力等具体应对策略。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促进高校网络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校园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孙正平.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舆论环境治理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0):16-19+32.

[2]夏梦颖.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提升路径研究[J].编辑学刊,2018(06):36-40.

[3]肖唤元,郑晶晶.新时代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内在逻辑及实践指向[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9-14.

[4]熊志忠.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思辨与提升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140-143.

作者简介:

李雪婵,男,汉族,籍贯:河南濮阳,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师范大学,助理政工师。

赵旭光,女,汉族,籍贯:河南漯河,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讲师。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深入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编号52WT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