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理故事辅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方案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利用心理故事辅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方案设计研究

杨金萍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高级中学 465550

摘要:在探索利用心理故事辅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方案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从学习认知、情感调适和社交技能等方面,探讨了心理故事辅导教育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通过对学生的专项心理辅导实践进行干预效果评估。

关键词:心理故事辅导;学生心理问题;教育方案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利用心理故事辅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方案设计,以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心理故事作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情感共鸣的工具,在心理问题辅导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设计并验证一种以心理故事为核心的教育方案,以提供可行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

一、心理故事辅导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情感调适能力

在心理故事中,人物经历的种种情境给予的情感掺杂的启示,有助于学生学习有效的情感管理和调节策略,比如寻求支持、转移注意力、积极思考等方法,从而更好地处理情绪困扰和心理挑战。通过身临其境式的心理故事体验,学生有机会体验到他人的情感感受,并借此锻炼情感共情和同理心,从而加深对他人需求和情感的理解与尊重,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共情回应和互助支持。

(二)减轻心理问题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心理故事中的人物经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解决问题态度,促使他们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减轻因心理问题带来的消极情绪和压力。心理故事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和开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情感共鸣中,释放及宣泄内心的困惑、焦虑和痛苦,从而减轻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参与心理故事辅导的学生通常会形成互相支持的小组或团体,这种社会支持和团体帮助的网络有助于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同伴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减轻孤独与孤立感。

二、利用心理故事辅导学生心理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挑战

不同学生对心理故事的接受程度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或产生情感共鸣,导致心理故事辅导效果受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发展阶段和心理问题特点的心理故事是一项挑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水平,选择不当的心理故事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些学生可能出现反抗情绪,不愿意接受心理辅导,这种个体差异和情绪抵触可能影响心理故事辅导的实施效果。心理故事辅导并不是简单的讲故事,而是需要专业心理辅导师或教育工作者进行指导和引导。缺乏专业指导可能降低心理故事辅导的有效性。心理问题往往需要长期跟进和持续的教育干预,而心理故事辅导通常是一个初步介入的方式,如何进行长期跟进和持续教育是一个挑战。将心理故事辅导融入课堂教学需要与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的衔接,同时也需要专业老师的支持和配合,这对于学校资源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三、利用心理故事辅导进行学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具体方案设计

(一)选择恰当的心理故事

首先要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具体心理问题。这可以包括焦虑、自尊问题、人际关系困难等。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与之相关的心理故事。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也是选择心理故事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共鸣程度有所不同。确保选取的心理故事在情感、语言和主题上适合学生的年龄组。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故事,避免可能引起文化冲突或误解的内容。选择涵盖不同主题和情感体验的心理故事,以满足学生广泛的需求。故事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产生新的观点和策略。确保选择的心理故事来源可靠,并由专业人士编写或审查。这有助于保证故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创设沟通环境

确保辅导环境舒适、安全,学生可以放松自己,敞开心扉。可以选择安静、私密的地点,避免干扰和打扰。尊重学生的感受和观点,积极倾听他们的话语。通过示意和肢体语言表明你在关注他们,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感受和经历,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讨问题,并展开诚实的沟通。确保学生的隐私权和机密性,让他们感到信息不会被泄露。建立信任关系是沟通的基础,学生需要知道他们的信息是受到保护的。适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话语被重视。同时也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方法。适当进行自我披露可以建立师生之间更亲密的联系,让学生感到你也是一个有同理心的人。但需要注意控制披露的范围和内容,避免过度曝露个人隐私。利用各种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图像或身体动作等。这样能够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辅导过程中。

(三)分析故事内涵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讨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背景等,帮助学生对人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发展,找出情节转折点、高潮部分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讨论这些情节如何影响故事发展和人物内心变化。帮助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主题和意义。讨论故事所要传达的思想、价值观念或者对人性、生活的理解,引导学生反思这些意义对他们自身的启示。根据故事中涉及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相关的心理原理。例如,学习如何应对挫折、处理焦虑、建立自我价值感等内容,帮助学生将故事中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讨论故事内涵,引发学生对自身情感、行为和思维方式的自省和思考。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寻找改变和成长的可能途径。在分析故事内涵时,与学生保持积极互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借助互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结束语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心理故事辅导的应用领域,研究不同类型心理故事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应对效果,深化心理故事在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和设计更丰富多样的心理故事资源,以适应不同年龄层学生的需求。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引领更加人性化和关爱型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温馨的氛围中解决心理问题,健康成长,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海军.以课本为契机,化解学生心理问题[J].青少年科技博览,2024,(01):23-24.

[2]江卫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之策[J].初中生世界,2023,(32):76-77.

[3]张馨尹,乔志宏.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内外兼治”——学生心理问题的新表现及应对策略[J].人民教育,2023,(Z2):96-99.

[4]陈忠云,王智荣.融合互补、有效干预学生心理问题[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3,(05):40-42.

[5]张燕.与学生做朋友——论如何疏导学生心理问题[J].科幻画报,2022,(08):251-252.

本文系 “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心理故事在高中生心理问题疏导中的实践研究》JCJYC23171503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