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与科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小学音乐与科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张力

401120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与科技技术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使学生更符合时代所需,教育界提出了跨学科教育的教学理念,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小学学段,音乐和科学是两门重要的课程,具有不同的课程特性和培养目标。将这两门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学科效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本文旨在探究小学音乐与科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对策,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科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跨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向。跨学科教学旨在协助学生构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培育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将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创设富有趣味的跨学科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将小学科学与音乐学科相融合,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是各有不同的,有的学生对于科学学习感到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但是将科学和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时,教学内容会就会变的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可以运用音乐来诠释科学原理,运用音乐对声音的传播和振动原理进行演示。这样的结合可使学生具象化的体会科学的魅力,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萌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音乐本身就属于一门艺术,对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思绪和情感,使人沉醉其,当音乐与科学相结合,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还可以通过音乐感知科学的价值。

例如在风的作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抢答带风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回答最多的一组学生全部加平时分,而后播放五年级上册“晚风”的音乐视频以及大自然中的风声,让学生仔细欣赏聆听并回答“根据你对风的认识,说一说风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风有哪些种类呢,风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对风的认识,而后正式开展科学课教学,课程的最后教师可布置课后任务,学唱一首带风的流行歌曲,根据所学创作一首带风的歌曲。这种将科学和音乐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在科学和音乐的结合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感受到科学的重要性和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在分组抢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快速思考,互相配合,才能够获得胜利。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科学和音乐的结合中,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教育和启迪的方式。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二、利用音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音乐是一门需要聆听和创造的艺术,音乐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专注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当音乐与科学相结合时,学生可以通过创作音乐作品来表达对科学的解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创作一首音乐作品,表达对实验现象与科学知识的理解与领会。这样的创作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跨学科教学倡导综合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将科学与音乐相结合正是锻炼这些能力的有效路径。在学习中,学生会面临一些涉及科学和音乐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型音乐节目,让学生综合考虑声音的传播速度、音量、音调等因素,尝试达到最佳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科学和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实践能力。例如在“观察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二年级音乐课上学过的“云”,让全体学生唱一唱这首歌曲,而后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见过的云的形态,对于表达优美的同学加以赞扬,而后引出问题:你会看云识天气吗?各种云的出现预兆着怎样的天气的出现呢?接着正式导入本课教学。在本课结束前,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让每位学生以七言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云知识的理解,进行诗朗诵并为其配上音乐。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挑战,让学生运用科学和音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制作乐器”的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演奏出优美音乐的乐器。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设计发声装置,并运用音乐知识创作出适合乐器演奏的乐曲。这样的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音乐提升学生科学理解能力

人的记忆和理解具有很强的感知依赖性。当学习的过程需多种感官的信息输入参与时,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是十分容易的。将科学与音乐相结合,可以通过听、视、触等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例如在进行光学原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开展彩色光线穿透实验,使得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同时感知理解光线的传播路径和色彩变化规律。科学和音乐都需要大脑发挥复杂的功能,当科学和音乐结合时,二者间的独特关联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的同步活动,强化学习效果。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脑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将科学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有关声音的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无伴奏合唱“回声”,让学生聆听欣赏,而后让学生说一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学生会发现本首歌曲表现了回声时强时弱、时隐时现的特点,接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回声是怎样形成的。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制作一份有关回声的科学报告PPT,要求在PPT中加入一些回声音乐。

四、利用音乐增强情感体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将科学与音乐相结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知识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乏味。而音乐则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科学课中引入音乐元素,可以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讲解地球生态环境时,教师可以引入一段缓慢悠扬的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接着在音乐声中展示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此外,将科学与音乐相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科学课中引入音乐元素,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美和艺术魅力。例如在讲解地球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一段天体音乐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壮美。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将科学与音乐相结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和音乐都是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领域,当它们结合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多的创新机会。例如在讲解声音时,教师可以引入一段音乐盒发声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音乐盒的发声原理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会对其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音乐与科学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水平和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音乐元素,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两门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因此教师应该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肖蕾.论音乐学跨学科之“跨”与“界”[J].黄河之声,2015,(23):67.

[2]成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0):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