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儿童行为观察分析:困惑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幼儿园教师儿童行为观察分析:困惑与思考

韦丽

南京江北新区浦园路幼儿园 210000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其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针对于儿童行为能力观察来讲,就是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师做好幼儿行为观察可以提升其的专业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幼儿园教师幼儿行为观察的困惑与思考,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儿童行为观察 困惑 思考

   作为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使其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如果教师缺少这一能力,那么就难以及时回应儿童,并且在儿童遇到困难时也难以提供帮助。相关研究表明,诸多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行为观察都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即为在教育活动开展时,不能及时了解和捕捉到儿童的各种行为信息。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就难以根据儿童实际情况来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教师儿童行为观察的困惑

(一)儿童行为观察方法的困惑

   掌握儿童行为观察方式是幼儿园教师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基础,针对于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来讲,教育观察方法是关键组成部分,这种方法与其他教育概念相同。但“教育观察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的界定,如依照观察情景条件还能够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而从观察方式角度分析,还能够划分为直接与间接观察。幼儿园教师在选择运用教育观察方法的过程中,因方法较多,教师选择容易出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情况。

(二)儿童行为观察对象的困惑

   针对于观察对象来讲,即为在儿童观察阶段需要选择“谁”观察,例如可有是单个儿童,也可以是班级中的全部儿童。但从理论从面分析,每一位儿童都是教师的观察对象,主要因素则是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任务则是负责班级中每一位儿童健康成长,在观察时只有顾忌到所有儿童,才可以了解并掌握其实际发展情况,进而做出正确评价,这样就可以组织开展更加有效的教育活动。但当前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时,年龄较小的儿童成为了教师主要观察对象,年龄相比较大的儿童经常被忽视,这样的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未尝不可,但如果在观察时没有对年龄相对比较的儿童行为进行观察,就会违背了儿童行为观察的初衷。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儿童行为观察能力的思考

(一)全面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观察意识

   作为幼儿园教师,其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和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细微行为。

例如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注意到小明在集体游戏时间经常独自站在一旁,不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活动。起初教师认为小明可能是害羞或者不喜欢游戏,所以没有过多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小明的各种行为,如不同情境下的反应、与同伴互动的频率和质量、以及他的情绪变化,同时教师还记录了小明在不同时间段(如自由玩耍、午餐时间、午睡前后)的具体行为。通过连续几周的观察,教师发现小明在某些特定的游戏中会表现出较大兴趣,但当其他孩子加入时小明就会自动退出,而且教师还注意到小明在与熟悉的成人交流时会表现得很活跃,但在与同龄伙伴交往时显得相对被动。

   基于这些观察结果,幼儿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增强小明社交技能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安排小明担任小组游戏的小队长,并且还积极鼓励小明带领其他孩子一起玩。因为小明担任的角色较为关键,这样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小明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在游戏中其他小朋友还出现冲突情况,这时教师引导小明以队长的身份来化解矛盾,最后小明很好的完成了教师给自己的任务。通过这样的干预方式,幼儿园教师再次观察小明时,发现其在集体活动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愿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并且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这进一步说明强化教师的观察意识即可以使其准确地理解儿童行为及背后原因,还能够制定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儿童在社交和情感发展方面取得进步。

(二)有效组织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

   其一即为进行针对性培训。幼儿园教师的教龄与儿童行为观察能力水平都有一定差异,幼儿园应对这一问题加以关注,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针对性培训。幼儿园在了解并掌握教师儿童行为观察能力以后,就可以开展专题培训,例如新入职的教师对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撰写缺少客观性,因此就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开展针对性培训来,对于儿童行为观察记录的撰写,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一名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经常独自一人玩耍,不参与集体游戏,撰写步骤即为观察记录,教师需要详细记录观察到的行为,包括时间、地点、幼儿的行为表现、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其他幼儿的互动情况等等。方式即为:

   日期:2023年4月5日;时间:上午9:30-10:00;地点:幼儿园操场;行为描述:小红在自由活动时间独自站在滑梯旁边,不参与其他孩子的追逐游戏,她时而低头玩弄手中的玩具,时而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什么;原因分析:小红可能因为刚转入新环境,对同伴不够熟悉,因此感到害羞和不自信,或可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伙伴或兴趣点,使她在集体活动中感到孤立;干预计划:1.安排小红与性格开朗的幼儿一起玩耍,帮助她建立友谊。2.引导小红参与一些小组游戏,提高她的参与感和团队合作能力。3.与家长沟通,了解小红在家的行为习惯,共同制定家庭和学校的配合策略;跟踪观察与调整:实施干预计划后,教师需要继续跟踪观察小红的行为变化,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干预策略。

   在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进行儿童行为观察能力培训,应用案例分析可以使其快速掌握如何对儿童进行系统的观察,并且准确记录儿童行为,然后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进而更好地支持儿童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结合全文,针对于幼儿园教师儿童行为观察的困惑来讲,需要教师需要根据班级整体情况和个别儿童的需求来灵活选择观察对象,同时确保观察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还需要强化幼儿园教师的观察意识,且有效组织开展培训,这样才可以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儿童行为观察工作,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启丽,林美琦. 幼儿园教师儿童行为观察素养的构成及水平特点分析 [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18 (06): 67-72.

[2]唐荣,钱兵. 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与思考:基于观察记录的分析 [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0, 36 (10): 58-62.

[3]钱兵. 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 [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20, (05):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