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江平

重庆市大足区西禅小学

内容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准确传递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至关重要。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

语言文字工作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有效的规范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合理规范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是开展学校德育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在需要。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尤其是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和培养,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

1、细化落实,规范读音

我们孩子生活的地区环境方言非常普遍。但是仔细听来,你会发现方言中竟然没有翘舌音。孩子们在校外基本都使用方言,而方言中平舌音的高频率使用使学生在学习zh、ch、shi以及r的读音时有些困难,发音不是非常到位准确。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耐心的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使每个音节都到位为止。尤其是初学的时候,更要规范每个字的读音,绝不草率敷衍。必要的时候甚至要面对面的一对一过关。

2、严谨务实,规范语言

课上老师讲课,学生回答,师生、生生交流,都统一使用标准普通话。这是规范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师的普通话是给学生示范,所以老师的字字句句首先要绝对的规范正确。严谨的教学要求势必也会影响学生对每个字词的掌握,也会潜移默化的养成严格说好每个字词的良好习惯。讲授新课时,读通读顺课文是最基本的要求。要读通读顺文章,就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个字都掌握的很好。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是没有把握的字、似曾相识的字时,不能一带而过,而要踏踏实实的问老师或问家长问字典。学生接触语言文字有很多渠道,而课堂是检验他们掌握情况的最关键的一站。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重视课堂,很好的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才能有效规范语言文字。

二、重视学生的说普通话的水平

重视讲好普通话,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加强口语交际的能力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可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口语交际要求,加强训练,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例如:六年级下册中以“辩论”、“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等为内容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创设交际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学生们最感兴趣也是收获最多的是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啄木鸟行动”。首先号召学生对校园里的各种用字,校徽、校牌、标语、各室各班标牌、印刷物用字等,以及红领巾橱窗、大中队板报,校刊、文体活动等等进行检查,凡有违反规定用字的,都立即报告老师,学校将及时予以改正。学生兴趣大增,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对各商店广告牌指示牌等所有有文字的地方进行“地毯式”检查并将错误处一一拍摄下来,及时提醒有关人员做好纠错工作,并将相关报告送达有关部门。这样既让这些单位改正了错别字,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用字的规范化水平。

(三)增加课外阅读量。

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规范语言,无形中也规范了自己的语言,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这样,学生在说话时就能避免出现像方言中的颠倒的词序或不规范的词语。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拓宽学生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给学生指导阅读方法,养成“摘抄识记”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情节,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发展语言,推广普通话。还应鼓励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如在学习了《表里的生物》后布置阅读有关科幻的故事…… 我还鼓励学生读小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读外国名著等。除了在课外要求多阅读、多讲普通话,我还布置和普通话有关的家庭作业,如放学回家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综艺频道的《诗词大会》等节目。这些节目不但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而且在无形中培养良好的语感等有效地提高学生普通话听说水平。

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好,不仅是学生在校完成各项书面作业的需要,也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

(一)注重每课的生字教学。小学阶段主要由语文课承担汉字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在生字教学中就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教学“版”字时,有一个学生就说“照“片”“反”光了”,这样一说全班同学都能很快记住这个字了,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识字写字的兴趣。另外,每一课都有几个难写字,教师要注意特别指导,如“覆、腻、葬、隆”这样的字,不仅要引导学生记住字形,课后还要反复指导听写,促使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此外,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笔顺笔画。很多学生写字时经常是倒画笔,比如在横竖训练时“主”、“玉”等字时总会有些学生先把横写完再写竖。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记忆字形,也会严重地影响书写速度。

(二)作业严格要求。教学中我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字写得又规范又美观,但在做其他作业时就出现了字迹潦草、错别字特别多的现象。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各科教师都要强调书写要求,并经常在班上进行评比,以此鼓励学生写好字。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更用心些,当发现作业中的错别字时,要让学生及时去纠正。相信长期的这样坚持下来,学生自然就能写出规范的汉字了。

(三)充分利用优美的古诗词,训练诵读

优美的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熟读成诵,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大声地诵读或低声慢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如在六年级上学习古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节奏和重音,然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这样,学生不但背下了一首首古诗,还对语言文字的语感上有所受益。

总之,语言文字工作,既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开展行之有效的各项活动,增强师生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表达水平,推进学生全面均衡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