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在美术教学中弘扬节气文化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新课标背景下在美术教学中弘扬节气文化的策略

张会京  张华

雄安新区容城县上坡小学   雄安新区容城县北剧小学   071700

摘要:素养导向是新课改中最重要的理念,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精髓,也是我国各类艺术不断发展的源泉,其中二十四节气更是炎黄子孙世代锤炼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素养导向。

关键词:节气文化、学科融合、综合材料、美术技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培育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从习近平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力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可忽略传统文化,教育者要重视传统文化和加大力度发扬传统文化。

《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当前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本质,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理念进行转变,其中在面向社会的美术教育观的引领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被置于很重要的地位。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响源远流长。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美术课堂中弘扬节气文化就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课程创新体现的理念之一是:把孩子创造知识、深究世界的过程转变为今天的教和学的过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孩子创造着长大,而不是让他长大了再创造。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将节气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中。

第一,美术课程素质教育的研学实践。美术研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走近艺术,亲眼目睹、亲身体验艺术的创作过程,接受更为直观的艺术熏陶。小学美术研学归根结底是学生课堂延伸的探索,是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多有利的教育场所,以及弥补课堂中缺失的一些美术知识与内涵,通过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工作坊,真切的接触更多有趣的、好玩的又极具地方传统文化的美术形式。例如:炎炎夏日,为“荷”而来——处暑,节气文化与雄安新区白洋淀文化相结合;福字挂饰,年味十足——大寒,节气文化与当地春节文化相结合,既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更加的让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会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元素。

研学就像是“行走中的课堂”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关键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满足学生美术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美术课程架构的跨学科融合。研学之旅寄予学生们的灵感,而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拓展与讲授就尤为重要了。跨学科融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一起的教学方式。能将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改进,使学生习得的知识变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让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呈现开放性。通过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在学习美术课程时,了解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看到更多的艺术类型,感受到更多不同的美,不仅对世界形成独特的认识,还为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例如:巧手剪窗花,迎春送祝福——立春;押花待寄情,一起做书签——芒种等主题课程活动进行语文学科的诗歌创作与手工制作书签相结合,劳动实践学科的手工制作剪纸与美术学科的图画结合等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教学。美术与多学科融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发现原来学科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上课的过程发现不同的美,不同的创造方法,从而促使他们自主探索,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更应不断寻求学习的契机,认真钻研跨学科融合理念内涵,让这种教学理念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活动中。以美术课程为土壤,让跨学科融合教育在小学课程中生根发芽,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三,美术课程材料的综合创新运用。美术课堂中常见的绘画材料相对来说比较单一难以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综合材料的创新以及种类比较多样的特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带来的欢乐。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创作对绘画材料进行思考和选择。例如:玩五谷趣拼,感仓颉造字——谷雨;童心迎冬,最美瓶绘——立冬;押花待寄情,一起做书签——芒种;秋叶翩翩,拓印留痕——秋分等,既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的饮料瓶、易拉罐、落叶等进行创作,同时还拓宽了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和进行美术创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要在保护和锻炼小学生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材料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改变老师应用综合材料创新的教学观念,针对不同学生科学选择综合材料,打破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局面,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综合材料来提升自身美术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在美术教学中弘扬节气文化》的实施,我们可以以研学实践为突破口,运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节气文化与美术技法相结合的策略,在美术教学中弘扬节气文化。这不仅是情感的培养,还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心理。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着眼于树立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和塑造审美人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教育界、教师、家长都应充分明白,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灵魂是一张白纸,每个个体都是一块待开发的璞玉,只要学校与教师、家长做好了教育工作才能达到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型素质人才的真正目的,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我们人类在进入社会的过程中,只有不停地锻炼自己,只有不断寻找自我,认识自己,善于创新,才能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朱玉桂.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新课标,2020(5)

[3]邹颖.结合二十四节气创新小学美术教学[J].新课程研究,2020

[4]欧阳婷.二十四节气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可行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附注:本文系容城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在美术教学中弘扬节气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RC121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