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

王宁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摘要: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同时也在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给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持不断学习的姿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人才,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组织丰富的德育活动。德育活动属于重要德育内容之一,德育活动可以将教育内容具体化,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德育活动的组织还能培养学生品质,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1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意义

德育,顾名思义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思想不成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展开品德教育时,教师要善于观察、抓住时机,深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注重品德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长为有品德、有修养、有担当的未来栋梁。对于学生来说,其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高度。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就是来自家长、老师等人对其所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会对小学生今后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将这些影响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归纳和总结,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小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面对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期和习惯养成期,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提供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措施[1]

2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2.1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该时期接受的教育,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学生造成影响,甚至会在学生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抓住这一育人关键阶段,实施正向、积极的道德教育,将使学生受益无穷,助力学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才。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开展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例如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优秀的德育故事和教学视频等内容,然后再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解转换成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2利用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德育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所需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比如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事例,通过这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师能够找到更多德育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链接点,从而方便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第一,情境引入法。班主任不仅要从日常教育工作中开展管理工作,还要组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带给学生更真实的体验,加深学生的印象。班主任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寻找教育资源,将一些难以用言语讲述清楚的管理问题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创设真实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反思、自省,理解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第二,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点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职业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不仅能通过职业体验的方式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能在角色扮演情境中获得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游戏探究法。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思想品德素养,以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2.3利用多媒体开展小学德育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平台实现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通过班级管理平台,可以使班级管理更加井然有序,还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多媒体教学能够用简洁明了的图片、文字和图表,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屏幕上,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和思考,激发他们学习德育知识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秋节的含义和由来。首先,播放中秋节与家庭团聚相关的影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亲情。其次,利用音乐、歌曲等多种资源,创设愉悦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更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2.4家校共管,培养健康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校合力开展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家校协同育人背景下渗透德育,学校和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指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在家庭影响下,部分学生单纯关注学习,每天只有学习这一项“任务”,即使学生表示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有的父母也是百般阻止。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熬夜、懒床、不讲卫生、缺乏上进心,等等。学校单方面教育与管理,只能在学校方面起作用,一旦学生放学回家后,学生就会放任自流,这会降低学校的管理效果。因此,应通过家校共管的方式营造家庭与学校共同管理的空间,确保全方位对学生开展德育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5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组织丰富的德育活动。德育活动属于重要德育内容之一,德育活动可以将教育内容具体化,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德育活动的组织还能培养学生品质,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工作要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进行组织,开展对应的活动。在活动设计阶段,要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制订德育计划。例如,班主任可抽出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帮助校园周边的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学生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参与这项活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卫工人的辛苦,从而认识到不乱丢垃圾的重要性。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为学生讲解革命先烈们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意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2]

结束语

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决定性意义。小学德育担负德育启蒙的使命责任,既要认识其启蒙的基底地位,更要明确小学德育启蒙的内容要求,只有认识了内容要求,才能在实践中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提升自身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也能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个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跟兵.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新课程,2021(44):228.

[2]杨晓红.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学周刊,2021(1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