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赵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加快发展,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舍弃教材而直接选用现成教辅资料的现象比较普遍;教辅资料的编写质量良莠不齐,有的甚至粗制滥造,纯属由习题堆集而成,作业成了“刷题”演练;作业的形式也较为单一,解题成了作业的唯一形式,基本围绕“考什么”来选题编题,反复训练各种“题型考点”成了作业的主旋律.不可否认,作业需要解题,但不能仅有解题.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这就意味着作业既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要求来精心设计技能训练型作业,以体现作业的基础性、巩固性和针对性,还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的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以体现作业的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作业是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作业设计与管理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在高中教育阶段,作业时间占据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半壁江山”,如何改革作业的“繁重”与“低效”问题,已经成为高中教师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本文以高中数学为例,探讨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策略,以更好地吸引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1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仅仅注重于学生课本知识内容以及历届考试真题,忽略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作业的改善。首先,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作业模式相对固定单一,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得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对其失去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因此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以及作业完成效率,并且也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节假日会给学生强加许多压力,进行题海战术。此作业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学生在题海作业中会产生应付心理,并且作业的完成效率较差,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开展。最后教师在进行作业过程中,脱离实际生活,在选择作业过程中,无法使得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直接联系。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分理解知识内容,进而无法有效地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当科学、合理、创新地进行作业设计。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1设计实践性作业

在高中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必要环节。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也需要服务于生活。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公式的应用比公式记忆更加重要,因此留作业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好手动操作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学习方式明确不同公式的用途,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知识补充,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就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要求学生对操场旗杆的高度进行测量和计算,并要求学生按照小组方式完成作业,通过画图、实时测量、收集数据等多个步骤,明确不同量之间的管理,并计算数据,最后绘制实践报告.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和成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明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2批改作业注重方法,关注效益

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可以使学生认识或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并进行反思和总结。批改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更好的反馈,也是一种对课堂教学的回馈与延伸。通过教师的批改,可以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结果,从而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在批改作业的方式上,教师批改作业时,不管教师是自己批改作业,还是面对面批改作业,教师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业,也可以邀请学生加入批改行列。在完成家庭作业后,可以将作业的细节告知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修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业,并及时地进行自我反省,弥补自己的不足。对教师来说,要想提高个性化作业设计及使用效率,不仅要了解学生对个性化作业的实际情况,还应掌握批改学生作业的方式方法。首先,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基础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个性化作业设计思路及内容。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对个性化作业难度、题量等方面的不同意见作出适当调整。如以部编版高中数学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的方程”为例,学生在使用公式解决应用题时容易将两点式和点斜式方程混淆,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进行讲解。对家庭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批改,写明错因和知识点,以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

2.3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想要数学作业更加突出针对性,便要采取多元化的设计方式,即首先要突出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作业区根据难易度划分不为A、B、C三大类,即C类作业是基础内容,也就是当天所学的重点理论和基础知识;而B类作业,则在C类基础上相对提高了一个层次,也就是再基础题目之上,整合了相关知识点,亦包含之前的内容,以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新旧知识,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强化其学习效果;A类作业则是难度偏高的题目,主要目的是拓展课堂教学,以此让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能够在思维和能力上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锻炼。例如:在学习关于“数列求和”内容之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便可根据层次划分的原则,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即C类作业可以设置为简单的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的相关练习题,在基本数列公式的基础上去解析相关的数列基本量题目;B类作业可设计为关于常见的求和方法的运用题,诸如关于错位相减、分析通项等相关练习题,以此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A类作业可以渗透一些字母,即讨论或设置一些相较复杂话的开放行题目,以此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分层式作业,能够让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在作业环节有所收获,受到启发,继而不断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成效,展现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以此能够更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当学生让通过完成作业来巩固或者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以及知识掌握水平,进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升,课堂活跃度得到改善。当然,教师在进行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当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条件,以此使得教学模式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喻平.核心素养指向的数学作业设计[J].数学通报,2022,61(5):1⁃7;12.

[2]丁益民.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2.

[3]丁益民.数学教学中学生深度思考的实现[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22(12):29⁃32.

[4]丁益民.拓展作业:促进知识理解的实践途径[J].数学通讯,2022(4):12⁃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