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子悟句,徜徉文海——让学生享受写作文的快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参子悟句,徜徉文海——让学生享受写作文的快乐

谢汝颜

阳西县程村镇中心小学  529821

摘要:本文根据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提出了从贴近生活、诱发学生的兴趣、多读勤思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鼓励学生多看书,善于积累,乐于习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批改作文时,我做到多批少改,多褒少贬,多写激励语言,哪怕是一个字词的优秀,都加以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

关键词:抓耳挠腮;侃侃而谈;高不可攀;贴近生活;破茧而出;绚丽多姿;理屈词穷;天真无邪;洋溢;激励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不善于积累,也还难以灵活运用字词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一提到写作文,大部分学生就不住地抓耳挠腮,无从下笔。他们视作文为洪水猛兽,畏惧作文,厌恶写作文。每每只能用土语、记流水账来填满要求的字数,在他们的作文里,青蛙可以呱呱叫上半页纸,钟表也能滴答滴答走个一页纸。这样硬着头皮也要写的作文,怎么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诗情画意呢?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便是我们语文老师的重任。作文到底难在哪里呢?学生认为作文难在无话可说,于是便堆积混杂的字词;难在无事可写,于是便套用重复的故事;难在无情可抒,于是便堆砌反复的情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从根本上为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写作教学应该怎样贴近实际、走进生活、诱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在其中呢?结合20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我总结了一些个人看法,为解决写作教学、如何让学生享受写作文的乐趣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贴近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

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无论表达能力还是思维创造能力都很好。思维敏捷、乐于表现自我、看问题有独到的见解等都是现代小学生的共性。但为什么如此聪明、平时说话侃侃而谈的群体,一听要写作文就头皮发麻呢?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把习作与生活实际分离开来,认为写作是遥不可及的事。不会从生活中积累、选取素材,不会把习作融入到生活中去。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就要鼓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加以修饰,写到作文中去,让习作体现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我在指导第十一册第七单元关于“我的拿手好戏”这次习作时,我先让学生确认一下生活中自己最擅长做什么?接着我告诉学生自己最擅长的就是自己的拿手好戏。确认之后,我再让学生说说“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炼成的”,用具体的实例来说说。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展现自己的拿手好戏的故事。按照这一教学思路,学生不知有“诈”,都勇于介绍自己的特长,讲得绘声绘色,有的同学还讲了自己收获到了什么。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再帮他们修改一下写得不通顺或不合理的地方,不大一会儿,一篇篇佳作就破茧而出了。事后我问学生这样写作文难吗?他们都异口同声说“不难”。

二、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创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我并不要求学生表达多么深刻的经历或是多么深奥的道理,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思,就是很大的进步,每天的积累就能潜移默化地产生巨大的变化。正因为小学生涉世未深,所以他们的作文天马行空,充满了天真无邪,洋溢着童真童趣,这都是他们这个年龄观察世界的角度和看法。因此,我不用“规范化”的语言来修改他们的作文,而是逐步诱导,给予学生提供宽松民主的土壤,引导学生树立“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我”的观念,激发学生在表达自我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新表现力的勇气。正因为“言论自由”,在日记中学生们有的对晚霞观察之后作了细致的描述,惊叹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变幻莫测;有的记叙了当天发生的趣事、乐事;有的描述了自己一天的心情变化与收获;甚至把自己的烦恼告诉我,把我当作知心朋友,让我帮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消除烦恼。我也真诚地为他们出谋划策……学生的日记五花八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写作水平又在宽松自由的表达、细致的景物描写、倾诉自我的烦恼、传染自己的快乐中又跃上了新的台阶。

三、多读勤思,让学生乐于积累

在日常生活中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这句诗、这个词语平时印象很深。但一到用时就模棱两可,甚至有“诗到用时方很少”的感觉。小学生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大脑瞬时“短路”的现象,之前在学生习作时经常出现。针对这一状况,我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书,善于积累优美的词句。把自己在书中看到的认为好的诗、词、句用一个笔记本分类、有系统地记录下来。到习作时,如果感到理屈词穷、无情可舒,就打开笔记本看一看,找一找,看有哪个词语、句子合适的就“偷”上去,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习作词汇丰富了,景物描写优美了,写作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

四、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有强烈的上进心、好胜心,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渴望得到家长的赞扬。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会在班上的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并且让小作者在班上范读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写作思路等。当自己的同学成为了小老师,就能激发其他学生的追赶的脚步,写出更出色的作文。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能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发挥创新创作的思考能力。并因材施教,对于习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只要他们的习作中出现灵活生动的字词,我都会标识出来,在旁边加上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嘉奖。例如在第十二册第六单元进行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之后我鼓励、指导学生自由表达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依依不舍之情。雅琳同学就写了《献给老师》:“……您是开得正旺的桅子花/洁白,素雅,无私奉献/老师,您的精神是它的灵魂/……老师啊!您用知识的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的清泉/滋润我们情操的美果。”我把这首自由诗在班上感情朗读出来,学生们都赞叹不已。下一周的日记,就有更多佳作现在我的面前。

五、作文批改时做到多保留,少删改
    我在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同时,还会认真修改学生的作文,指出可以写得更好、选用更优表达的地方,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但是对于可改可不改的地方,我会选择最大程度保留学生的原作,批改时做到少而精。这样能保留学生最初的思考表达,也不会把他们的作品修改得面目全非,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挫折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学生的作文是他们对世界稚嫩原始的观察,即使表达不佳,也要尽量保留多一些学生写的部分,呵护学生的表达欲。更重要的是,我会采取建议的语气修改学生的作文,而不是全盘否认,我会标注如何修改能写得更好的留言,让学生甘于接受,乐于进步,让学生看了褒奖的话信心倍增。实践证明,这种批改方法行之有效。 
    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教学生写作文时,只要能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得法,学生一定会从怕写到会写到乐写,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