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导的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谈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导的艺术

王梓澍

新疆艺术学院830049

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具体阐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并反映社会生活,高于社会生活,两者不可分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艺术本源;艺术创作;油画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的知识的来源、能力、形式、过程和真理问题的科学知识论。首先它是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已知的。我们不仅可以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现象来认识它们的本质。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还没有被认知的东西,没有什么是不可知的,因此与不可知论进行了分割,并划清了界线。其基本前提是反映理论。认为物质世界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人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的功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思。[1]

二、艺术源于生活

马克思主义认为,因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所以艺术家创作的的艺术作品是建立在社会生活上的,这是脱离不开的。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镜子。

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论证艺术的本源,便可知文艺创作只有从真实的社会生活出发才能创造出使大众共情的经典文艺作品。马克思关于文艺是生活的反映,文艺是社会历史的镜子的观点,在20世纪初期至40年代中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得到回应。毛泽东同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对艺术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考察,对整个艺术作品的本源是什么做了更加明确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就是指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对实践的反映。其实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就运用这一理论写道:“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2]。③如果说,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所描写的这两段话中所提到的“文化”还是会被人局限于政治和经济中,实则是不然的。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文章中,则将艺术的来源这一问题阐释的更加明确了,更加周密了。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3]在这段论述中,除了高度明确概述出整个艺术领域和现实社会生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以外,还有几个方面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首先,作者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素材、灵感等这些灵感是来自于整个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其次,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来源这一理论是确切的,也是唯一的。最后,社会现实生活是复杂、丰富、纵横交错的,它作为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它同可再生资源一样是永远不会消失殆尽的。由此,艺术家的创作必然是基于现实社会生活来创作的,也就是说,创作是要从现实生活出发的。这些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没有明确讲到,是毛泽东同志对艺术本源这一问题作出的新论断,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些科学的结论不仅仅是从意识和存在、实践与认识的一般关系上,而且是从更清晰、更具体的文艺是生活的反映(并不是纯脆的模仿)这一具象问题上,彻底的将各种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说法划清了界限,给了艺术创作一个明确的出发点。

三、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民的艺术家

  在绘画中,艺术家们经常将劳动的某一个瞬间作为绘画语言的表现对象,或者直接用各种形式表现出画面中所想要表达的内在意义。例如现当代油画艺术家孟二虎先生,他是一位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写意风景画家,他也是一位不断探寻将抒情与现实主义表现融合的艺术家,他用具有诗意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家乡的壮美山川。他将饱满的精力投入到作品中,并进行了大量探索。他的艺术作品将新疆风景作为源泉,为情感寄托载体,给人以丰满、自然的感觉。比如他的作品《月亮地》描绘的是木垒县月亮地村田园风光,画面中就表现出浓浓的诗意,将月亮地村最具美感的一处场景并通过作家的心里创造将其绘与画布上。描绘出一副美丽的乡土画卷。在绘画创作尤其是写生创作中,艺术家需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描绘自然风景。这样的作品才能更深的触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使其精神内涵能被人民大众所共享。

卢森堡在《论文学》中,写道:“只有当艺术从表现统治阶级的感情的手段重新变成人民的艺术,也就是说,只有当它表现统一的劳动社会的世界观的时候,’‘真正的艺术’才会出现。”

977f5bb5e59b8604612403f3486a30e

25797e7348f25e6da884597dcf77ecb5e7b3ffedecdfc07d9895c0e00ecc64406ecf72cc7d6688dac8eb6d7a3c570c55acc580ddf5a856978519e48e765f

四、结论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提出了美学思想对中国的当代美学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当代绘画理论基础的创造和实践上。

像所有社会科学的真理一样,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是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它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不朽的内容。它使人们拥有无产阶级的理想美和伟大的创造美。在美的实践和创造中,它展示了人类灵魂的美、行为的美和情感的美,使人们能够体验劳动和创造的快乐和生活的美。

注释:

[1]王成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版,2020.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3.

[3]艾四林、康沛竹、江大伟.新民主主义论[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

[4]何建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作家出版社,2021.

参考文献:

[1]李井发.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特征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N].社会科学版,1983.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北京[M].人民出版社,1984.

[3]王以铸译.卢森堡:《论文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1]王成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版,2020.

[2]艾四林、康沛竹、江大伟.新民主主义论[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

[3]何建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作家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