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尚娜  范洁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程充分发挥育人效用的重要手段,重点在于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本文通过对《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体系的重构,采用“四维四融入”的思政育人教学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促进旅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共享,打造一支适合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特征和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地方导游知识,主要包括各省市自治区概况、旅游资源、民俗、特色饮食等,为学生今后在导游岗位的讲解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其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将中国自然人文地理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导游讲解传播出去,承担文化传承的使命。

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面向岗证、聚焦思政,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导游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本课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为导向,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考证要求融合,能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本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课程思政内容丰富等特点,将教材中按照传统地理区域划分的学习项目,重构为以课程思政特点为划分标准的全新课程结构。课程划分为同心共筑民族团结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中国和培育家国情怀6个项目,实现显性知识获取、技能提升与隐性价值塑造的无声融合。

(二)基于总体、注重个体,开展精准化学情分析

针对教学内容,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知识和技能基础:已学习《旅游学基础》《全国导游基础》等,初步具备导游词撰写和导游讲解能力。

认知和实践能力:通过前期学习,80%以上的同学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导游讲解、导游词撰写和沟通能力有待加强,线路设计能力薄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情感态度:通过问卷调查,仅11%有导游讲解实践经历,19%的同学对导游讲解有一定抵触情绪,职业素养尚待加强。

信息技术技能: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使用能力,善于利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采用强弱搭配、优势互补进行分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实现精准指导。

(三)依据标准,结合学情,确定立体化教学目标

依据《导游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结合对学情的分析,针对课程中基础知识占比重、思政元素多的特点,形成“知行德”立体化教学目标,并确定重难点。

二、《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兴趣带动、价值引领,开展“四维四融入”教学

本课程采用“四维四融入”教学模式,四维:即精心选取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形成“练、学、思、拓”循环的能力训练模式,符合学生认知与实践规律;“四融入”:即在教学环节的课前、课端、课中、课后四个阶段全过程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提升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采取多种信息化手段配合使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兴趣带动、知行德合一。

(二)创设情境、多措并举,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采用任务驱动引入课程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借助课堂小测和课后练习,聚焦和凸显关键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头脑风暴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三)多维主体、监控全程,实施“三元三段”教学评价

评价以成果为导向,采用“三元三段”重点和过程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三元”即在讲解任务考核评价过程中,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三个不同主体进行综合评分。“三段”即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总体表现为考核评价依据。课前,主要考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及任务完成情况;课中,通过考勤、课堂测试成绩、发言质量、比一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的参与度四个部分综合评分;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测试、讲解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四)一条主线、三全育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始终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思政案例和资源的选取既有“高大上”的国家大事,也有接地气的身边小事,让课堂成为暗藏力量的万物生长,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国梦想。

三、教学成效

课程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特点,让手机成为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工具,改善了学习效果,提升了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秉承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以文旅知识学习为起点,以导游讲解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念,旨在实现显性知识获取、技能提升与隐性价值引领的无声融合。

(一)积极学习,知识目标有效达成

知识体系重构后,内容关联性增强,知识的横向迁移效果明显,对比识记、易混淆知识点的强化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程活动的丰富变化,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效获取知识,且不容易忘记。

(二)乐于探索,技能水平明显提升

设置小组竞赛,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斗志、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不断的合作、对抗当中,形成自驱力,是提升能力素养的“长效机制”。将《导游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标准有机融入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备课和学生备赛有机结合,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讲解技能水平明显提升。

(三)主动思考,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以价值观塑造和职业能力养成为核心,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将育才目标和育人目标有机融合。主动思考,依托第二课堂、学生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外的学习生活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等的育人成效。

四、讨论与展望

(一)不断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个性学习要求

需要不断改进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才能持续保持新鲜感,让学生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偏好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积极完善考核评价方式,细化讲解任务要求

如今网络上关于知名景点的资料比较全面和丰富,导游词也可以轻松找到,导致很多同学变成拿来主义,不愿意自己思考打磨导游词,完成的导游讲解内容千篇一律。因此,任务要求需要细致有效,考核评价方式要有针对性,引导同学们克服惰性,学会自主思考,高质量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讲解任务。

参考文献

[1]齐兰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融入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5):59-63.

[2]吉芙蓉.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4):187-188.

[3]张丽娜、朱智.基于 OBE +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