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王祖福

重庆市垫江中学校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美的教学语言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关键,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简练、清晰的教学语言,呈现出语言美,用优美的声音和富有情感的音调来感染学生,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尽量诙谐幽默,让沉闷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四)美的教学情境小学数学老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要整洁美观,教学设施要完善,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美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数学的美往往隐藏在其深奥的原理中,学生要运用自身的形象思维才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特别强,其审美能力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不能够体会到数学之美。数学的美感在数学的教学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只有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后才能发现数学中的美感,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讲述数学中的美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之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联系实际,对数学之美进行呈现,让学生发现数学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美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是真实存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只有运用美学知识去挖掘数学之美,才能让学生在公式和定理的学生中感受到美感,发现图形的立体之美,在解题的过程中会发现数学公式的简单之美,在探索数学原理的时候感受到数学的创造之美。例如,在数学解题方法和公式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数学之美,仅仅使用几个阿拉伯数字就能将数学的原理概括出来。再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先进行加法的学习,在掌握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计算,并让学生熟练背诵乘法表格,计算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学生可以在学习乘法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简单之美。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就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公式的简单之美,三角形的形状非常多,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但是,只要运用S=1/2ah就可以计算

出所有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看出数学呈现出的是一种简洁之美,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

(二)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呈现美育元素,体现美育维度教学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包含很多美育的元素,因此,数学老师应该营造呈现数学之美的环境,能够让数学美的元素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的方法的美感,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升华。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处处可见数学美的元素,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体会到数学的对称之美,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都具有对称性,可以呈现出对称的美感。而且对称美也可以体现在数字上面,例如:1*1=1;11*11=121;111*111=12321,通过这一形式的对称,可以通过类推的方法,得出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思维能力的锻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对称之美。

(三)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美育的资源,呈现数学教学之美

数学的美感一般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分析几何图形和运用数学符号的时候呈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美学资源。例如,老师在讲授阿拉伯数字的写法时,就可以将9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比喻成不同的物体,将数字“1”比喻成一支筷子,将数字“5”比喻成一个钩子,然后再用精美的图画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在学习平面几何的时候,老师不仅仅采用讲述的方法,也可以带着道具进入课堂中,给每一个同学都发放几个积木,让学生通过拼积木,来将复杂的几何图形分解开来,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之美。

三、结语

数学中处处都能体现出美,在进行数学的教学中,运用美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对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忽视对数学美的追求,导致数学的课堂教学比较单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讲述数学中的美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之美,数学老师应该营造环境,能够让数学之美展现在学生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