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徐彧

上海青浦区世外学校     201700

摘要:分层教学作为当下新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为分组教学。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并在事后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对学生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由于其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最终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也会不尽相同。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大多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不考虑学生个人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情感,也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和差异。这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解决差异性所带来的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拉大不同层级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因此,老师要充分地将分层教学应用到自身的课堂当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现状

分层教学的概念比较成熟,分层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分门别类,从而有区别地对待,制定相关的学习规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分层教学却无法真正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真正教学会导致不同层级学生之间的攀比,甚至是抵触,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自信,盲目自大甚至会变得目中无人,而基础过差,学习不好的学生则会因此而变得更加自卑,变得害怕。久而久之,不同层级之间的差别会逐渐显现,且越来越大,造成恶性循环难以挽回,这便无法充分地发挥教学应有的效果。

其次,分层教学不能在实际情况中真正发挥作用,甚至会导致学生之间差距的增大。

最后,分层教学缺乏有效的统一大纲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摸索,这便会大大降低其原有的价值,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同时,因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经验也会受到时代的约束和限制,这便容易导致在实际运用中最终的结果与理想大相径庭,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情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当下的初中教学中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对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成效一般。

三、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路径

1. 科学合理地将学生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再加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整体差异性较大。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时要使数学课程适用于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2. 科学构建分层教学目标

为了促进分层教学的实施,绝大多数教师会将学生划分为三个等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构建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践运用和在课堂中价值的体现。

3. 对学生实施分层提问

在分层教学的课堂当中,初中数学老师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题目。此种分层级的问题和提问方式,有利于调动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不同层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教师可针对不同学生提问与之相对应的问题,并随着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的不断加强,教师也应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分层教学是科学的,合理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

4. 科学布置分层型作业

分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要做到对学习目标的区分,更要对课堂问题设置分门别类,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充分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层级。实践研究分析表明,分层教学的作业布置有利于促进学生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去完成作业,能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满足了不同层级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数学教师在布置相关作业之后,避免直接告诉学生作业的层级,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根据喜好选择相应的作业进行完成。这种方法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有利于促进分层教学实践的成功。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作业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作业练习有所进步。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已经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为能力较强的优等生,能够独立完成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题目,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难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开放性问题,即为提高性作业,使学生能在深刻掌握基础知识水平之上,灵活运用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B类学生则是基础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会独立解答教材中难度中等的题型,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B层学生已有初步解决教材中等难度题型的经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可以依据基础知识,稍微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熟练掌握知识内容,能够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即为“理解性作业”。C层学生则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解教材中基础题型。因此,教师对C层学生的要求不应过高,只要求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会解答数学教材中基础题,即为“基础性作业”。

三、结语

在实际数学教学工作当中,要注重分层教学的实施,在真正意义上予以执行,充分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此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克服不同学生两极分化的学习差异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帮助其迅速地成长和发展。当然,面对当下的分层教学模式,在新时代中,还应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分析。切勿形成定性思维,一成不变,而是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制定和分析,并根据学习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的分层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沙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9):98.

[2] 张威.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1):75-76.

[3] 崔曙刚.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