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马永伟

拜城县第二中学  新疆阿克苏  8423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教育内容,并且逐渐成为中小学各科教学的重点目标。以体育这一学科为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调整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和促进教育的改革。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从目前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和优化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和水平,并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文件,其中明确了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系以及相关的教育要求,可以说为广大教师实现学科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理论参考和依据。除此之外,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受到了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重点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体育学科不论是对于小学、还是中学,亦或是大学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品格,对此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践行核心素养的有关理念,调整并优化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育情感,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收获快乐。

一、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不愿参与运动

结合目前各大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结果方面:首先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以及学习压力,往往会将大量的精力用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上,从而忽视的体育的锻炼和学习;其次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的看法存在错误,普遍认为体育学习只需要会跑步、跳远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的精力投入,所以常常是教师说什么,学生便做什么,直接导致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最后部分学校还会存在占用体育课程的情况,将其用于其他学科的补充和复习,进而导致体育的实际课时不断削减,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意愿和兴趣也会受到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体育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二)教学理念落后,脱离学生实际

教师、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最为直接的因素,所以目前体育教学中的部分问题还需要从教师角度着手进行调整和解决。目前来说,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往往是由毕业生来担任的,所以在教学经验上相对欠缺,不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缺少创新,无法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相对落后,错误的认为体育教学就是陪着学生一起运动,一起玩,忽视了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因为教师的因循守旧,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导致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轨,并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调整和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教师是其中十分关键的角色,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此作为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学习核心素养的有关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将之渗透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起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体育品德,为其全面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特点入手调整和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竞技性、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收获健康的体质的同时,又能从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其次在体育教育时,教师还可以引入相应的小组合作的形式,例如在体操教学时,可以对班级学生人数进行适当分组,并利用比赛机制和奖励模式,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锻炼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从而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延伸、丰富体育教学,融入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广大的体育教师也在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丰富上,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学,而做出了适当的延伸与拓展,为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下,体育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并对其加以适当的整合、衍生和拓展,以不断丰富体育知识。同时在教学形式上,不用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延展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将体育运动融入日常实践中,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同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弥补自身的体育短板和弱项,例如在课间活动中引入体操或是花式足球等内容。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与生活进行联系,即将体育学习向生活衍生,从而强化体育学习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引导成立体育社团,培养体育品德和学科素养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运动类型的校园社团是连接课内外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不仅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有助于构建起良好的体育氛围,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体育品德与学科素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师一方面需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成立相关的体育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有效锻炼和培养对于运动的兴趣;同时另一方面相关的条件和设备需要跟上,即学校可以开通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关的运动器材,为社团活动提供充分的条件支撑。另外对于一些社团类的体育活动,作为教师还需要给予相应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对于社团活动来说,学校拥有羽毛球、乒乓球、足球、跑步等多种选择,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社团内的学生可以自行安排相关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的来说,体育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健康运动风貌,助力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养成,乐观看待事物,同时其社团规则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此外通过学生多元化的社团主题活动还能进一步健全学生的品德,如尊重规则、体谅他人等,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合来说,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学改良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作为广大的体育教师需要重新认识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以及其教育价值,同时对其教学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此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综合素质,唤起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做到真正爱上运动、爱上体育,从运动中收获乐趣、强健体魄。

参考文献:

[1]李亚斌.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J]. 体育世界,2023,(08):95-97.

[2]王如山.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探究[J]. 学苑教育,2023,(23):32-33+36.

[3]王少云,黄素珠,林秀春.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与教学落点[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8):142-144.

[4]席云峰. 小议《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和方法[J]. 运动,2018,(10):99-100.